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不是家庭作业
还记得前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丧偶式”育儿吗?
孩子生病去医院,妈妈一个人在照顾;
孩子学校开家长会,出现的总是妈妈的身影;
孩子辅导作业,崩溃最多的是妈妈。
……
此时的爸爸们去哪了呢,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忙着打游戏。长此以往,妈妈会觉得既然另一半指望不上,只好指望孩子。
此时妈妈和孩子的命运绑在一起,所以看到孩子学习不好自己会焦虑,看到孩子不听话更加想要控制。
在家工作时,让孩子呆在旁边做做手工、自己玩玩小游戏,工作间隙和孩子说说话。 工作结束时,陪孩子一起玩。 吃完饭带孩子在小区溜溜弯。 节假日如果有空,带孩子去公园走走、博物馆逛逛、游乐园玩玩……既能培养父子感情,还能让孩子涨知识。 不在家的时候,每天和孩子打打电话、视频聊天。爸爸还可以录一些睡前小故事,当不在家时,让妈妈放给孩子听。
家长陪伴不够,孩子沉迷网络
疫情期间,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出现的手机上瘾现象。
疫情期间孩子天天宅在家里,整天抱着手机。自己顾不上他,说他也不听。有时候甚至玩到半夜一两点。
玩手机,玩游戏,是这代孩子面临的共同诱惑。
如果说,完全让孩子告别手机,告别网游,那是不可能的——疫情期间,都还要上网课呢。
适度使用电子产品,搞好学习的同时,有节制的玩游戏,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家长们害怕的,是孩子长久沉迷于网络里,完全不想学习。
所以,父母们焦虑的,并不是游戏,而是孩子的沉迷。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手机呢?
除了手机和游戏的确好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活中没有比这更好玩有趣的事情。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带孩子去游乐场,陪孩子做亲子游戏,带孩子和同龄小伙伴疯跑疯玩,和孩子一起远足旅行看山看水时,他是不是就不想玩手机了。
因为,他正在现实中,和人和事建立亲密而强韧的连接,所以就会忘记手机里那些短暂而泡沫的快感。
所以,有句话说:每个沉迷网络世界的孩子,大都身陷疏离或窒息的亲子关系。
孩子在现实世界里,没法和亲近的人交流,才要到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上的依赖和安慰。
所以,防沉迷,单纯希望孩子改变,是不公平的。
只有家庭关系,准确说是,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才有效。
所以为了让孩子早点摆脱手机,建议家长们可以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孩子在大自然中体验和学习
将孩子领进大自然的绿色怀抱,让他们尽情的呼吸与奔跑,放下学业的包袱,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
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在自然环境中探讨生物、地理、文学、社会等学科知识,体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不同感受,开展徒步、骑行、寻宝等家庭活动,增进亲子沟通、体验亲子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和感受自然之美。让孩子不拘泥于欣赏网络游戏虚拟的画面美。
2.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对哪些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父母创造时间与空间的条件,鼓励孩子课余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在集体运动项目中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同伴协作能力、集体荣誉感,还能让孩子充分体验人际交往的快乐。
父母也可根据孩子的运动爱好调整自己的兴趣,积极组织家庭体育活动,让孩子在身心的愉悦中感受家人的爱与关怀。用真实温暖的人际交往替代网络游戏中的情感体验。
3.亲子阅读,和孩子分享读书乐趣
父母可以指导孩子挑选一些经典著作,每周拥有固定时间跟孩子一起阅读。好的书籍蕴含丰富的精神食粮,父母跟孩子共同分享和探讨,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自己面对选择的时候有判断力和自控力,有利于孩子重新认识和正确看待网络游戏与他的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
4.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