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中日俄战争的导火索
▲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之役示意图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在《马关条约》中狮子大开口,要求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以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并赔款2亿两白银,这使大清帝国的尊严受到了严重地伤害,同时也使俄国人看到了机会。
向来喜欢趁火打劫的俄国,是一个善于抓住任何机会扩张的国家,早在1858年和1860年,俄国人就已经从清政府手里攫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这丝毫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其欲望是把中国北方的半壁江山都纳入囊中,尤其是北亚最富饶的满洲(中国东北地区)。如果日本先登上了亚洲大陆,那么俄罗斯的欲望就会成为泡影。于是一个为了抢食蛋糕,一个为了“以夷制夷”,俄国和清廷便走到了“一起”。
1891年,俄国沙皇开始计划修一条巨长的铁路。从乌拉尔山西侧的车里雅宾斯克,一直修到太平洋的岸边的海参崴(俄语称符拉迪沃斯托克,但中国人还是习惯叫它海参崴,因为这曾经是中国的土地)。这条初步规划为7416公里的铁路,叫做西伯利亚大铁路。
▲1896年5月,李鸿章率大清代表团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盛大加冕仪式时的合影。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邀请了许多国家参加。当时的清廷也接受了邀请,并派遣李鸿章前去。李鸿章曾担任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此前,因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李鸿章被解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闲居于北京贤良寺。于是清廷下诏,让他以“钦差头等大臣”身份,出使俄国。
这次出使俄国,李鸿章心情格外愉快,不仅参加了沙皇加冕盛典,还意外地签署了一纸合同。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从赤塔走向海参崴的这一段路上,俄国提出了让铁轨穿越中国东北的方案,并表示:日本再敢来犯中国,他们就可以通过这段铁路直接向中国提供帮助。
沙俄意欲用铁路把其利益延伸到中国,其企图已昭然若揭,然而在“以夷制夷”的外交思维下,李鸿章经不起俄国人的利诱,与之签订了《中俄密约》,几乎全盘接受了让西伯利亚铁路过境满洲的主张,仅在铁路的命名问题上坚持,最终取得一个“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的冠名权。
▲中东铁路开工典礼
1897年8月,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北部干线(满洲里至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及其他支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采用俄制1524毫米轨距,干支线相连,恰如“T”字形,分布在满洲(中国东北)广大地区。由于中东铁路大量资本的注入,建成后东北地区商贸发展方兴未艾,就有30多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和银行,以铁路为依托,以商贸为中介开埠,满洲里、富拉尔基、扎兰屯、哈尔滨由此迅速发展,开始步入现代化轨道。
庚子事变后,清廷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在洗劫北京后,各自满载而归,唯独俄军赖在满洲以保护中东铁路为由不肯撤离,并摆出一个要独占东北的架势。由于俄国重兵驻扎满洲,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于是日本人坐不住了,日俄两国就此拉开架势,赌上国运,在中国东北集结近百万兵力,打了起来。俄国的背后是法国和德国,日本的背后是英国和美国,其中还有在幕后操纵的大清国。由于满洲是大清的发祥地,清廷当然不能坐视俄国的行为,于是在“以夷制夷”的思维下,又与日本走到了一起。又因《中俄密约》规定:“中、俄两国既经协力御敌,非由两国公商,一国不能独自与敌议立和约”,在此前提下,日俄战争期间,清廷的一切活动均为幕后运作。
▲中东铁路示意图
日俄战争从1904年2月8日至1905年9月5日,持续近两年,无异于一场规模空前的豪赌,最终以日本惨胜而告终,付出了8万余人的死亡代价。
战争期间,日本特工在俄国煽风点火,资助和策动沙皇政府内部反对派的革命,把俄军后院搅得天翻地覆,对马海战之后,沙皇完全失去了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也鉴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认为继续再打下去只会带来不利。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斡旋下,双方代表在朴茨茅斯举行了谈判,经过讨价还价,俄国被迫于1905年9月5日与日本签订和约。
《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政府以中国政府之允许,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阻借权内一部分之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俄国政府又将该租界疆域内所造有一切公共营造物及财产,均移让于日本政府”;“俄国政府允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路,并在该地方铁道内所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以及在该处铁道内附属之一切煤矿,……均移让于日本政府”;“日、俄两国约在满洲地方,各自经营专以商工业为目的之铁道,决不经营以军事为目的之铁道。但辽东半岛租借权效力所及地域之铁道不在此限”。
▲从这张“日满关系要图”,可以看出当时东北的境况。
日本根据《朴茨茅斯和约》,取得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铁路及一切支线的权益后,遂将这条铁路称之为“南满铁路”。为适应管理需要,日本把辽东半岛改称“关东州”,并废关东守备军及军政署,在旅顺(大连)新设关东州民政署。下令在满洲(中国东北)建立6个大队独立守备队,警卫南满铁路沿线,这支部队被称为“关东军”。自此以后,俄国和日本分别在满洲的北部和南部,依靠各自势力范围内的铁路,疯狂地掠夺着东北大地上的自然资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变身中华民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终结了沙俄统治,变身苏联。这两个足以影响全世界的事件,均与中东铁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华民国成立后,满蒙汉藏回同属中华民族,东北主权问题受到根本重视;而日本在一战结束后,出现经济危机,对东北形成依赖,故围绕东北问题,中日俄相互博弈,形成了新的三国演义。可以说,在李鸿章签下《中俄密约》的那一刻起,就为整个东北亚地区近半个世纪的局势埋下了祸根。正是有了中东铁路,沙俄才能将军事力量深入东北,进而引发日俄战争;俄国的惨败使其国内危机空前加剧,并最终倾覆了沙皇的统治;日本则因打败了一个欧洲大国而信心大增,以致觊觎东北蠢蠢欲动。1929年中苏中东路战争张学良惨败 ,又引爆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九一八事变,日军几乎兵不血刃占领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