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读论语 14 | 毕业礼物
毕业礼物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读书人不是神仙,不能不吃人间烟火;中医人自然也有五情六欲,有衣食住行的需要,尽管佛家倡导人去除分别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君子。在孔子眼里,君子并非高高在上,君子之所以超越诸多普通人,是因为君子能够约束自己的欲望,或者说善于把欲望化为修身的动力。真正的中医人必定是君子,孔子认为君子要保持“好学”,但中医人一辈子都在学医、行医的路上。中医人对“医道”的感悟、对疾病的探索、对药物的使用,是无穷无尽的。普通人读书都会有毕业的一天,毕业时拿到的毕业证书是人生饭碗的敲门砖;传统中医人毕业时,师傅一般送两件毕业礼物:雨伞和灯笼。意思是说: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病人有需求,都不能推辞,都要上路。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中医人才算毕业,才能说不辱师门。
学习中医一般都讲究师承,因为在中医传承的过程中,的确有些技术是需要讲究“口传手教”的。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些名医是自学成才的,但无论如何,对于中医人来说,学到什么程度才能谈得上可以“毕业”了呢?
张元素,金元时期的名医,他是河北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小时候聪敏好学,八岁即应试童子举,二十七岁应试经义进士。据说是由于违犯了宗庙的忌讳而落榜,于是他便专心学医。张元素年轻时学医,据《金史》记载:“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自是洞彻其术”,可见其读书之勤奋。张元素学成之后,并没有什么名气,他的成名之作是给金元中医四大名家之刘完素看病。《金史》记载: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不和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既为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曰:“然。”“初服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名医刘完素治不好自己的病,所以没有把无名之辈的张元素放在眼里,但等张元素一一分析刘完素的症状和服药情况之后,刘完素大为叹服,随后按照张元素的方案治疗,身体很快就康复。
其实,张元素在历史上并没有他徒弟李东垣的名气大,李东垣拜师的经历,前面有一期已经有陈述,这里还需要提另外一个名医——王好古。王好古比李东垣小20岁,也拜在张元素门下。但有一天王好古背着一大包书籍去找李东垣,因为张元素已经过世,张元素要求王好古继续拜李东垣为师,继续学习才能“毕业”。若干年后,王好古也成为中医历史上的名医。他在中医史有一本比较著名的书——《阴证略例》,还有《医垒元戎》;他还整理出师傅张元素一本关于药物学的书籍——《汤液本草》;他还把李东垣给他讲授的话整理出另外一本医学名著——《此事难知》。他在此书的序言中深情谈起这位师兄兼师傅李东垣:“天其勤恤,俾我李公明之,授予及所不传之妙。旬储月积,浸就编帙,一语一言,美无可状。始而终之,终而始之——”。
中医人最好的“毕业礼物”,并不是具体的某样物品,而是对中医之“道”的传承。所以孔子这句话又可以这样说:“中医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弘扬医道,终身好学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