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大量进口的香料,真的只是“奢侈品”吗?
香料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大量进口的商品,也正为此而常受到一些史学家的非难,认为于民无利,纯属奢侈之物。那真的是这个样子吗,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古代香料的问题。
一、古代香料的进口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汉代已有苏合的进口,这大概是中国最早进口的一种香料。苏合是野茉莉属植物分泌出来的一种芳香树脂。秦汉时,主要进口物虽为象牙、犀角、珠玑、琉璃之类,但随着香料被宫廷、贵族所需用,进口也就逐渐增多。
最初来自南洋和西亚一带,后因属芳香类的动植物产品很多,因此进口的香料品种也逐渐增加。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大秦商人(罗马)运来蜜香纸三万幅,当时算是一宗较大的香料贸易。香纸是由一种蜜香属的植物——蜜香树的皮叶加工而成。其实,这种香料产于印度,并非罗马所产,只是罗马商人转运我国罢了。
香料在中国史书上,通称“香药”。显然,主要用来入药,并非纯属奢侈品,使用者也不只限于宫廷,民间亦有使用。
二、香料的用途
唐宋以后,香药渐成为社会的必需品,不仅为封建政府带来一笔大宗收入,而且对中国的传统医药和民族健康,起了积极作用。
香料进口并非始于唐宋,但唐宋时进口量增多,尤其在宋代,民间使用香料较前大为普遍。进口多了刺激了消费,消费增加也助长了进口。北宋京城开封的贵妇们,乘车外出时,
“皆用二小环,持香球在旁;而袖中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陆游:《老学庵笔记》)
民间使用香袋、香球、燎香、薰香和香汤沐浴等,原有洁爱、驱邪和祝福之意,也是我国人民历史上的文明传统。进口香药和资本主义的鸦片输入是完全不同性质的贸易,香药贸易是有积极作用的。
宋太宗雍熙四年,特遣内侍八人“各往诸国勾招进奉博香药、犀象、珍珠、龙脑”(《宋会要》)。香药贸易是宋代继承唐代的贸易政策而来的。
三、香料的产地
除乳香、龙涎香、蔷薇水、苏合香等产于大食国辖境外,其他如安息香,虽产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一带,沉香产于印度,但也都是阿拉伯商人的居留地,因此唐宋的香药商人多是阿拉伯商人,货物有的从大食境内直运而来,有的则从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贩易而来。
乳香原是橄榄科的小乔木,茎皮渗出的树脂制成“乳香”,主要产于红海沿岸,是唐宋进口香药中的主要品种,后为中国传统医学所吸收,引为活血、行气、止痛药,主治胸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痈肿积瘀等症,可与他药混合为外用敷膏。
沉香,亦称“奇南香”、“伽南香”,属于瑞香科植物,产自印度。中医学上将其棕黑色树脂质的根部或树干加工后入药,功能纳气、温肾,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腹痛等症。
安息香,产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一带,主要含有肉桂酸、苯甲酸及酯类和苏合香素等成分,中医用来开窍行血,主治中风昏厥、产后血晕等,也是今天调制香精的定香剂。
蔷薇水,即用蔷薇科的落叶灌木所开的芳香花朵经蒸馏等加工而得的液体,具有持久而浓郁的玫瑰香气,但提取率很低,大约为鲜花的千分之零点二到零点五。主要成分为左旋香茅醇、香叶醇、基叶醇和橙花醇等。因其难得,唐宋时视为极贵的香料,豪富之家,还用之于美食佳肴。又因它是提取于鲜花中,故又称“花露水”。这个名字直至今天仍沿用下来。
其实,玫瑰的故乡不是大食,而是中国。玫瑰是从中国逐渐传遍世界的,不过阿拉伯人、波斯人从花中提取香料,再向我国输入,说明了古代社会也是在互相影响的。
龙涎香是一种动物性香药。它是海洋里抹香鲸肠胃病态的分泌物,形状像结石,从鲸体中排出,漂浮海上,或冲到海岸,被采香者所采得。这是一种黄色、灰色乃至黑色的蜡状物,加热成液体,即成一种香气持久,极为名贵的天然香料。主要产于印度洋沿岸,但印尼苏门答腊西北海岸也偶有发现。元代的《岛屿志略》,明代的《星槎胜览》等古书,都记载了苏门答腊西北海上的一个名叫“龙涎屿”的地方,就是因为它出产龙涎香著称。不过,唐宋以来的龙涎香主要产自印度洋海岸。
檀香,又名白檀、旃檀,是檀香科的常绿小乔木。原产于印度、非洲等地,我国唐宋以来进口的檀香主要来自印度。树干和根部经蒸馏可制成檀香油,主要成分是檀香醇,定香能力很强。檀香刨片入药、入浴或点燃驱邪,明代又用作制造檀香扇的主要原料,形成了历史上的杭州、苏州、广州的檀香工艺。直到今天,我国的檀香仍然主要从印度进口。
【本文由“野谈历史”独家发布于今日头条,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