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和尚画语录》(二)

变化章第三

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

古人作画只懂按照物体的具体形象描绘,即谢赫六法中所说的:“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此六法自古至今引人走入法障,使人长期以来执著于此,不知变化。然而有悟性的画家不但识其具(熟知传统的方法),而且不拘于此,力图求变。遗憾的是自古至今很少有人能做到,大多都为识其具所拘束。

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

为法障所迷之人,眼界狭窄而不开阔,故此,只有借助古人所说的道理,来开示今人。在这里,石涛所指的古人即释迦牟尼佛。

又曰: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这里,石涛阐述了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传与禅法时所说的法。即佛之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

这里用的“经”字,是指佛说的道理。懂了这个道理,就如同有了权。这个权使人可以破执,并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再被法所迷,从而开创出自己的道路,使之产生新的变化。

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

这个“经”字,指的是佛传的经及禅法,“法”字指的是“一画之法”。懂得了这个经,即可改变自己的位置,过去是照摹古人,走别人的路,是受别人的“法权”支配。通晓禅法及“一画之法”后,这个法权即由自己来掌握,并且能十分自如地作出选择,而达到变法。明觉“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再进入无法”,以及“万法即一法,一法通万法”之理,既是“一画之法”。这就是石涛画天下之大法。

山川形势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今人不明乎此,动则曰:某家皴点,可以立脚。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传久。某家清澹,可以立品。非似某家工巧,只足娱人。是我为某家役,非某家为我用也。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于我何有哉!或有谓余曰:某家博我也,某家约我也。我将于何门户,于何阶级,于何比拟,于何效验,于何点染,于何鞟皴,于何形势,能使我即古,而古即我。如是者,知有古而不知有我者也。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著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

尊受章第四

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

此意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之句。“受”是指接受感受之意,“识”是指认识理解之意。石涛出于对《心经》五蕴的理解,因此提出先受而后识的见解。这是根据宇宙自然法则的运动规律而提出的理。

古今至明之士,藉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不过一事之能。其小受小识也,未能识一画之权扩而大之也。

古今许多聪明的人,由于不通禅法,故此皆以识在先,受在后来认识事物,这样很容易主观,堕入“边见”或“见取见”的迷惘中。如此纵然可成其一事,也达不到上乘之法,这都是因为不识“一画之法”的道理。

夫一画含万物于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

万物之中藏有万法,以无妄念的本原之心识万物,万法即归于心。经曰:“一法藏万法,万法藏于法”,“一画含万物于中”指的就是这个道理。“画受墨……”等言是指宇宙间,天、地、人合一之道,同样也是“万法归一(即归心)”的道理。有道是:“万变不离其宗。”“于境观心,反归心源,以心造境,幻相乃生。”这是宇宙之理,所以受也。

然贵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

在这里石涛恳切地希望画家能得到一画之法的真谛,并且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否则很难达到大成,乃至自弃。

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

学会别人的画法,而一味临摹抄袭,不加变化,等于自缚手足,难以成器。若明了一画之法,即可成材而立身。

强而用之,无间于外,无息于内。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乃所以尊受之也。

若想获得一画之法,需要提高自身的悟性,并有自强、勤奋之精神方能成就,这也就是尊受一画之法。

笔墨章第五

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

荆浩在《笔法记》中写道:“吴道子有笔有墨,项容有笔有墨,吴当采二子指长。”

非山川之限于一偏,而人之赋受不齐也。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飘缈,此生活之大端也。故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苟非其然,焉能使笔墨之下,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拱有立,有蹲跳,有潜伏,有冲霄,有崱屴,有磅礴,有嵯峨,有巑岏,有奇峭,有险峻,一一尽其灵而足其神。

(0)

相关推荐

  • 美术研究|石涛《画谱》的美学意义

    [摘要]石涛<画谱>在绘画起源问题上截断众源 ,首倡一画说 ,为画学找到了坚实基础 ,其作受直觉体验的禅思影响 ,避免了传统画论经验主义的局限性 ,不斤斤计较于已有的画法规则 ,而处处强调 ...

  • 品鉴丨石涛:挥洒笔墨写天地(下)

    这时期,石涛在文人荟萃的南京地区如鱼得水,与当地许多诗人画士结识,其中著名的有屈大均,孔尚任.龚贤.戴本孝.查士标.程邃.黄云等,还认识了卓子任.郑瑚山.博问亭等官吏名流,他们对石涛艺术境界的升华大有 ...

  • 石涛“一画论”根源探析,《周易》哲学思想对他是如何影响的?

    导言: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石涛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画家.其<苦瓜和尚语录>,主要围绕"鸿蒙"."一画"."蒙养"."生活&q ...

  • 《中医临床诊治病案两则》(二)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 ...

  • 《中医临床诊治病案两则》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 ...

  • 《中医临床诊治病案两则》(三)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 ...

  • 《中医临床诊治病案两则》(四)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 ...

  • 中医临床经方秘法之一方二法

    经方秘法:一方二法[谢谢] 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经归属,故在临床中常思考这一问题.再次读到此四字,有所感悟.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 ...

  • UC头条:中医临床经方秘法之一方二法

    经方秘法:一方二法[谢谢] 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经归属,故在临床中常思考这一问题.再次读到此四字,有所感悟.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 ...

  • 杨桂洲经方案例 | 中医临床诊治顽固咳嗽略例

    [杨桂洲医师小结] 药开了3剂,第1剂服用1次后患者反馈如下: 3剂服用完患者反馈如下: 服用后患者咳嗽频率减轻,皮肤出现表证得解,郁热透转的现象,但肺部压力仍然不小,处方中去掉麻黄(中病即止,顾护津 ...

  • 张利兵:浅谈中医临床上治疗肿瘤“十二要素”【深度好文,建议收藏】

    治疗肿瘤四法:抓主症 辨虚实 用成药 调心神 肿瘤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发展而来,与人体内环境和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病 ...

  • 中医临床诊治顽固咳嗽略例

    俗话说:"咳嗽不是病,咳起来要人命".咳嗽是临床上会经常看到的一个问题,很多患者咳起来没完没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身心疲惫.而咳嗽这种问题貌似直接用中.西"止咳药&quo ...

  • 孙子凯主任医师中医临床诊治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的症状

    孙子凯主任医师中医临床诊治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的症状.处方药物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总结常见证候类型.症状与药物关联关系.导师临床用药.组方规律的学术特点,丰富肺部亚厘米结节的中医证治规律,以期导师经验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