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全丨串场河畔谒茧园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一个秋暮,清著名词人、淮南富安场盐官蒋鹿潭(1818-1868)做客珠溪(现江苏盐城伍佑镇)茧园,填写了《踏莎行·探春》一词,词中写道“探春己酉秋暮,饮于珠溪,奉觞人颇似阿素,雾鬓风鬟,飘零亦相若也。感成此解。堕叶红腴,疏苔绿倦,年华轻换筝柱。”词作于茧园,灵感、意境、词中人出于茧园。多少年来,这个坐落苏北串场河畔、尘封千年古镇一隅的茧园并未引起世人的足够关注,直到有一天,这里的主人周梦庄(1901.9~1998.12)先生以九十八岁高龄离世,他的儿子周仲南先生从台湾回来奔丧,隆重的乡土丧礼使人们的目光纷纷投向这里。
感到汗颜的是,少时,我只知道镇南有个满腹经纶的周梦庄私塾先生,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近几年对这位乡贤,从布店学徒到著名学者、词人的传奇人生除了追思和敬仰,还产生探求其人生轨迹的强烈愿望,因而不止一次到茧园寻觅、探求、瞻仰。
这一天,是夏至前夕,我和友人再一次到访茧园。从伍佑西街入韦家巷南行约500米临串场河畔坐落一民居宅院,门楣上镶一块汉白玉镂刻的匾额,题名“茧园”。路边砖地的缝隙里一簇簇凤仙花灿然开放,紫红的,水红的,粉白的,她们显得自自然然,泼泼辣辣,没有人工伺候的痕迹,大株已开花,小苗才挤出泥土。此时院门没打开,受主家委托管理的社区主任闻听我们拜谒茧园,专门赶到。宅院在巷子东,院门朝西。青砖天井。主屋三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走马廊檐,青砖黛瓦,中间客堂,水磨石地坪,东西卧室,铺木地板,高出地面约二十公分。梁柱、椽子、壁板均呈古铜色,屋顶青灰色的小方砖与古铜色十分和谐。主屋东西山墙均为风火墙格局,高高的突出屋脊,使得整幢建筑显得大气、古朴、典雅。主建东山有一块码砖的空地,原有一株老榆树不知所终,葱葱郁郁的爬墙虎枝枝蔓蔓爬满墙壁,越过风火墙,藤叶在微风中摇曳,我的视野瞬间把这面绿墙在蓝天白云下定格。紫藤爬满了围墙。一株壳树不知什么时候取代了老榆树在紫藤中占据一席空间,这块小小的院中之园俨然成为一处微植物王国。据说,茧园很久以前是四合院格局,主屋对面的一幢建筑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遭遇毁没,有待考证。主屋两侧为东、西厢房,东厢房两间为厨房。西厢房五间,其中一间门朝巷开。厢房屋檐的瓦当、滴水,“太平”、“福禄”字样的纹饰清晰隽永。整个茧园,典型的一座苏北民居!
现在我们回到茧园曾经的主人生平和治学上来。周梦庄,字猛藏,伍佑镇人,无党派人士,1919年4月在伍佑刘源盛京广布店做学徒,后受业章炳麟,潜研子部杂家之学,被世人划为鸳鸯蝴蝶派。曾任盐城《新公报》社总编、《盐城教育》月刊编审、共产党建立的民主政权盐城县参议员、伍佑区公所总务股长、盐城县政协常委、盐城县政协副主席、盐城市政协副主席,周梦庄还是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考古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江苏诗词学会顾问,湖海艺文社、大丰施耐庵研究会名誉会长。1998年6月退职休养。周梦庄博览群书,学涉古今。对地方志、版本目录、年谱传记、文物考据、词章典故方面以及《红楼梦》、《水浒传》等文学名著的研究均有建树和独到见解,尤以词学见长,著有《蒋鹿潭年谱》、《宋射陵年谱》、《水浒传杂考》等23种,周梦庄先生的全部著述由其子周仲南先生合编为《周梦庄全集》,已在台湾出版。在耄耋之年仍心系海峡两岸统一大业。
周梦庄一生钟情词学,施蛰存称其词作为“淮海清词”。1989年,他将其主要词作三卷以《海红词》名汇编出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施蛰存先生亲自为《海红词》题写书名,并作词《踏莎行-奉怀梦庄先生兼题海红词》予以高度评价。词云:“淮海清词,珠溪雅望,海红三卷存高唱。”胡迎建评其《海红词》所咏秋柳、秋燕诸作,新丽清隽;叶恭绰则称其词作风格清隽流美,间有苏辛之雄奇慷慨,“高迈劲洁,殊非凡响。”周梦庄与汪旭初同受业于浙江余杭章太炎门下,享有“南汪(东)北周(梦庄)”之誉,1991年在台湾合刊有《汪周词》。早在1942年10月陈毅在盐城曾亲自倡导而成立“湖海艺文社”,后一度中断。1982年,周梦庄联络潘次耕、周乃成、宋金成等诗人词家,倡导恢复了“湖海艺文社”,并担任名誉社长。笔者曾阅读过《昭苏日记》(施蛰存著,文汇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据记载:1982年3月8日下午周梦庄到访过施蛰存,到访内容日记没有披露,但我分析与恢复湖海艺文社、探讨诗词创作不无联系。1987年5月31日端午节,中华诗词学会在京成立,周梦庄被聘请为中华诗词学会首届理事会顾问。
周梦庄是国内系统研究清词家蒋鹿潭第一人,谓其为“清咸同当代词学巨擘”。开篇提到的蒋鹿潭,名蒋春霖,江苏江阴人,是清中叶(道光、咸丰)的著名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词风婉约哀怨,名震江淮。著有《水云楼词》。著名红学家、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评其为“云水苍苍蕴天地浩然之气,兵戈扰扰育乾坤百代词人。”然而,后人对其研究极少。周梦庄祖籍绍兴兰渚,后移寓苏州木椟,其高祖周盛章与友人合资业盐至珠溪,建“茧园”为家。周家历来与苏浙文人士交往频繁,祖父周潇碧性耽书史,与浙江嘉兴褚二梅引为知交,后由褚而结交词人蒋鹿潭。蒋在任富安场盐官时每到珠溪,必下榻有花光云影竹木之胜的“茧园”。蒋鹿潭与周家的深交为日后周梦庄致力研究蒋词提供了便利。抗战胜利后,周梦庄从家藏旧书簏中发现蒋鹿潭三十余岁时的白描小像一帧,头戴竹笠,手持钓竿,纸沿书有“蒋春霖江阴人”六小字。就此,周梦庄开始了对蒋鹿潭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用力至勤,所得亦富”。在其四十余年的努力下,“海红精舍”收藏了蒋鹿潭持竿戴笠小象、蒋春霖随狙拾橡图(高棨绘,吴昌硕题)、东台县志·水云楼图及其书影、信札、词稿若干。这些收藏,为蒋鹿潭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力的佐证资料。上世纪五十年代寓沪时,周梦庄根据这些资料,收集整理了蒋鹿潭年谱,后又竭尽全力对蒋词逐首笺释。周梦庄在其《买陂塘·题蒋鹿潭小像》一词所附之跋语中写道:蒋“鹿潭尝权东台盐官,境内有水云楼,在溱潼镇寿圣寺内,为明吏部侍郎储巏读书处。鹿潭与黄婉君常常借居,故其词集遂沿用其楼名也。”这是一段不为人所知的逸闻,为研究蒋鹿潭的生平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证据。1989年,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了周梦庄的专著《水云楼词疏证》,确立了周梦庄在晚清词人蒋鹿潭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2006年5月,投资150多万元的水云楼复建和蒋鹿潭铜像工程在泰州溱潼落成,其蒋鹿潭铜像设计摹本就是以周梦庄“海红精舍”收藏的持竿戴笠白描画像为基础制作的。
周梦庄对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有独到的研究和发现。1991年时年九十一岁的周老撰写《红楼梦寓意考略说》,将他多年研究的32篇红楼梦考证文章汇编出版。在《红楼梦寓意考略说》中提出:“三十多年前,我研究八十回的红楼梦,写了几则寓意考证。认为书中所记,是著者曹雪芹暴露自己家中的事实情况,由荣华至衰败。此外也写进了满洲没落贵族,----。特别是影射雍正夺嫡。”该书1994年由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周的这一观点被认为九十年代索隐红学研究的新变化、新趋势。对东鲁孔梅溪的考证,周有突出的贡献。《红楼梦》第一回说: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周梦庄祖上是伍佑大盐商,家藏古书和字画颇丰,其客厅里悬挂过一条幅,上款书南冈,下款署“梅溪孔继涵”。据此研究考证,他认为,这“梅溪孔继涵”即《红楼梦》中提及的东鲁孔梅溪。1941年夏,时任盐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参议员周梦庄将这一看法与李一氓交流。刚到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盐城工作的李一氓对《红楼梦》也有所研究。周李两人观点产生共鸣。新中国成立后,在李一氓的引荐下,1975年6月,周梦庄将“东鲁孔梅溪”考证情况函告文物杂志社的知名红学家吴恩裕。根据周梦庄的线索,吴先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写出了《甲戌本<石头记>中的孔梅溪和吴玉峰》专文,并收入红学专著《曹雪芹佚著浅探》一书中,就此孔继涵身份大白天下。孔继涵,山东曲阜人,字体生,一字哺孟,号荭谷,生于乾隆四年,卒于乾隆四十八年,乾隆二十六年中进士,官至户部郎中,为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涵一生好天文地志算术之书,遇藏书罕见之本,必校勘付印。曾刻《算经十书》,代表作有《解勾股粟米法》、《考工记车度补》。
对《水浒传》的研究,周梦庄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关注。1936年,他去草堰看戏,发现了施氏宗祠原物上写施耐庵名字的木主,和《云卿诗稿》的手抄本,书后附有施耐庵所作《新水令·秋江送别——赠鲁渊、刘亮》曲子一首,周梦庄随即细心地抄录珍藏。1952年,中央文化部组织调查组在大丰、兴化一带调查施耐庵史料时,他积极协助调查,并向调查组提供了当年他发现的施氏祠堂内的陈设情况,以及抄录的施耐庵遗曲《新水令》,为研究施耐庵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他为地方文化事业文史研究倾心尽力,殚精竭虑。盐城图书馆的筹建倾注了周梦庄大量心血。盐城市图书馆前身为盐城县图书馆,是1959年在盐城县文化馆图书室的基础上成立的,1983年上升为盐城市图书馆。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梦庄就多次向盐城县党、政领导建议,筹建县图书馆。县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决定由周梦庄主持盐城县图书馆的筹建工作。当时财政困难,图书经费有限,为了少花钱购买更多有价值的图书,提高新筹建图书馆的藏书品质,周梦庄坐着小木船到苏州一带收购古籍图书。其时,正是1958年夏秋之际,周梦庄跑遍了苏州大街小巷的古旧书店,选购了上万册图书运回来,其中不乏珍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的藏书,就是在这次购书中买回的,书上盖有的“楝亭藏书”篆字图章提升了该书的价值。直到如今,周梦庄购买的这批明、清时出版的线装书,至今仍是图书馆藏书中的珍宝。
在盐城地方志的修撰中,周梦庄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定居北京的胡乔木父亲胡启东在撰成《续修盐城县志》的基础上,着手《盐城续志校补》工作。周梦庄将自己收集保存的资料全部提供给胡启东,共成校补3卷,于50年代初刊行于世。此后周梦庄又不断收集整理,历时20余年,将可入志材料汇编成册,写成《盐城续志校补补遗》,于1977年油印藏馆。
对盐城的历史,周梦庄更是钩沉抉微,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1957年,在盐城城址东北发现了较大的麻瓦坟汉代遗址,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这一发掘引起了周梦庄的关注。1990年,周梦庄在其《盐城古今史略》一书中认为:在这批出土的几枚泥封(古代寄邮封包之用)中,其中一枚刻有“射阳丞印”字样,是“盐城乃古射阳一部分之实证”。关于盐城的海盐文化历史,周梦庄老也有如下的考证:“煮盐的地方叫亭场,盐民叫亭户,又称灶户。”
周梦庄辑录和注释了《王青岩文集摘录》、《潘次耕亲笔家书一通》,为盐城文人王之楨、潘次耕的研究做了若干工作。盐城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宋曹写有《明新乐侯刘公雪舫墓记》,载《会秋堂诗文集》,此书极罕见,由周梦庄抄示而使今人得以相识。周梦庄与王士鸣合著的《关于盐城硕陶图书馆(资料)》一文,为盐城地区民国初年最早建立的一座图书馆提供了史料。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刘少奇、陈毅曾邀请开明士绅在硕陶图书馆集会,共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计。
周梦庄注重提携晚辈后学。今年芒种前夕5月29日,江苏省公务员局原局长王凤祥从南京回盐城安葬完母亲的骨灰特地到故乡探望并参访了茧园,我在陪同时听他介绍,1977年他考取南京大学历史系,成为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批大学生,他慕名多次拜访周老,得到老人的热情接待指导,老人赠予刊物和自己的文史研究成果,书信推荐南大教授学业指导。那时,地区所在地与故乡交通不很便利,已调政协任职的周老时常让凤祥在住处留宿用餐,忆及此段交往,凤祥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行文至此,我的思绪总是忘不了茧园的老屋、绿墙,沉湎于收集的与周老有关的词章、文史资料中,忘不了茧园东南方向紧挨串场畔的一片树林以及树林上空传来杜鹃“戈多-戈多”的啼叫,忘不了那天离开茧园到周氏陵园瞻仰,见到的著名学者、我的中学老师严锋先生1999年清明节为周老撰写的铭文:
“周公梦庄,遗墨馨香。淮海俊逸,珠溪雅望。精通文史,尤擅词章。吟壇巨擘,文苑甘棠。情连两岸,魂系炎黄。丹心熠熠,遗著煌煌。誉满神州,德被桑。鸿儒风范,永世流芳。”
呜呼,一代鸿儒,家乡历史长河中一座永恒的丰碑!
参考书目:
《海红词》,周梦庄著,中华民国七十八年三月二日出版
《汪周词》,程千帆译署,台湾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中华民国八十年十一月初版
《红楼梦寓意考》,周梦庄著,台湾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中华民国八十三年三月初版
作 者 简 介
贾秀全,男,汉族,江苏盐城人。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正高级经济师,1980年代以来发表通讯、散文,作品散见于国家和地方报刊,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