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刘占文作品

我的保护神

刘占文(河北

父亲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人,他们不但给了我生命,而且还精心呵护着我的成长。我们每个人最初认识这个世界时,都是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开始的,”所以对于每个人后来走向社会,是顺畅还是挫折,应该是与原生家庭背景有着很大关系。当然与本人后来的社会环境和悟性也是分不开的。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对我们的管教是温和的,很少打骂与责罚。只是母亲善于鼓励,常提我们的优点,她对我和哥哥报有很大希望。并且常说:即使你们将来都有出息了,也不是父母的功劳。靠父母,你们恐怕连学也上不起,是这个社会好,才给了你们学习的机会。咱们家是托毛爷爷的福啊,一定要感谢毛爷爷。母亲不识字,可她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很相似,我也很爱听。母亲这种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对我的成长激励作用很大。

而父亲却是担当着另一种角色,经常提出我的缺点。现在想来,二老的这种配合也许是对的。一阴一阳、一张一弛,即让我们保持上进的信心,又不能过于膨胀。当时我却不理解父亲。针对社会上的一些激进现象,父亲常想静下心来,和我谈点什么,可我根本听不进去。特别是想教教我怎样推算“生辰八字”,我更是反感,认为那是封建迷信。那时满街标语宣传“要破四旧,立四新。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可父亲却担心我惹事。社会号召要“批林批孔”,可父亲还用孔子的话教育我。我有时候就气的顶撞父亲,只见父亲无奈的叹口气,也拿我毫无办法。好像对父亲嘱咐的话能入心的大概就两三句:一句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有一句是“吃亏是福”。后面这句我也不是很赞成,直到最近几年才渐渐理解其深意。另外一句也是父亲常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好像我的一生,这两个境遇都不是,所以,也谈不上受益。还有就是,父亲在生活琐事上管的很细。如:出汗后不能呆在风口处,热天不让我们喝刚从井内提出的凉水,天气凉了出门多穿衣服,吃饭时不能说话等等。当时我感到很受约束,根本不领关照之情。所以,在我的心目中,对母亲感恩更深些!

父亲处事谨慎,耿直不贪财,在村上是出了名的。最明显的是生活困难时期,家家都吃不上饭,还能保持这种本色,实在是难能可贵!我父亲在生产队当会计多年,从没有私自往家拿过一粒粮食和贪过一分钱。“四清运动”中,全村大小队长、会计、保管员都查出有吃、拿、贪的问题,可唯独我父亲没有。当时工作队成员根本不相信,继续组织社员们揭发,和让父亲自我检讨。对父亲的态度很严厉,并且一直不了结。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母亲蹭的站起来,义正辞严的说:是有人往我们家送过粮食,可当俺家老刘知道不是全体社员都有时,坚决没收。并指着曾送过粮食的人问,你们说是不是?是不是!母亲还声泪俱下地说了全家人浮肿,孩子饿的起不来床等悲惨境况。母亲的话震撼了全场。他们当然也点头默认。工作队人员这才相信,然后结案。

父亲在村上的口碑很好,不仅仅是清廉不贪,而且为乡亲们服务有求必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家,读信、写信都是找我父亲,到了我们这代人识字的渐渐多了,找写信的才少了下来。可是每年求写春联的,直到74年我离开老家前,都没有见少过。每年都是几乎一进腊月就开始写春联,还要自己研墨。收拾屋子,办理年货的事,时间自然就少了。所以母亲的劳动担子也会加重。但没有抱怨过。

我们共姐弟三人,姐姐20岁就已嫁人了,一直生活在农村。哥哥六九年入伍,升至团职在部队退休,已落户石家庄。我七四年被推荐上的铁路司机学校,分配铁路工作后直至退休。

多年来,我和哥哥交流较多。我们在一起时无话不谈,特别是一起探家时,两人谈到深夜都没有困意。当谈到自己的父母时,当然都是以感恩为主的。可是我们哥俩也有明显不同。哥哥的处事风格很像母亲,可他谈到对父母的认知时,却是更崇拜父亲。他说父亲看问题有远见。可我倒觉得自己性格有点像父亲,我却很崇拜母亲的灵活通达,顺势而为的特点。

父亲的清廉不贪,让哥哥受益很大,影响了他一生的命运。他给我讲了一段他在部队的故事:他们当兵入伍两年后,同年战友有的入党提干了,有的就退伍回家了,可他自己等到第四个年头既没有入党提干,也没有安排他退伍。自己有点心慌,想找部队首长谈谈,如果没有提干希望,就早点退伍吧。首长和他讲了一段知心话:因为我的姑父曾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兵,是我们家的政治污点。可得知我父亲在“四清运动”中证实清正廉洁,为人可靠,这点领导们都佩服,又看到哥哥也是个人才,所以舍不得让他退伍,想多考验两年。后来他入党提干是一起办理的,并且直接提为副连。所以他发自内心的感激父亲!

另外,哥哥属于外向性格,善于出头,勇于表现。父亲的理性教育,有利于他冷静思考,可能更适合他的成长。而我属于内向性格,思考偏多,行动滞后。更需要母亲那种激励式教育。同种教育方式作用在不同个体身上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才有了崇拜偶像的各自不同。

1999年,八十四岁的老母亲突然得了脑栓塞,病倒在床,半年后离开了我们。2004年,91岁的老父亲因年老体衰而仙逝。父亲和母亲都走了,心里空落落的,我很是伤感。这个生我养我的家,从此就不容易再回来了。正如人们讲的,没有了父母,家乡从此成为故乡。每年只有清明节我们回去趟。

十几年来,家庭的琐事和忙碌的工作,使我渐渐淡化了对往事的追思。可从2016年退休后,闲暇时间多了,由于自己兴趣使然,我参加了各种学习班。随着自己不断学习,认知思路的拓宽和层次的提高,越来越觉得,我的父亲母亲是两位不平凡的人。首先是对母亲更加崇拜了。对父亲由原来的不懂到猛然醒悟。父亲是睿智的,是不同凡响的。

我开始接触的是心理学,在学习中自己感到很得心应手。联想到当年母亲教育我的方法,怎么和心理专家讲的一样啊。所以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更加升华,我这个从没有写过文章的人,有了一股强大的内驱动力,促使我要写母亲,作为将来的纪念。于是17年的春节后,写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来生还做您的儿子》清明节发表在沧州日报上。

近一年来,我又觉的对父亲的感恩之情,骤然提升。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件是社会上出现了《易经》学习班。《易经》是中国古圣先贤们智慧的结晶,是国粹。才开始悔悟,当年父亲曾三番五次的想教我,我不但不学,还认为是封建迷信,并顶撞父亲,是多么的无知啊!另一件是我通过学《黄帝内经》,知道了父亲当年管的那些“小事”,都是《黄帝内经》中讲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黄帝内经》没有一句是讲怎么治病的,都是告诉人们怎样生活,怎样处事就能做到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其中避祸就是养生。我才认识到我们姐弟三人身体都很健康的原因,姐姐今年77岁,哥哥今年73岁,他们都能从来不感冒,也不用吃药。这都是父亲呵护的结果啊。父亲是我们的保护神,他在无条件的呵护着我们,只是我没有那个层次,认识不到啊。

我现在体会到父亲当年的心情,肯定是既着急又无奈,然后留下无尽的遗憾:“小儿子还要走很长的弯路啊!”不过还好,我总算醒悟了。亲爱的父亲,您老人家的光辉已照耀到了我。我以后的路会顺畅的!您的英灵应该含笑九泉了!

【作者简介】刘占文,中共党员。1956年出生于河北省海兴县,1974年铁路司机学校学习,1976年参加工作。曾担任过火车司机,铁路机务部门人事管理和退管工作。退休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爱好文学,曾有诗歌、散文、楹联等作品见诸报刊。系沧州市老年文学社社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