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溪瑶史
程溪,即今云浮市之南山河,又称降水、洚水、绛水、龙河,流经云城、云安二区,在降水口汇入西江。历史上,程溪流域曾是瑶人聚居的地方,进入明朝以后,程溪流域的瑶人与汉人积怨益深,瑶人不断骚扰汉人,汉人则“以瑶为患”、“谈瑶色变”,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明万历四年才彻底结束。本文即特地为大家还原昔日程溪流域的瑶人历史。
程溪地带背山面水,历来开发较早,早在石器时代,就有智人在蟠龙洞活动;迄至周秦时期,就有百越先民在程溪下游活动,并产生了源远流长的龙母文化;南朝至唐朝时期,程溪中下游一带则进入了生活、生产高水平的社会发展时期,现今仙菊下屈顶发掘出的遗址可以佐证。此后,程溪流域一直是越人以后、汉人以外的瑶人的聚居地,他们不受官府管制,在山峒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对于外来汉人则采取洗劫、虔刘的排挤方式。明嘉靖二年少詹事黄佐《沿江新城记》载:“惟肇庆设郡,当百粤东西冲,险于走集,分巡西川林公应奎,陈臬莅任,首询郡县,博采舆情,咸谓新村驿、悦城巡司并建,背山面水,东抵禄步六十里而近,西抵德庆州百有二十里而遥。沿江之北,人民鲜聚,其南则丛林蓊蔚,为洚水恶猺所穴,比之罗旁绿水为甚,每遇警报,辄登山涉川以自存,商旅苦之,宜有功筑。”也就是说,当时江北悦城一带鲜有人聚居,而江南洚水河(降水河)流域则为瑶人的巢穴,这些瑶人比起罗旁绿水还要多,每当听到警报(汉人来进攻),这些瑶人就会登山涉川以保命,过往的商旅都苦于此处瑶人为患,这个地方是有待汉人建立功劳的(指平定瑶患)。
到明朝中叶,程溪流域的瑶患非常严重,加上有瘟疫流行,所以当地许多居民外迁,如陈氏、梁氏等,分别外迁到今安塘、甘洒等地。彼时的程溪流域,基本上是佃农居住地,但由于瑶患严重,瑶人经常下山洗劫、虔刘汉人佃农,佃农大多外逃,直到明英宗天顺年间官兵征剿瑶人,瑶乱有所缓解,才有少许汉人回来耕种。明成化三年德庆知州李瑛给朝廷上的奏表有如下叙述:“本州晋康、都城二乡,田土原系居民佃种,正统十四年以来,节彼二乡徭贼纠合广西流贼攻劫乡厢,杀掳男妇八千六百余口,佃民杀绝外移,田土抛荒,先年大征,招抚佃民,十回一二,止于金悦、西岸、儒林、富禄等村立围开耕。”
明嘉靖三十二年后,有南乡瑶贼首领张快马、黄海龙等十八人集党横行,虔刘西江沿岸百姓,特别是程溪流域的富禄、儒林一带,深受其害,德庆州同知陈露设法擒斩贼首,招其余党,此次瑶患得以杜绝。清雍正《广东通志》载:“陈露,晋江举人,嘉靖三十二年肇庆府同知,署德庆州。时浪贼张快马、黄海龙倚猺为援,剽掠富禄、儒林等乡,露遣间以离其党,令约降,降者犒之,设伏道左,至日,椎牛酾酒,诸贼毕至,伏起就擒,无脱者,诛其魁,余皆受降。”此时,德庆州官府又在程溪流域重要关隘设置新安堡、何木迳营、山柏营等堡垒、军营,以防瑶人。
迄至明万历四年,两广总督凌云翼在首辅张居正的指示下征调两广十万大军征剿罗旁瑶,东、西二山的瑶乱才彻底结束。接着,朝廷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下辖东安、西宁二县,程溪流域被划归东安县,至今属云浮市,今程溪流域地带基本上都是汉人的聚居地。
作者:周业锋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