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一战成名之地,如今重获新生
仁安羌,相信很多华人朋友都不会陌生。多数人对于它的印象来源于一场战役--“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在劣势情况下,以1121人的兵力,击败七倍的敌人,救出七倍的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这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在缅甸打的大胜仗,同时更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二战时期日本、英国要争夺这个地方呢?因为仁安羌油田是缅甸最古老的油田,同时也是缅甸陆上最大的油田。
崛起 仁安羌因石油而不凡
从缅甸最大城市仰光一路向西北方向,经过两段飞行和两个小时的车程,循着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便可以来到缅甸最古老的两大油田——仁安羌油田和稍埠油田,它们分别是目前缅甸陆上第一大和第三大油田。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这两个油田的历史:
1887年,缅甸马圭省仁安羌镇附近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它便是大名鼎鼎的“仁安羌油田”。
1901年,仁安羌市以北的稍埠镇又发现新的油井,名为“稍埠油田”。
二战时期,这两个油田因高产而极负盛名,从而也成为军队的必争之地。
二战后,这两个油田产量大幅下滑,辉煌不再持续。
瓶颈 百年油田产量大幅下滑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油田勘探、开发、生产作业方面的科技,也突飞猛进,更新换代了好几次。然而,仁安羌油田和稍埠油田在科技投入方面,几乎为零,有些井架已经有近100年历史了。
落后的科技,陈旧的设备,这两个油田的石油采收率当然低下了!
据了解,两个油田的面积合计1800平方公里,百年来累计钻井6340多口,也就是说,百年来的平均速度是每年60多口。然而,目前两个油田共有在产井289口,尤其近年,可能两三年才钻一口新井。
就这种工作效率,两个油田的产量怎会不大幅下滑?
2011年,仁安羌油田和稍埠油田的原油产量仅为11万吨,就占缅甸国内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2%。然而,缅甸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4月至12月的三个季度中,缅甸商务部批准的燃油进口许可量已达到了187万吨。
可见,缅甸对能源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与日俱增,而国内产能严重不足,燃油极度依赖进口。
尽管石油工业基础落后,但缅甸却是东南亚油气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官方数据称,其石油储量约32亿桶,天然气蕴藏量25,400亿立方米,排名在世界第十位左右,缅甸陆上及近海油气田有100多个区块,其中多半都没有授权开发。
因此,两个油田乃至缅甸现在面临的困局就是:一方面国内燃油需求暴涨,一方面丰富的油气资源却得不到充分开发。
引入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油田产量和工作效率,是当务之急!
破局 中缅合作让百年油田焕发新机
2011年,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下属的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振华石油”),通过出资收购法国Geopetrol公司100%股权的方式,获得了“仁安羌油田和稍埠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40%的权益,与印尼Interra公司合作,以每两年轮换项目国家经理的方式,对两个油田进行勘探、开发、生产作业。
在该项目中,技术支持全部由振华石油成都研究中心提供。振华石油为两个油田注入了先进的设备、施工工艺和开采技术,以往两三年才钻一口新井,现在只用7天,钻井速度创造了油田诞生以来最快纪录。仅2011年就钻了12口井,2014年达到了29口。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工程是,振华石油开采了蓝妮哇区块深藏在伊洛瓦底江下的油气。
在中国经验、中国技术和中国速度的引领下,两个油田的年产量,从2011年到2014年,短短3年内,就从11万吨提高到了17.5万吨,从占缅甸国内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2%提高到了45%,而17.5万吨,是两个油田在26年内的最高产量。
2014年,鉴于振华石油的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异表现,印尼Interra公司主动放弃了一年的国家经理权限,让振华石油在两年轮换期后继续担任项目国家经理。同时,缅甸能源部也号召其他钻井队,前来仁安羌油田和稍埠油田,观摩学习中国的先进科技和经验。
就在今年9月15日,中缅双方企业就“仁安羌油田和稍埠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又签署了长达11年的延期协议。至于原因,缅甸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吴秒敏乌解释称:“振华石油具有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的运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实力,我们对振华石油在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可靠的金融支持充分信任。”
飞跃 油田重获新生利国惠民
从缅甸的国家经济发展这个层面来看,仁安羌和稍埠油田所产出的石油,都交给了缅甸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没有用于出口,而是在当地炼油和销售,不仅直接缓解了缅甸的燃油供应不足的燃眉之急,还能通过产业链的完善,带动当地经济民生的长远发展。
同时,看到中国在缅甸这两个油田项目的成功,其他国家也对缅甸的油田项目,变得更加感兴趣。截至今年8月的上一财年,缅甸投资委员会批准了154个外国直接投资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总额超过224.1亿美元。这对缅甸的对外经济与贸易,无疑是有利的。
还有,通过该项目,缅甸能够借助这一契机和平台,把中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学为己用,提升自身在油气开采方面的综合实力,不断巩固缅甸的油气开采工业基础,完善产业体系。
从民众的角度来看,中缅合作后,不仅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职位,油田效益的提升,也让民众随之增收致富,享受更多福利。
据了解,两个油田共有约2000名员工,而包括中方在内的外籍员工只有11名。项目的采办、财务、综合、人力资源、安全总监、生产总监、后勤保障等岗位的负责人都是当地员工。
随着油田产量和经济效益上升,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缅籍当地员工涨工资了,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只有100美元,而他们的月收入大多在200至500美元之间。现在担任仁安羌油田经理的内妙昂,月收入更是达到了2000美元。
结语
总之,正是中缅的携手合作,才让缅甸中西部的两座百年油田,原油产量和采收率大幅提升,助推了缅甸经济民生的发展。在此,借用缅甸电力和能源部部长吴温凯的讲话,对两座百年油田重获新生,做个寄语吧!
吴温凯说,“感谢项目提高了稍埠和仁安羌油田的采收率,我代表缅甸电力和能源部,感谢你们与我们合作。你们的高水准和丰富经验对我们意义重大,我相信未来持续的紧密合作将会让项目合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