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票上的KF1型蒸汽机车

 朱坤 金庆丰

2005年12月9日,随着最后27台蒸汽机车在集宁至通辽铁路的大板机务段宣布退役,在中国运行了130年的蒸汽机车全部退出了铁路干线运营,这标志着中国铁路蒸汽机车时代的结束。

2006年6月,中国铁路纪念票证公司发行了一套中国铁路蒸汽机车系列纪念站台票,集中展示了中国铁路使用的各种蒸汽机车。有一种特的蒸汽机车,引人注目,它就是KF1型蒸汽机车。这个型号的蒸汽机车中国专家设计,但是当时国内铁路工厂不具备制造条件,1935年由英国奥尔冈工厂制造的。

如今全世界仅存的两台KF1型蒸汽机车。KF1-006保存于中国铁道博物馆,KF1-007保存于英国约克(York)铁路博物馆。

KF1型蒸汽机车的诞生,与京广铁路株(洲)韶(关)段的修筑密切相关。 

(如今已经废弃的粤汉铁路刘家渡车站)

京广线从1897年开工到1915年建成广州到韶关段,前后用了18年,还剩下株洲到韶关的456公里没有修通。但困难重重, 一是没有资金;二是株韶段要经过南岭山脉,地形复杂,工程艰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北,1932年12月8日又在上海挑起战端,面对日本不断扩大的侵略,民国政府不能不有所准备。修筑株韶段铁路又成为一件特别紧迫之事。1933年7月,为了应对日寇随时发动的侵略战争,工程加速推进,于1936年4月28日终于铺通,在郴州以南的太平里车站接轨。

(如今废弃的粤汉铁路廖家湾隧道)

旧中国铁路上使用的机车大部分都从外国购买的,只有唐山厂能按外国图纸仿造一些机车,主要零部件还得进口。自然,株韶段通车后使用的机车也只能向外国、具体说是向英国购买,因为使用的资金是英国退还的庚款,因而英国对筑路所要采购的物料机械有优先权,然而英国竟没有适合株韶段线路的机车。 

于是,设计新型机车的任务,落到了留美的中国工程师应尚才先生的肩上。应尚才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对KF1型蒸汽机车的设计。

接下来是制造了。然而国内的机车厂都不具备制造它的能力。中标承造KF1型机车的,是英国的沃尔冈机车工厂(Vulcan Fondry)。这是一家有名的老厂。曾在旧中国铁路上行驶过的33种型号英国机车,其中沃尔冈机车工厂制造的就有2种。

 沃尔冈机车厂在接到应尚才设计的图纸后,竟然“难以理解设计意图”,不得不电请应尚才赴英,到厂指导。1934年,应尚才到了英国,监造他所设计的机车。应尚才向这家英国工厂介绍了他的均衡设计思想和设计要求,显示出他在设计思想和计算方法上有很多独到之处,得到很高评价,深受英国同行们的尊敬。

  (中国铁道博物馆内的006号KF1型蒸汽机车)

有了应尚才的亲临指导,沃尔冈厂制造KF1型机车进展顺利。1936年1月,第一批6台机车运到了青岛,在胶济线进行了试车,接着又到津浦铁路上试运行,性能良好,深受赞赏。同年3月,第二批新机车运到了上海,铁路当局又组织专家对机车做了性能测试,并进行了牵引特快列车和货物列车的运营考核。剩下的12台,也按合同如期运到了广州。KF1型机车完全适合株韶段铁路的状况,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其运输需要。

(在粤汉铁路上的KF1型机车)

KF1型蒸汽机车及煤水车总重195.73吨,车长28410米,机车轮周功率达2350马力,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蒸汽机车之一。主要通过改进锅炉、炉床结构和大小烟管的布置形式,采用E型过热管和复式汽阀,在不增大锅炉尺寸的条件下,扩大了蒸发、传热和过热面积,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采用高强度合金钢火箱板,提高锅炉气压到1.55兆帕,因而机车的功率较大,保证满足快速启动、长时间运行和多拉跑。机车走行部分采用2对导轮、4对动轮和2对从轮(即2-4-2轴列式),用较多的导轮和从轮轴分担机车重量,动轮的轴重因而适当减轻,使机车可以通过设计承载能力为古柏氏E-35级以上桥梁。导轮和从轮的双轴转向架还可以保证机车安全、平稳地通过小半径曲线,因而机车可以在建筑标准偏低的我国铁道线行驶。同时改进了驾驶室的布局,从轮和煤水车轴箱配备了恒温式自动给油装置、自动加煤机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改善了司机和司炉的工作条件。据对机车性能的整体要求,在设计中注重实现锅炉供汽能力、汽机工作能力和68吨粘着轴重的均衡配合,整个设计比较经济合理。

(应尚才先生后来任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1952年改称北京铁道学院,即今北方交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兼职教授。1956年参加筹建北京铁道学院铁道机械系;主编了铁路高等院校蒸汽机车专业教材《蒸汽机车构造理论与计算》。)

(英国约克铁路博物馆的KF1-007号蒸汽机车)

1950年4月,全国解放以后为缓解当时机车缺乏的困难。在离桂林北站30公里一处国民党政府曾计划修筑飞机场的地方,发现了抗日战争期间已遭破坏的40多台蒸汽机车,其中有21台是KF1型机车。于是,这批机车被运到了戚墅堰机车工厂。经过全厂员工的努力,21台KF1型机车全部修复。

回到了人民手里的21台KF1型蒸汽机车焕发了青春,后来主要运用于南京、上海、杭州之间。一直奔驰到1974年,直至上海机务段全部改用内燃机车,才光荣退役。

1956年11月,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出席庆祝活动的外国友人中,有来自英国的铁路专家肯尼思·康德黎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政府铁道部当过顾问,对应尚才先生设计和赴英监制KF1型机车给予过许多支持。因为英国没有这种型号的蒸汽机车,临别,康德黎郑重提出,希望能有一台KF1型机车回到它的出生地,陈列到英国铁路博物馆中展出,以此纪念英中两国铁路技术人员合作生产机车的友谊。

  (郭维城、杨其华、金守梁等人在英国考察)

一直到1979年11月14日至29日,由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副部长廖诗权、铁路工业总局副局长曲波、广州铁路局局长杨其华、乌鲁木齐铁路局副局长金守梁等10人组成中国铁路代表团访问英国,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和引进铁路的先进技术。英国铁路主管部门抓住机会,提出向中国购买一台KF1型机车,用于陈列展出。后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于1981年作出决定,把已经退役的KF1型007号机车赠送给英国。1983年初,KF1型007号机车装上轮船,远涉重洋回到它阔别近半个世纪的出生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