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书法研究生国庆假期集训——研三(第四天)

个展:大胆突破、自我呈现  

渤海大学书法团队国庆集训已过半,同学们按照各自制定的个展计划有序进行,但想在此次个展中充分展现自我,提升并有所突破,明确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大胆尝试则尤为重要。今日,陈国成老师对每个人的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

标新立异 小试锋芒

个展是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不仅要表现自己的常态化书 写,更要在此基础上打破常规,勇于尝试。例如研三郭鑫同学的章草风貌主要是以敦厚、朴实为主,且线条干净利落,在此基础上其尝试全篇取细线书写,增加跳荡感。王正文同学把章草和小楷融合在一起进行书写。米笑同学以《爨宝子》风貌为主,尝试章法、粗细、墨色的变化。针对同学们的大胆尝试,陈国成老师因材施教,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针对郭鑫同学认为之前自己作品有些板正的问题,陈国成老师给出的建议是浅尝细线,知道细线书写是怎么回事即可,还是要将章草“古意”的表达为主旨。

陈国成老师对王正文的小楷给予了肯定,作品体现出了隶书的意味,这种风貌很有新意,此尝试值得肯定。

陈国成老师建议米笑尝试一定要清楚每次尝试的目的与意义。不可为了标新而标新,为了尝试而尝试。

曹天慈同学作品整体效果佳,作品体现出个人的才情。
刘钢的作品整体字形全部偏长,可以尝试取法欧阳询行书的结体。

多种尝试

作业点评

曹天慈作品
赵东军作品

老师调整

对联的书写要充分把握浓淡、长短、轻重、节奏的对比变化。

课堂讨论

针对相同的问题,同学们集中到一起进行思想的碰撞,取长补短。

总结

在这次个展准备过程中,每个人都进行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针对各自的情况,进行各种尝试、调整,再尝试,继续调整,即使有些尝试可能不恰当的,此时渤海大学团队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有众多同学帮忙分析情况,老师及时掌舵。因此整体上每个人学习状况都呈现螺旋式前进。

导师简介

陈国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丛文俊先生。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及印学研究。书法篆刻作品国展上入展获奖20余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项目各1项,出版《中国印学理论体系》等专著10部,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讲“书体分类文献与技法美学”“中国印学理论体系”等课程。

张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张金梁先生。主要从事书法史、书法文献、石刻文献研究。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学术论文入选全国第九、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主讲“书法文献研究”“铭刻学与碑帖考察”等课程。

王者利,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丛文俊、张金梁二位先生。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和印学研究。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国家级展览多次,主持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讲“中国古代书法史”“明清篆刻流派研究”等课程。

张逢波,书法博士(在读),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研究。2013年起师从陈国成教授。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学术提名”等国家级重要展览10余项,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于锦州市博物馆、广西艺术学院举办书法个展。主讲“书法创作专题研究”课程。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