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65朵花/王德君
学校思齐楼西边拐角处的枇杷树开花了,我从枇杷树下路过时发现的。我立即拿出手机,选择一簇开得最旺盛的花朵拍了一张图片,满意地把手机放进口袋,激动地上楼期待语文课的到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求写观察日记,重点是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在讲这节作文课时,我举例子时提到枇杷,问同学们枇杷是什么时候成熟?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在我们这儿只要天气一热枇杷就熟了。金黄的枇杷就缀满枝头或是在街上就有售卖。当我问孩子们枇杷树是什么时候开花时,孩子们就说出了不同的季节,大家都是猜。我当时就卖了个关子,孩子们越是猜不出,我也越是不说,这样反而激起孩子们探究的欲望。那节课我们约定今年枇杷树开花时我们一起欣赏,一起用文字记录。
语文课上,我先打开投影仪,把手机里的图片投放给同学们看。图片起初是有点模糊,孩子们猜测不出来。当图片清晰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几乎同时喊出:“枇杷花!枇杷花”孩子们激动得连喊好几声。我说这节课咱们就赏枇杷花,四组同学按照小组依次下楼去观察枇杷树和枇杷花。第一小组先下去观察,回来后分别向全班汇报自己看到了什么。瞧,孩子们多认真。有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了树叶有多长、树干有多粗的准确数字。别看刚才他们下去时是那么的“一窝蜂”,谁想到竟然有同学还带了尺子下去测量,十岁的孩子认真起来真的令老师佩服!第二组同学下去观察了几分钟后,回来向同学们汇报:他们发现枇杷花是五片花瓣,远看花瓣是白色,近看花瓣是淡淡的黄。鹅黄色的花蕊紧紧地抱在一起,“它们就像团结的兄弟姐妹”、“它们抱在一起就不冷,可以安全过冬”……孩子们的思维在碰撞,碰撞的火花温暖了课堂。孩子们已经由观察延伸到思考,由眼中看到发展到心中想到。接下来的小组下去观察后又带回来不一样的收获,“枇杷树叶很大,有大人的手掌那么大。”、“枇杷叶的形状就像铁扇公主的那把芭蕉扇。”“枇杷叶上的脉络就像河流,--是生命之河。”我问道:“为什么说是生命之河?”“因为叶子成长是这些经脉输送营养的。”孩子用响亮的声音补充道,言之有理,掷地有声。
这节语文课,就在观察枇杷花,讨论枇杷树结束。他们也迫不及待要写下自己观察所得,我也期待孩子们的文章。
与班级65位孩子相识于9月1日,这两个多月的相处我们从磨合到配合的转变。一开始,孩子们特别怕写作文,一说到写作就在那里唉声叹气、双眉紧锁。怎么让孩子们不再觉得作文是头疼事呢?我在思考。于是就尝试引导孩子们写自己看到的或真实经历的,观察日记就是很好的切入口。布置孩子们记录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自己在家水培或土培种子。孩子们有的水培绿豆、有的水培黄豆、有的土培大蒜……真实记录种子发芽过程,把自己观察过程看到的、想到的或听到的记录下来。孩子们写道:“绿豆宝宝们,我又来看你们啦!今天你们会带给我什么惊喜呢?喔,你们的芽长得更长了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梳的长辫子呢。你们让我感受到,你们每天都在用尽全力在生长,努力让自己的芽长长、长长、再长长……”这是杨洁同学的其中一篇日记。“……小嫩芽好奇的探出头,啊,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啊……”张心仪同学的观察日记。“今天的绿豆竟然完全摆脱了外皮的束缚,还长出了小芽芽,瞧,刚发芽的绿豆多像小蝌蚪呀……”这是洪硕同学的日记。孩子们的十天观察日记,让我看到了一群有想法、有智慧的孩子。日记里精彩的句子数不胜数,孩子们的思维就像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整个地球。孩子们的作文也是,引导孩子们去写他们真正能感受到的、经历的、感兴趣的“支点”,一定会给你一篇篇令你拍案叫绝的文章。
一场初冬的风和着一场虽没有下透的雨,却带来了透心凉的寒风。当我不禁捂起衣领抬头看时,发现在寒风中盛开的一簇簇枇杷花,我的心为之一震。那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在万物凋零之际依然傲立枝头,如期开放。
每一朵花都有它的花期,有的盛开在温暖的春、有的怒放在炎热的夏、有的花开在凉爽的秋、有的绽放在寒冷的冬。每天看着班级里65张稚气的脸,他们何尝不是一朵朵花呢!
作 者 简 介
王德君,1984年生,一名小学老师,喜欢旅游、阅读、写作,热爱教育事业。多篇散文与教学心得发表于报纸杂志以及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