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曾:阿德雷德大学工作纪事(三)

澳洲纪实系列之一

阿德雷德大学工作记事

李庆曾

(续前)

我自认为是做学问的,我的宗旨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在国内社科院工作期间,不论在笔头上还是在口头上,我与不同的观点的论争常有发生。直到现在,《百度》上和《中国知网》上都留有我当年参与论争的记录。论争的对象,既包括了国内研究马列的权威人士,也包括了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的领军人物杜润生。即使对我的顶头上司即我们所长王贵宸和后来的所长陈吉元,我也从来就是有话就说,有意见就提,从不考虑当时的场合与他们的脸面。所以我根本没把和Chris的论争放在心里,尽管他是我们小团队的领导。

但问题是,我把这次论争放不放在心上是一回事,对方是不是把这次论争放在心上又是另一回事。以前我的耿直并没有给我带来灾祸,并不等于以后也不会为此吃亏。不久,我就尝到了苦头,Chris毕竟是我的boss。

在澳洲的一些办公室,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条幅。内容是:

“Item one:The boss is always right.

Item two:If the boss is wrong.

See item one.”

意思是:

第1条:领导永远是对的;

第2条:如果领导做错了什么;

看第1条。

国外的科研制度不同于国内。国内有大批的专业研究人员,全部由国家开支。而国外所有研究人员都是跟着课题走。你申请到了课题,也就得到了经费支持,于是就可以招兵买马,组成专业团队进行课题研究。这个课题搞完了,这个团队也就解散了,所有的研究人员也就下岗了。

Andrew和Chris与我不同,他们即是大学的中国经济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又是他们各自所在部门的教授或讲师。大学教授或讲师的职位是长期聘用,甚至是终身聘用,要比一般研究人员的职位稳定得多。但是他们作为大学的中国经济研究室的负责人,就要不断地为研究室申请课题,这样才能够取得经费上的支持,这个研究室也才能够持续地运营下去。

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我作为第一作者与Andrew和Chris合写的两篇文章。被收录在IDEAS这个最大的经济学书目数据库中

我到澳洲两年后的一天,我们三人一起讨论了下一阶段有关中国农村经济课题的申请。在几个备选的课题中,我提出中国的粮食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重要,他们同意了我的意见,并让我拟定了研究计划的初稿。对这个初稿我们又进行过几次讨论,最后由Chris定稿提交。不久就听说这个粮食课题已经批下来了。

上一个关于中国农业区划的课题已经接近尾声,于是我开始着手粮食问题的研究。

一天Andrew找我谈话,说这个课题的经费有限,只能聘请一个全职的研究人员参加。还说这个课题是挂在经济系的下面,经济系准备聘用另一位中国来的访问学者吴晓鹰作为全职研究人员,理由是吴晓鹰的英语好,便于交流。Andrew表示他为我争取过这个职位,但这个课题是挂在经济系的,主要负责人不是他,所以他说了也不算。说透了这个课题是Chris说了算,我被踢出局了。

除了他们二位之外,我是这个课题的唯一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我认为,这个课题的经费如果只够一个全职工作人员的话,理当非我莫属。但Chris在拿到这个项目后却把我排除在外。你不讲理,总归会有讲理的地方。我一气之下写了投诉信,交到了校长办公室。不久Andrew找我谈话,说主管科研的一位副校长就我所反映的问题找Chris谈了话。Chris对校长表示,吴晓鹰聘书已经下发,不好更改,但在全部课题经费中,除了吴晓鹰的工资以外还有剩余。他在校长那里承诺,可以把一个半日制的工作交给我,作为我参与课题设计的回报。

初到澳洲,我的英语底子确实很薄,但通过这两年来的努力,我的英语水平,特别是专业英语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的论文都是我用中文写,Andrew做翻译,但一年后我已经开始用英文写作了。他们还把我用英语写的论文作为研究成果印成小册子发表了出来。刚进大学时我既不会说,更不会写,却可以在那工作了两年。而现在可以交流了,也可以用英文写作了,反倒以英文水平不高为由,踢我出局。这不是借口,又是什么呢?很明显,这就是Chris对我不仅没有把他的意见奉为圣明,反而公然与他辩论的一种处理方式。

还有一件事也曾引起我的不快。在这事发生之前,一天Andrew找到我,说经济系邀请了香港的一个访问学者,希望我腾出自己的办公室,让给这个访问学者使用。

按照惯例,澳洲大学的所有正式的工作人员(Staff)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我当然也不例外。我使用的这间办公室属于经济系。 “同是访问学者,为什么要我给他腾房间?”我一口回绝了这个无礼要求。同时提出如果办公室紧张,我不反对与这位访问学者共用一间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很大,放两张大办公桌绝无问题。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那位访问学者来了以后,和我共用这间办公室,来的人就是陈文宏博士(Thomas Chen)。两三个月后他结束了访问,又回到了香港。Chris在这件事上也碰了我的钉子。

我想,明明领导不赏识你,对你有意见,还要吃人家的饭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所以我一口回绝了Chris给我的半日工作。可没想到在我后来申请下一段的工作时,又遇到了新的麻烦。真可谓是流年不顺,祸不单行。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范守善院士:碳纳米管领域的先行者

    范守善,1947年2月出生于山西晋城,材料物理和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范守善主要研究内 ...

  • 谁阻止了教授们的“学术休假”?

    "我没有听说过周围的人有享受过'学术休假'的.至少在我看来,这个制度在国内依然没有被真正执行过."电话里,杭州师范大学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臧玉峰的语气很肯定. 同样的话,臧玉 ...

  • 李庆曾:阿德雷德大学工作记事(二)

    澳洲纪实系列之一 阿德雷德大学工作记事 李庆曾 (续前) 二 我上中学的那个年代,俄语热并没有消退,外语方面的师资力量也主要集中在俄语上.我在中学一直学的是俄语,到了读大学和研究生时也没有做任何改变. ...

  • 李庆曾:阿德雷德大学工作记事(一)

    澳洲纪实系列之一 阿德雷德大学工作记事 李庆曾 一 1989年5月我受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邀请出访澳大利亚.出发日期定在6月6号. 整个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全世界都兴起了 ...

  • 李庆曾:我回国创业的经历(三)

    澳洲纪实系列之五 我回国创业的经历 (续前) 三 如上所述,在中国注册一间外商独资企业,要有很多手续需要办理,于是我找到了我在内蒙兵团时的老战友张振岳. 张振岳是我在内蒙兵团二师十一团五连时的好友之一 ...

  • 李庆曾:父亲是萧铮先生的得意门生(三)

    人间记事系列之一 发现:父亲是萧铮先生的得意门生 --兼答<贵州田赋研究>整理者有关李荫乔先生之疑 李庆曾 一 我所知的父亲:铁蹄下的流亡者,旧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新社会的建设者 用百度搜索 ...

  • 耕读大学入驻东掌村:未来3年,12项工作建三亲教育生态村

    推文第1231天 概要:耕读大学与东掌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东掌村设立"耕读大学上党分校",开展长期的教学活动和行业交流活动,重点从生态生活.有机农耕.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升乡村 ...

  • 李庆曾: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三)

    求学之路系列之五 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 李庆曾 (续前) 二 记得在我读研一那年,我利用暑假假期组织了我的几个同学,进行了一次有关黑龙江省农业开发问题的调查.参加此次调查的有王彬.张文锦.顾秀林.前二 ...

  • 李庆曾:202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三)

    人间记事系列之九 李庆曾: 202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续前) 二 由于首次看到父亲的遗作,感触良多.当时我一边阅读,一边在家里的亲友群里,与哥哥姐姐们进行交流.在给他们介绍这些文字内容的同时,也 ...

  • 李庆曾:我参加1977年高考是为了两周的假期(三)

    求学之路系列之一 我参加1977年高考是为了两周的假期 李庆曾 今天是邓小平逝世24周年,他的恢复高考的决策改变了我的命运. (续前) 三 至于在哪里考得试,怎么去的考场,我已经印象全无.政治和史地两 ...

  • 李庆曾:当年我们是这样学习《资本论》的(三)

    求学之路系列之二 当年我们是这样学习<资本论>的 李庆曾 (续前) 三 我们政治经济系的这两个班都在楼里一侧,是门对门,中间就隔了一个过道,可以说班挨着班.但两个班之间的打的交道确实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