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丨平顶山】胡新岭丨四十年来风雨路

四十年来风雨路

作者/胡新岭

当我再一次端坐在电脑前,此时此刻的情感可谓是百感交集,明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二年华诞,首先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人民幸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明天都我来说也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将迎来参加工作四十周年纪念日。“一名小小的普通工人有什么好祝贺的?您是不是太过矫情了,别把自己太当盘菜,应该不会是舌尖上的美食值得推荐和炫耀吧”?我想必定会有人发出这样的质疑。不过思虑再三,我还是决定分享一下我的心情,至于读者们如何品读、评价,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我首先想说的是,一个人一生中有几个四十年?显而易见,人们心中都有一个尺度吧,1981年10月1日建国32年国庆节,我们一帮子年轻的男女,陆陆续续迈进了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心路中的,(河南第一绢纺织厂),我们的年龄大多数不超过二十岁,以十七八岁的为多,此次参加工作还有一个特殊性,那时候我国用工制度已经准备开始改革,此次招工性质为内部招工,也就是说针对职工子弟的招工机会,且将是最后一批全民所有制编制,所以,许多父辈在绢纺厂工作的孩子们,唯恐赶不上这最后那趟“末班车”,纷纷的报名参加招工,许多子弟学习本来就不好不愿意上学,此次自然也参加了报名,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刚刚在附近中学升入初中三年级开学不到一个月,也深知自己不是可以考上大学的材料,最终还得参加工作,所以年仅十六岁就加入这批招工。河南一绢,在当时中原地区是响当当的名字,始建于1966年,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国营纺织企业,所生产的蚕丝、化纤等布匹供不应求,企业大多时候都是“零库存”,职工家属约有七八千人,职工福利在当时也是这座城市最好的,福利分房每户送煤气灶,是平顶山第一批使用上煤气的企业,又在八五年免费安装和暖气,企业在每年为国家创收的同时,当年盖起的绢纺厂家属区,而今已经成为平顶山市中心最为珍贵的“黄金地带”。

经过必要的安全培训,我们这些职工子弟们,分别被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那个时候女性多为布机挡车工,男性多为较为繁重的岗位,我被分在一个叫一连的车间。那个时候还有个文革习惯称呼,譬如四个车间分叫一连、二连、三连、四连半军事化称谓,车间主任们也分叫连长的称呼。我所在的一连后来更名为染整车间,也是企业最后一道工序,负责将纺织出来的白坯布,根据市场需要染色成品。在外出郑州色织布一厂学习一个月之后,最终开始了我第一个岗位称料间,负责根据工艺下达的比例,为染色工人们提供染料染布,工作工具也很简单,普通的台秤、天平,由于染料毒性较大且飞扬,故而还有一身连体的工作服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带上防毒面具工作,俨然一副防化兵装束。那时的工资不高,头两年也就是三四十元钱,不过月月还有数量不等的奖金,在两年后又换了工作岗位打包工、再后来后整理挡车工,但是,伴随着市场格局的改变,自一九八九年开始,由于项目投资的失败,企业的设备以及工艺的老化和单一,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对纺织产品日新月异的更新需求,曾经红极一时的河南一绢风光不再,终于在历经了与神马集团的合并、生产自救等最终步履维艰,2002年开始摇摇欲坠,最终企业虽然没有宣布破产倒闭,但是人员开始了陆续分流,而绢纺厂的生产区域,也同时因为当年我国房地产的兴旺,被一个房地产公司开发成了而今的名门世家,曾经老家属楼的职工们所谓的坐地户,最终享受了钜惠分得了好位置的高层住宅。

为生活所迫,自一九九五年开始,我就开始办理了停薪留职,先是借助了在绢纺厂兼职新闻通讯员的基础,自一九八三年开始在当地主流媒体发表文章,故而才有了九五年任某省级行业报纸驻平顶山记者站站长,五年后离开报社没多久,又跻身于我市一家著名影楼任展业部经理,在此之前已经开始从事婚礼摄像师、婚礼司仪的角色。二零零二年开始,又与朋友联手进入餐饮行业搞起了老土鸭全国连锁经营,足迹遍布中原许多地区开办连锁店,我主要负责开业前的餐饮文化宣传和员工招聘、前期的管理工作倒也风风火火了一把。俗话说落叶归根,最终在外面晃晃悠悠、跌跌撞撞之后,深感在外打拼的不易,利用企业分流的良机,二零零四年元月一日,来到了前身为平顶山化纤厂、后更名为材料加工公司,而今又更名为平煤神马集团神马股份尼龙新材公司,而今算来一眨眼工夫,也在这里工作了十七个年头了。而今因为身体原因,我已经有一年零九个月没有上班了,来自身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痛苦无以言表,特别是近两三年的人生经历,曾经让我这个天性乐观的人开始怀疑人生。最终在朋友、家人的呵护下,渐渐地走出心灵的阴霾,努力让自己尽可能的阳光起来。而今的我可谓是两世为人了,秉性也有所改变,但是对于善良的坚守和真情的守望,从来没有放弃过。痛定思痛也好、凤凰涅槃也罢、浴火丛生也好、看破红尘也罢,永远相信真情永远不败。

虽然心有不甘、虽然情非所愿,鉴于我的身体原因不得不决定提前四年申请病退了,如今正在报批审核过程中,一旦被批准我的工龄将锁定在四十年的时间段。不得不承认,人这一辈子实在的不容易,尽管我们怀揣了许多的梦想,但是现实往往与您背道而驰。人生的列车一旦开行,只有停靠没有更多的可以阻止,唯有在某年某月天某一刻,列车由慢行、疾驰、放缓、停止,我们每个人都将有一个终点站。已是2021年的中秋时节了,这在即将迎来的层林尽染的童话世界来临之际,无论是果实是苦是甜、是涩是蜜,苦辣酸甜构成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每个人的生命在生命之海中都是沧海一粟。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四十年的生活体验、四十年的反思和回望,对于我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来说不值一提,不过还是想有所触动形成文字,也算是对自己一个交代吧。

《老绢纺厂大门》(市首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曾经无数次出入的车间大门》

《两岁到十四岁我的生活之地》

《曾经最早的绢纺厂办公楼》

《投资数千万成为软肋的麻纺楼》

《曾经的细纱车间》

《而今早已不再的路边花》

《金梭和银梭》

《保卫科门前》

《夕阳下的落寞》

《后来新建的办公楼门卫室》

《神马园梅韵》

《玉兰花儿开》

《凌霄花儿艳》

《玉兰花浓郁》

《雪韵点点腊梅迎春》

《簇拥之美》

《神马园荷塘一瞥》

《依墙而存的红叶》

《荷韵芳菲》

《湛北路墙外的蔷薇花》

《火棘果点点》

《人生坐标》

《帘子布厂区一瞥》

《路向何方》

《满地都是黄金甲》

所拍照片均为作者原创。

作者介绍

胡新岭,祖籍河南省武陟县,1965年5月出生于郑州,1981年参加工作。自1983年涉足文字以来,在地,市,以及国家级媒体,发表诗歌,杂文以及随感类文字约八九百篇,平日里钟情于以文会友,曾就职于《河南商报》驻平站,婚庆等行业。而今就职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尼龙新材公司机关支部。

特此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文责自负。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
河南孝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
河南智泰实业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