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与聚合 - 实拍央美青州造像展(完整版)
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造像展2016年9月3日~2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五花地)举办,展出了许多青州造像精品,包括北魏、东魏、北齐等时期的造像。
国博的十一件青州造像已经撤展,以前是从青州借的,还回去了,这十一件作品全部来了“破碎与聚合”展,等这次展览结束,再想看龙兴寺造像得去青州了。
彩绘立佛像(北齐)
这尊像的衣褶以线刻手法表现,简洁不失华美。后代重新彩妆了V字形领口的佛衣。
彩绘佛立像(北齐)
这尊像曾在国博展出,不仅面容安详,衣饰贴体下垂,身体轮廓突显,同样是简单几根线条,将佛衣的质感和姿态很好地表现出来
贴金彩绘佛座像(北齐)
注意佛的左手,原为手指下垂的予愿印,后代修补的时候特意改变了中指的方向,大约是修改成了说法印,不同时代对佛有不同的需求
一佛二菩萨贴金彩绘像(北魏晚期)
这尊背屏三尊像出土于青州七级寺,也曾在国博展出。青州造像并非只有龙兴寺一处,周边县市也多有出土,以龙兴寺数量最多,风格上较为接近,称为青州系造像。此尊造像背屏上的飞天采用减地平鈒,在头光上下前进后出,画面活跃
彩绘佛立像(北齐)
宽衣大袖但仍能将身体上的衣饰表现得贴体,以多条等距离的弧线表现衣纹下垂,不是写实,却从中也能感受到垂落的质感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北齐)
青州造像中的菩萨雕刻比佛复杂得多,数层衣饰璎珞叠加在一起,也是北朝晚期造像的精美之处,这尊菩萨的右手施无畏印,一般只有佛才用这种手印,或许这里面有造像师傅的随意。
韩小华造米勒像,北魏永安二年(529年)
龙兴寺造像中有纪年题记的极少,多数是推断时代,这尊永安二年造像是有纪年造像中最早的,佛身形胖大,与甘肃东部地区北魏中后期造像有很大相似度。
贴金彩绘佛立像(北齐)
这尊像的头光与造像是一体,身上并未雕刻衣纹,而是彩绘福田衣。
彩绘佛立像(北魏晚期)
大背屏单尊像,上部六尊飞天惟妙惟肖,佛首磨光高肉髻,两手残,后代修补留下空洞,以木头和泥修补石造像显然难以稳固,所以在旁侧另开一小孔穿铁钉,下了不少功夫显然效果不理想,最终放弃安葬掩埋。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北魏晚期)
这尊像应是从一件大型背屏三尊像裁切下来的右侧协侍菩萨,在菩萨左首下方还残存有三尊像常见的龙尾,双手已残,从北魏后期雕刻出来到宋代掩埋,至少经历过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次灭佛,推测一下或许第一次灭佛时三尊像残缺,后来裁切下来一尊菩萨,第二次灭佛时又被打断双手。
彩绘佛立像(北齐)
这是一尊带头光佛像,左手缺失,右手提佛衣,小腹隆起,衣纹下垂,简单几根线条不仅表现出衣饰的垂度还很好地表现出面料的厚度。
一佛二菩萨贴金彩绘像(东魏-北齐)
这尊像推断为北朝晚期,主尊肉髻低矮,背屏上刻六尊飞天,两尊托塔,两尊持乐器,在飞天下部,另有两位供养人跪在云端。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北齐)
这尊菩萨像原在国博展出,再想看她得去青州了,头顶花冠有残缺,残存部分可见盘腿而坐的两条腿,貌似一尊佛像,头顶佛的一般是观音,应该是一尊观音像。
贴金彩绘佛座像(北齐-隋)
这尊像也曾在国博展出,北朝时期的倚坐像较少见,唐代较多,但此尊像工艺远优于青州出土的几尊唐代坐像,这大概是断代下限到隋而没到唐的原因吧。
贴金彩绘佛立像(北齐)
这尊像曾在国博“古代中国”馆展出,衣纹本是刻出自然下垂的U形线条,但又画上去了一层与衣纹并不协调的福田衣,有不少青州造像后代重新涂装过,信众有再塑金身的需求,从中也能看出不同时期佛陀衣饰的变化。
彩绘菩萨半跏像(北齐)
思维菩萨像,半跏趺坐,右手残缺,手臂上还有后代修补留下的钉孔。
法界人中像(北齐)
《洛阳伽蓝记》中有“教化四辈檀越,造一切经,人中金像十躯”的记述,这尊像刻大格福田衣,每个格内刻有山川人物,大概是表现的法界与人间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破损与聚合”,还展出了不少造像残件
一佛二菩萨贴金彩绘像(东魏)
高达2.8米的背屏三尊像,平铺在展厅门口,复原前的破碎
一佛二菩萨贴金彩绘像(东魏)
这尊像原在国博展出,当然在国博是直立的,在这里是平铺在地上的,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造像出土时的情景
贴金佛头残件(北齐)
彩绘佛足(北朝)
线刻佛菩萨像残件(唐)
贴金佛足(北朝)
贴金佛头(北魏晚期)
这尊佛头原来也在国博展出,要回青州了
造像手部残件(北朝)
贴金彩绘菩萨左臂(北朝)
彩绘菩萨立像(东魏)
法界人中像残件(北齐)
一佛二菩萨贴金彩绘像(东魏)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东魏)
佛头残件(北齐)
贴金佛手(北朝)
贴金彩绘菩萨下半身(北魏晚期-东魏)
佛手臂(北朝)
贴金彩绘佛足(北朝)
贴金菩萨左手(北魏晚期-东魏)
贴金佛足(北朝)
贴金彩绘佛头(北齐)
这尊佛头原在国博的“古代中国”展出
佛塔残件(唐)
唐代龙虎塔的残件
注:龙兴寺造像大部分没有建造年号题记,时代主要靠推断,文中标注的时代来自展品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