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教育:从哪里能找到孩子迷失的志向?】
1.立志的最佳时间段
从立志的过程来看,随着孩子理性逻辑思维的发育,大约从青春前期开始(小学三、四年级),延续到青春期结束,在中国一般持续到二十四、五岁左右。这个时间段也正好是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时间,是孩子职业生涯定向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形成期,所以是最佳立志期。虽然志向可以用终生来确立,但等大学毕业后再换专业方向,人生有可能会走弯路。故而最好是在上大学选专业之前,尽量与孩子澄清讨论,帮助他把志向目标定下来,这样未来的人生发展中,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少走弯路。
2.为什么立志的关键是找到目标?
对立志而言,非常重要的是要设定目标,找到孩子的驱力系统。孩子的目标跟什么有关系呢?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缺失往往会成为他的目标,他的驱动力。那么这代孩子缺失了什么呢?
为什么说立志的关键一定是要有一个目标呢?我在心理咨询案例中发现,当孩子一旦确定目标后,他在学习时会充满斗志。为什么呢?现在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所学的知识都是散落而凌乱的,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他们可能认为学习到的内容一辈子也用不到。但如果他确立了志向目标后,他所有的学习规划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向着目标靠拢,而且目标的力量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当他发现不管做什么都是能够为了成就他的未来时,他就会自发的为清晰可见的未来付出更多努力。有了清晰的目标并且预见结果产生收益,此时动力是最足的。
3.人的驱力系统
人的驱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是生存驱力。即为了改善生存现状,让自己及家人生活更美好,比如我们这代人和上代人,很多都是为了摆脱贫困而努力奋斗。
试想这代孩子生活在吃喝不愁,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条件下,甚至吃饭也是父母亲手喂,很多事情是被逼着做的,他自己还会对生存充满欲望吗?他往往会觉得自己是在为父母活着。一个没有生存欲望的孩子,怎么会努力?
金钱是欲望与努力付出之间的中介物。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努力付出,获得金钱,实现欲望,所以,金钱是实现欲望的工具,并不是欲望本身,但金钱作为一个可见的中介物,是可以激励孩子去努力的。
但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很多孩子不知道钱是珍贵的,没有钱生活会很困难的,再加上很多孩子的钱得到的太容易,所以金钱很难激励这代孩子。当下,很多老板会抱怨,即使加薪,年轻人也不愿意加班,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建议大家多带孩子去菜市场逛逛,看看人间百态,而不是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家长努力营造出来的假象世界中。
我记得第一次带女儿去菜市场的时候,她看到一位老太太捡别人遗弃的剩菜,觉得不可思议;看到小区里有人去扒垃圾桶捡纸盒子,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些的确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这些现实情境即便在书本上看到了,孩子也很难有深刻感受。只有看到更多世界真相,让孩子多了解真实世界的另外一面,他们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才会对世界心生慈悲与怜悯,才能发自内心地同情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有两大重要的驱力系统,除了生存驱力外,还有性驱力。性驱力到了人类这里,除了交配外,还是为了获得伴侣,为了获得更好的家庭。例如一位男生在青春期喜欢一位成绩优秀的女生,为了追那位女生,为了能与女生考到同一所高中,他就必须要努力。这其实也是一种驱力系统,这是人性使然。
社会比较可以成为驱力。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社会生活存在比较系统,我们每个处于社会中的人,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始终处在一个被比较的系统中。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群体,有群体的地方就一定有比较。孩子之间的比较是多元的。学习成绩是学校内容一个非常重要的比较因素。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比,老师、同学以及身边的眼光会促使孩子去比较。除了学习外,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能力等方方面面也都在明争暗较中。
此外,如果家长能在孩子生命之初,培养出孩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生对世界探究的欲望。这样的驱力将会让孩子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