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行:晨游蓬安相如镇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周末早晨5点从沿口出发,车行80分钟就到达蓬安相如镇的嘉陵江边钟情门。这是我第二次游蓬安相如镇,主要是想来拍拍这里的码头鱼市和赶场的人们。
虽然天刚麻麻亮,相如镇嘉陵江边码头上已经停泊各式鱼船数十艘了,渔民们忙着把捕到的鱼放在码头贩卖。
还有鱼船陆陆续续地向码头驶来
据说这个码头是嘉陵江边最古老的码头,司马相如当年就是从这里走出蓬安的,而那个合川通判周敦颐访蓬安县时,曾在此登岸,蓬安人激动得把这里更名为周子码头了。
这里原是一个天然石码头,后进行扩大和修缮过的。清代以前,这里曾是嘉陵江中游主要的水运码头之一,两岸人民和往来商贾都在这里讨生活。
发达的水运,造就了码头的繁华,那时船舶如云,樯桅林立,长达千米,运盐、赶场、上货……人流如梭,货物如睹。
这时候,卖鱼的与买鱼的人开始增多了
卖鱼人边干活边发牢骚:现在猪肉价格涨了那么多了,这鱼的价格怎么就不涨呢。
站在路边俯瞰这并不多见的水上码头集市,恍如隔世。在城市生活,很难看到这样的场面,更不敢想象小商小贩都在船上交易买卖。每一艘小船承载的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寄托!
这时候才早晨七点半,我欣赏到了这相如镇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呈现出“镇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绝伦美景。
码头鱼市拍得差不多了,但是客船还没有到,这时候我看见码头旁边有几个秋泳的人,便过去同他们聊天,询问客船到岸的时间,据他们说可能要8点左右。
8点过,客船抵达了码头。
乡下的村民背着或者挑着蔬菜水果进城来卖了呢
我沿着下河街追拍了一会儿
我在上梯子这个位置止步了,看了一会儿两个老人买卖虎儿瓜的过程。买瓜的老人先买了一个,是6两5,卖瓜的就给他算了半斤,后来买瓜的老人又决定买两个,称下来就成了一斤一两,买瓜的老人不服气:一个才半斤,两个怎么就是一斤一两了呢?看他们争来争去觉得挺有意思。这也许就是老场镇上的生活味道吧。
开始往回走了,发现这墙上有一些变化了
返回到下河街的时候,看见这位卖橘子的老哥还在这条街上卖。
他的想法很好,边走边卖,挑子就越来越轻了。
在码头上碰见过这位买河虾的大姐,好像当时的价格是40元一斤,她买了两斤,说是她那孙孙很喜欢吃。我在这下河街上来来回回拍照片的时候,看见她一直在这里清洗河虾。唉,可怜天下老人心啊!
有点老的理发店了
下河街上的姚麻花,上次到这里拍过一次,比较喜欢这种前店后作坊方式。据说他家世代以炸麻花为业,面团头天夜里就得揉好,里面要加“小苏打”和老面,“小苏打”起发酵的作用,老面仿佛是起筋道的作用,这样炸出的麻花吃起来既蓬松酥脆,又不易散架,便于保存。这么早店里的员工就忙开了,说明这麻花还是挺好卖的。
在财神庙附近碰见一群去上学的学生,看见我拿着相机就吓得跑开了,只有这个妹仔胆子挺大,给她拍了一张。
八点半,我们回到钟情门,上车向沿口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