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的城市地名需要规范一下了
枣庄市是一个挺特别的城市,五区一市组团形成的城市,对于每一个区市的人来说,到了另外一个区都像去了外地。
其实对于本区市的人来说又何尝没有到了外地的感觉?
一位在税务机关工作的朋友就曾经抱怨过,根据当初登记的资料上根本无法找到地址,有的打听周围人才能找到,有的根本就无法找到了。
枣庄的城市地名好像一直都没规范过,即使我们看到有的路段会有路名标志牌,但是那也是好几年前的了,现在城市每天都发生着变化,有时候经过改造或者新建一些新的道路出现,旧的小区被新的小区替代,或者经过改造门牌、路牌被拿掉,而这些时候,我们发现找一个在纸上写着的地址是多么难。
英国唐宁街
英国最为著名的唐宁街(DowningStreet)位于英国首都伦敦的西敏内,在过往200年来一直都没有大的变化, 唐宁街内最有名的宅邸,相信非唐宁街10号莫属, 它是英国首相官邸。
在上海,光复路1号大家就知道那时著名的四行仓库,多少年来,一个标准的地名标识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而在枣庄地名混乱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会告诉别人一个单位或者小区的位置是这样说:就在某路某个商厦的旁边或者左边右边,要是恰巧要找的位置在某个小街巷里,说起来就会更费劲。
同一个站点,不同名字
在枣庄有哪些混乱的地名现象呢?
地名不规范
在解放路与龙头路交汇处老地名叫龙头,可是后来有了一个商场叫“亚细亚”于是乎大家都习惯成那个地方叫“亚细亚”以至于公交车站牌上也把那个地方标注为“亚细亚”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枣庄有很多老地名或因道路建筑格局变化而被新的名称取代,但是往往这种新的名称并不是正式的,因此一个地方不同人群会有不同的叫法。
这种不规范的地名使有些地名名不符实,指位性差,标准地名的使用缺乏具体规范,致使擅自命名、更名和宣传、使用非标准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
荣华里小区可能还叫区机关宿舍
小区名称不规范
在某个资料上留下的地址是建华小区,可是真的去了以后发现,建华小区又分南区、北区还有一个建华组团的小区名称,最后居然在建华组团找到了资料上留地址的人。
这个建华小区属于老旧小区,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标识被新喷涂的涂料给盖住了,要想找到幸亏问了在此居住的人才找到。
地名标志的设置、管理责任不够明确,致使标志设置、更换滞后
门牌及路牌损毁严重
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门牌很多门牌破坏严重,还有就是有的街道的地名牌被偷、被砸,损毁严重。在小街巷道路两头的路牌更是难以寻觅。
新建的门市还有门牌,但是不规范
街道两侧、商业网点拒绝设置门牌,住宅小区不按国家规定自行制作楼户牌等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造成了往往一栋楼或者一处住宅区你不知道它是那里,只能靠借助某一知名度比较高的单位名称或建筑来辨识他们,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会造成什么不便,但是对于需要准确地址的单位或个人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在城市,标准地名的使用缺乏具体规范,致使擅自命名、更名和宣传、使用非标准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地名名不符实,指位性差。
只有号码,没有地名的门牌
同时地名是“当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地名起到向导作用,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和发展。地名是一个地区、一个城镇、一方热土上的文化符号,反映出一个地区民族发展史、经济发展史,同时也涉及到了政治、教育、民俗等方面的历史。
只有楼号,没有小区名称的标识
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不仅需要高层建筑,宽阔的马路,也需要健康的文化,规范城市地名就是在进行文化建设。当然,给城市地名定个规范,不等于一锤定音,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迁移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名规范也可以不断丰富发展。
小区大门没有任何地名标识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标签和名片,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漫长岁月的烟雨沧桑,有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既承载着城市的历史积淀,又反映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底蕴。而时下,一些地方改地名、取洋名,似乎成了一种流行“怪现象”。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有超过6万个乡镇和40万个村,名称被废弃,这不仅损害了地方的文化特质,也引起了公众的质疑。
峄城区被破坏的道路标识灯箱
这样的“改名换姓”,有的是讨口彩图吉利,有的是赶时髦图洋气,还有的是搭便车博眼球……其实无论何种原因,其背后都有着经济利益的考量。地名改了,看似“名利双收”,实则是丢了传统、断了文脉。
希望枣庄有关部门可以对枣庄的地名进行规范管理,让城市历史在地名中得以彰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重新树立更为醒目准确的地名标识牌,让地名为现代信息化更好的提供服务。
版权信息
微游枣庄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