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健康和一生中的3个年龄段相关,千万马虎不得

今天(9月29日)是第22个世界心脏日,今年主题为“use heart to connect 心心相印”,以心相连,以心相通。

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随着年纪增大,我们对身体使用年限的变长,血管壁也随之增厚、变硬、钙化。不过,心血管堵塞并非一夜之间。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2021年8月发表了一篇综述谈到,自成年后,心血管健康状况就在走下坡路。从青年到中年,心血管会跨越不同的健康状态,主要分3个年龄阶段。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样年纪,有人却早早患上了心血管疾病,问题或许就出在这3个关键年龄进程:

第一阶段

25岁-45岁,生活方式很重要

研究提到,此时大多数人处于低风险,只有少数人具有极端风险或遗传风险。大约5%~15%的人出现了早期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亚临床心血管疾病和肺功能丧失、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

这个时期的生活方式会决定心血管未来的风险、生活质量和医疗需求。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2013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一些不良习惯使得一些人年轻时,胆固醇就开始沉着在血管壁上。到了动脉粥样硬化快速发展期,血管壁上沉积的垃圾越来越多,就好像包饺子,馅儿越来越大,皮越来越薄,血管腔被挤压狭窄到70%的时候才会出现临床中的症状。

如果再熬夜、不休息,靠吸烟来提神或是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体内的交感兴奋,使心率血压升高,使斑块出现破裂,促使血栓形成,快速封堵血管,出现严重的致残致死后果。②

改善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 不吸烟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全球每年约190万人因为烟草使用或二手烟暴露引发的冠心病失去生命,约占全球冠心病死亡的五分之一。③

戒烟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迅速降低,戒烟时间越长,心血管健康获益越大。鼓励各年龄段吸烟者戒烟。《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提到,研究表明,30岁、40岁或50岁时戒烟可分别延长约 10年、9年或6年的预期寿命。④

2. 不熬夜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马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还有一些人死于脑中风,原因是血压过高使脑血管破裂。⑤

最好保证规律睡眠,最好每晚23点前入睡。

3. 减少久坐,动起来

久坐行为指人在清醒状况下的任何低能量消耗行为,包括静坐、倚靠或平躺等。北京地坛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强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⑥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提到,我国一项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保持每周≥ 150 min 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每周≥ 75 min 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可减少心血管病发病。

图自《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4. 拒绝“三高”饮食,保证平衡膳食

长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是心血管健康的“杀手”,建议饮食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 ”模式:

食物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盐和油,限制糖和酒,经常饮茶。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建议每日尽可能多摄入不同种类食物,如可能,摄入 12 种及以上食物。④

图自《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5. 管理好体重很重要

JACC的这项研究提醒,体重随时间增加的多少,与整个青年期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变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有关。无论研究开始时BMI高低如何,BMI增加的人,心脏代谢健康水平都逐渐恶化。

图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

除了控制好BMI外,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建议男性腰围不要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不要超过80厘米。⑧

第二阶段

45岁-65岁,开始出现亚临床疾病

研究提到,这个年龄段人群总体面临着中等风险。20%-40%的人患有亚临床疾病,3%的人发生临床事件,认知功能开始普遍下降。①

这时候,除了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外,对身体健康的监测也非常必要。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这些“坏分子”的“蛛丝马迹”,将为后期治疗提供更多机会。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邓紫玉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心脑血管病年轻化, 在四五十岁时,心脏和血管都会有明显的老化,弹性大不如前,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检查很有必要。⑨

改善建议:定期体检,了解及关注自身状况

建议40岁以后,要经常进行体检,通过抽血检查,了解血脂、血糖情况;通过做心电图检查心脏,如有症状经医生判断必要时做一个双源CT(无创检查)或心脏冠脉造影(有创检查),确定是否有冠心病。⑨

发现有“三高”的话,要严格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如果已经发现有动脉硬化的表现,比如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那就要更加严格的控制好“三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血压:成年人血压值的正常范围为收缩压

<120mmHg ,舒张压<80 mmHg;⑩

■血糖:成人正常血糖值为空腹血糖<6.1mmol/L,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⑪

■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为<3.4mmol/L,甘油三酯正常值为<1.7mmol/L。⑫

第三阶段

65岁后,心血管疾病开始出现

研究提到,此时人们已经普遍面临心血管风险,医疗需求增加。60%-80%的人有亚临床心血管病,15%发生临床事件,认知功能下降已明显能测量到。①

此时,如果依旧能坚持健康生活习惯,无论对保持血管健康或改善疾病,都有一定效果。

同时,也要对一些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状要有一定了解,如冠心病、心梗等,以便及时获得救治。

改善建议:了解心梗症状,懂急救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施鸿毓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出现,少数甚至可能提前数周,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死前1~2天,有的病人可以反复发作。

其主要表现为:

心绞痛发作频率加快,而且痛疼加重;

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伴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心绞痛诱因改变,更易发作,在休息时也会发作;

原来可缓解疼痛的方式失效;

发作时伴心跳缓慢或心动过速、休克、晕厥等。

发生了心梗,要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心肌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坏死。⑬

本文综合自(上下划动阅览):

① Donald M Lloyd-Jones, et al., (2021). 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 Study: JACC Focus Seminar 8/8. J Am Coll Cardiol, DOI: 10.1016/j.jacc.2021.05.022

② 2013-11-11健康时报《动脉硬化就像大馅饺子》

③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36(6):25.

④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 54(03):256-277.

⑤ 2019-12-06健康时报《中年,请放过自己》

⑥ 2017-02-14健康时报《久坐伤身伤在哪儿》

⑦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

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⑨2019-08-23 健康时报《心脏检查40岁就要开始》

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⑪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⑫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⑬ 2018-11-27 健康时报《心梗先兆多在 发病前一周出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