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记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卜廷才

自无名而有名:不知筋力衰多少

1980年的金秋,卜廷才怀着投身教育事业的满怀热情走进教室走上教坛,一身朝气,满怀理想,然而,并没有让他旗开得胜。不久,一个个疑惑困扰着他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梦想。他尽管几乎玩命地备课,上课,批改作文,但是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他踽踽独行在洪泽湖畔一所中学的操场上,踏着柔软的小草,嗅着田野里小麦抽穗时发出的特有的清香,回味着自己教学的历程,咀嚼着同行与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映,他盘点着自己走过的学习语文之路中的点点滴滴。在那饥肠辘辘的年代,是《红楼梦》《红旗谱》《苦菜花》《海岛女民兵》《剑河浪》等书籍敲开了自己向往文学殿堂的理想之门;在古黄河畔,他几乎读完了那所地方高校图书馆里的所有诗歌、小说;在清凉山脚下,他饱读了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以及诸多中外名著。有了这些积淀,他跃跃欲试,写诗歌,写小说,编剧本……想着想着,他豁然开朗: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的症结是缺乏兴趣,没有兴趣的根源是自己的教学思想滞后。

从此,卜廷才就暗暗确立了“板凳坐得十年冷,读诗书,以经典为友,多一点书卷气;潜心研究戒浮躁,勤写作,以耕耘为伴,多一点学者气”的理念;从此,卜廷才就踏上了阳光诱人、风雨袭人并且饱尝苦辣酸甜的教学科研之路。

夸美纽斯说过:“假如有人把心思用在研究智慧上面,他的研究便没有止境;因为一个人愈是多知道,他便愈知他的无知。”是的,卜廷才就有这样的深切体验。在繁重的教学之余,他重又啃起两度高校学习过的教育学、心理学。在数九寒天的灯光下,在热浪袭人的斗室中,他如饥似渴地研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品味《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阅读学校为数不多的语文教学报刊。他毫不犹豫地自费订阅《语文教学通讯》《语文之友》《语文学习》《语文报》《文学报》《杂文报》……当走进教学结晶和文学作品之后,特别是当走近了叶圣陶、张志公、钱梦龙、魏书生这些名家之后,他的心中就逐渐明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教改之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与学生同行。”这是卜廷才教学科研的第一个课题。如何实施这一理念,他想到的是教师必须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扮演同路人的角色。”这是卜廷才教学科研的第二个课题。他意识到,教师出题学生写的现状必须改变,教师不能是“指挥者”而只能是“领路人”和“同行者”。“领路”就得“走路”,教师就得写下水作文。这是民主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化,更是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从此,他一次不落地与学生一起写作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学特色,后来,又形成了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三模式”作文教学法。他的“模式”作文教学法受到时任淮阴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的程万钟老师的首肯。不久,程老师推荐他为淮阴市中语会会员。对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殊荣。上世纪90年代初,他连续两次应邀参加江苏省农村百所中学作文教学研讨会。他的“模式作文教学理论”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如果说,千里大运河缓缓流淌,是因为它有不竭的源泉,那么就可以说,卜廷才的名声越传越远,就是他辛勤耕耘、不懈努力的结果。如果说,浩瀚的洪泽湖产金出银,是因为它有丰富的宝藏,那么就可以说,卜廷才教学科研成绩的取得,是因为他矢志奋发、不断探索的结晶。

 从乡村到小城:好山十里都如画

1997年,卜廷才应调进城,在淮海中学、淮州中学工作的9个寒暑中,他对教育教学研究可以说是见缝插针、呕心沥血,说他“见缝插针”,绝不是夸大其辞,他把正常的教学时间都给了他钟爱的学生,他将本该休息时间都付与了教育教学研究。他虽患有颈椎病、牙龈炎,但无论是酷暑抑或是严冬,他都是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说他“呕心沥血”也同样不是溢美之词。他,关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大事,思考教育现状,撰写教育论文,主持课题研究,努力实现自己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从匠人到专家的行进……

卜廷才投身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可以用“实”、“活”、“专”、“精”四个字来概括。“实”即“实际”“实用”。他编著的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50万字《中学生作文150问》确是“积编者20年研究之精粹,融编者20探索之心血”,受到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而他主持的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三步四维”高中作文教学法》更是为了探索一般中学学生作文问题的解决办法。“活”即研究的内容与方式具有前瞻性、鲜活性。“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力求研究的内容专一,二是研究者的态度专一。“精”则是说卜廷才在研究之中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及研究内容的“精当”。“精力”如前所说,“精当”是说他研究不搞撤大网,不搞大而空,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朝前走。

卜廷才清楚:教师搞教科研与专业人员大不一样。他们有的是时间保证,而我们要参与到这个行列中,就意味着与辛苦打交道,和枯燥交朋友。同时,得有头发减少、皱纹增多的思想准备。教学研究只能在别人喝酒、跳舞、打80分、看麻将的时间里进行。因此,他在农村,为了研究,独自一人蜗居斗室爬格子,夏天,任蚊子横行,让汗水洗身;冬天,与寒气抗争,和清冷较量。1992年7月,为了赶写《议论文写作模式初探》一文,他冒着30多度的高温,在斗室写作到深夜12点多。第二天,又乘上去省城的公共汽车。在省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专题研究班上,文章受到诸多同行的好评。2002年春节期间,为按时交出一个杂志编辑部的约稿,我牺牲了走亲访友的时间,几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钟头。2003年暑期,他一连十几天敲着键盘,完成了《语文报·高考版》编辑部约写的9篇文章。2004年春节期间,因编著《中学生作文150问》,从腊月二十八到新年初五,他未曾下楼一次,除了吃饭、休息,一直与电脑对坐。在一次校本教材研修班上,卜廷才不无自我解嘲地说:“现在,看看自己,头发一天天地稀少了,皱纹一天天地增多了,人也一天天衰老了,但我不后悔。”

由感性至理性:东风夜放花千树

西方一位哲人说得好:“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这可以说是卜廷才的写真。

20多年的教学实践,20多年的艰苦探索,卜廷才取得了令人钦羡的成绩,也走宽了属于他自己的教学之路。在农村中学任教时,他的教学成绩常居同类学校前列,1994年,他所教的两个班高三学生的语文高考均分与城里学生不相上下;来城里的9年中,不论任教高三还是任教高一高二,成绩都处于市同类学校前茅。如果说,在乡村中学只是他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探路与摸索阶段,那么就可以说,进城工作的这几年就是他实现自己“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梦想。

卜廷才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在校内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校内,他为全校教师作了论文写作的专题报告;在校外,他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认同。因为卜廷才教育教学研究出色,他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和欢迎。2002年高考前夕.他应邀辅导其他4个班学生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同年11月,学校因故调整课任教师,他所任教的一个班级近50名学生联名写信要求他继续执教他们的语文课。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语文教学现状日益纷繁复杂的今天,有自己思想和主见的卜廷才老师正在以自己的智慧放飞起一颗又一颗科研之星,尽管它现在还不那么耀眼,尽管她还不那么招引人,但是,我们坚信他富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突出科学性、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精神,一定会绽放艳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他的同行和他的学生期待着,我们也在期待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