张震回忆录:在葛洲坝工程指挥部
回到葛洲坝后,7月3日,我向指挥部党委成员和勘察设计团的同志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我特别强调:不能认为修改后的方案就是天衣无缝的,设计中还会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要多做调查研究工作。这样,上下进一步统一了认识,确定要集中力量,搞好设计。
在抓设计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很明确,一定要依靠知识,依靠人才。没有知识和人才,是干不了水电建设的。那时虽然没有把它作为口号明确提出来,但在实际工作中是这么做的。葛洲坝工地的领导也都很尊重、依靠和关心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那时调到葛洲坝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不少,除前面所讲的林一山、钱正英、王英先和林汉雄等水利专家外,在勘察设计团、各个分部和指挥部的技术处,也都集中了一批技术人员,加起来有千余人,可谓人才济济。
当然,对专业技术人才光讲数量行不行,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一些老知识分子,经历比较复杂,有的历史上或多或少有些“情况”。在“文革”中,大讲阶级斗争,使得他们不敢大胆工作,有的领导也不敢放手使用他们。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党委会上多次提出:“要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对技术干部要大胆地使用,对于历史问题,挂起来,只要不是反革命都要使用。”我还提倡:“工程技术人员多看书,多看资料,多做研究工作,不管中文也好,外文也好,要多看。”这样一来,使这部分同志感到很温暖。他们诚恳地说,在葛洲坝,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这批专业技术人员在葛洲坝工程建设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有许多发明创造。比如,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工程设计人员经过多次观察、试验,提出了“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新思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重大难题。
一次,我到设计团去,发现图纸上均无设计人员署名。我感到,这种做法是不尊重知识分子劳动成果的表现。再说,整个工程的图纸量这样大,都不署名的话,出了问题找谁?为了健全设计责任制,我向党委建议:今后绘图,都要把设计人员、绘图人员的名字写上。这样一来,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了责任心,绘图的速度明显加快,质量也更好了。
对工程技术人员,指挥部党委既在工作中大胆使用,又在生活上给予关照。尽管葛洲坝条件艰苦,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包括一些颇有名望的专家,和大家一样,不计较条件,埋头工作,任劳任怨,令我十分感动。为了保证工程技术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党委要求后勤部门尽力为他们安排稍好一点的住房。为解决吃菜问题,派船、派车到武汉等地采购,优先供应工程技术人员集中的勘察设计团。在炎热的盛夏,党委成员把自己办公室的电扇送到了设计现场。梅雨季节,阴雨绵绵,遇到个晴天,指挥部就有意识地给设计团放假,因为那里的女同志比较多,让她们洗洗涮涮,晒晒衣被。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她们却记在心上。20多年以后,遇有记者采访,她们还动情地谈起这些往事。
为了集中兵力打好设计这一仗,党委还十分注意发挥集体优势。7月初,党委对设计团的组织形式作了适当调整,将技术处的有关人员全部放到设计团,参加第一线的设计。对设计任务也做了相应区分,要求每项建筑都有单项设计。另外,还强调搞好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这样做,既解决了技术人员忙闲不均的问题,又发挥了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设计工作中,我要求坚决克服“设计凭估计”的不良现象,一定要注重科学实验。自7月下旬起,一些单项设计,如船闸、机电厂房、泄水闸、大江截流工程等,陆续搞出了方案,并提交党委审议。为了确保设计的可靠性,指挥部分别在宜昌、武汉、南京等地,搞了几个试验点。同时,在工地、长江规划办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建立了5个实验室。通过试验,获取有科学价值的数据,及时提供给设计人员。设计中,数学计算的任务很重,当时工地没有计算机,就带着图纸到长沙,请有关院校用计算机帮助计算,既准确又缩短了时间。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从第三季度开始,设计工作进度明显加快。勘测设计团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出初步设计。8月,国家建委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现场召开葛洲坝枢纽初步设计现场审查会,又用了10多天时间听取汇报,进行论证、审查。9月6日,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委会、国家建委、水电部、交通部、农林部、一机部、六机部等8个单位,联名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葛洲坝水利枢纽初步设计现场审查会情况报告》。12月份要,国务院审查意见,又提出了修改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大江设装机7台的大江电站、15孔的泄水闸、1号船闸和3孔闸,二江设装机6台的二江电站和16孔的泄水闸,三江设6孔的冲沙闸和2号、3号船闸。总装机容量221万千瓦。总泄洪量按每秒8.6万立方米设计。总工程量,挖填方为274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注量为39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注量为390万立方米。
在研究大坝方案时,对如何解决过鱼问题,也曾反复研究过。长江里的中华鲟鱼,是国家一类野生保护动物。为了它的繁衍,开始曾考虑修专专门的鱼道。但在最后确定方案时,鉴于对中华鲟鱼的习惯不清楚,坝下水流和泥沙情况复杂,难以找到鲟鱼过坝的位置,就没有修建专门的鱼道,只是确定在下游建产卵场,进行人工孵化的研究。尽管想了许多办法,但终因缺乏经验,这个问题后来才逐渐得以解决。
此时,设计方案虽然明确了,但对长江水利建设规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正像毛主席当年批示中所预料的那样,后来在设计、施工中又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航道泥沙、泄洪、泄水闸消能等方面。这里的教训是,这样大的工程一定要先设计、后施工,边设计、连施工是根本不行的!
1972年11月,周总理果断决定:主体工程暂停施工,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上全面负责,同时将葛洲坝工程弹指之间改为葛洲坝工程局。1974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工程技术委员会提出的修改初步设计,并于同年10月恢复主体工程的施工。后来确定的方案与1971年的方案相比,主要不同点是:在大江建冲沙闸,大江电站装机由7台增加为14台;在二江建的泄水闸由16孔改为27孔,二江电站装机由6台改为7台。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3个船闸也各有分工,一、二号船闸过大船队同,三号船闸过小船队。这个方案,是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和试验得来的,很不容易。但此时,我早已调离了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