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丨外甥回忆赵尚志:头颅被日军割断后,仍怒目而视

【撰文/周晓宇 统筹/王海荣】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日本人语言中敬畏的赵尚志,是让他们为之胆寒的抗日名将。

近日,赵尚志将军的外甥李龙赴京参加纪念活动,并接受了红船编辑部的专访。面对镜头,李龙深情地说:“我舅舅生前发誓说,不把日寇赶出东北,就不结婚。他牺牲的时候,只有34岁,没成家,没有儿孙后代。我是学历史的,收集整理有关东北抗日联军以及舅舅的档案资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此外,我还帮抗联老战士写回忆录。在这个过程中,舅舅的形象和东北抗联的光辉往事在我的脑海里日渐丰满、生动、鲜活起来……”

李龙专访视频

“精神财富需要有人继承”

赵尚志曾任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是东北抗联主要创始人和著名将领。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赵尚志骁勇善战,坚强刚毅,毛泽东曾赞誉赵尚志等抗联名将是“有名的义勇军领袖”,其“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1942年,赵尚志被日本特务诱捕,英勇就义。

李龙的母亲赵尚英与赵尚志是亲兄妹。李龙今年80岁,听力和记忆力都有所衰退,但在红船编辑部的镜头面前聊起舅舅赵尚志,他却克服了听力与记忆力衰退的障碍,跨越时间与空间,将赵尚志那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往事,犹如昨日之事一般呈现出来。

回忆起赵尚志,李龙首先讲到了舅舅出生的地方。“他的老家在辽宁朝阳的王伦沟乡,一个名叫喇叭沟的小村子,后来为了纪念他,这个村子改名为尚志村。”

赵尚志牺牲时,李龙仅两岁。对于舅舅,李龙更多的是通过家人了解。对舅舅赵尚志的敬仰,让李龙自小便产生了追寻革命先烈足迹的想法。

李龙接受红船编辑部专访(摄/向丽媛)

红船编辑部了解到,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不管是1979年在齐齐哈尔文物管理站工作,还是后来任齐齐哈尔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再到退休后任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研究会副会长,尽管身份与职位在变,李龙对革命先烈、民族英雄事迹的追寻与宣扬却一直没停止过。

多年来,李龙潜心从事文物普查和历史研究工作。他搜集、研究东北抗联尤其是赵尚志的档案资料,多次自费到各地进行考察研究,撰写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参与了赵尚志头骨发现、鉴定的全过程。

2005年7月6日,李龙与家人一道,向东北烈士纪念馆无偿捐献了赵尚志生前使用的衣物箱。李龙说,母亲曾回忆这个箱子是舅舅当年投笔从戎,1925年末到黄埔军校学习时装衣物用的。是赵尚志少量遗物中极为珍贵的一件。

当年5月,正在哈尔滨许公中学(今天的哈尔滨邮政街一带)学习的赵尚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年后,根据指示,还没毕业的赵尚志又秘密回到长春。这个时候皮箱里装的已不仅仅是衣物,还有更重要的宣传资料——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文件。

赵尚志牺牲以后,赵尚志母亲一直没舍得扔掉这个箱子,几经辗转,箱子被存放在了李龙家中。

2005年,李龙(中)捐赠赵尚志衣物箱

2005年8月10日,李龙还把自己近30年来收集、研究、整理的《赵尚志将军资料汇编》9册1337页、珍贵照片118幅、《赵尚志将军专题》光盘9张无偿捐赠给黑龙江省档案馆,填补了有关赵尚志史料的空白。

李龙告诉红船编辑部,做这些事,并不仅仅因为赵尚志是自己的舅舅,而是那个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尤为宝贵,需要有人不断的去继承,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小小“满洲国”,大大赵尚志

赵尚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到东北宣传抗日主张。在东北抗联史上,他与杨靖宇合称“南杨北赵”。

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在《关于最近“满洲国”的治安》一报告中,说赵尚志是“最顽强”、“匪势最为活跃的代表者”。肖田地突围后,日军惊呼:“此中必有名将指挥。”

“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这是日军当年对赵尚志的敬畏评价。

1932年4月,24岁的赵尚志接到炸毁日本军列的任务。4月12日夜间,一列17节的日本军列从哈尔滨郊外成高子通过。赵尚志和战友选择了距离成高子一公里外的一处桥涵地带(现哈尔滨市香坊区丁家桥涵洞铁路线),在一个不容易刹车的斜坡上悄悄地拔掉了道钉,拆掉了一小段铁轨。当夜12时45分,列车驶到预定地点。车厢脱轨翻到两丈深的涵洞下面和路边,车上的汽油和弹药发生猛烈的爆炸。

李龙讲述了当年战斗的一个细节:“那时日本军方报纸宣称仅死10余日本兵,其实我舅舅在这次任务中炸死的是54名日本兵。日本军方为掩盖这次失败惨重的军事行动、弱化自家伤亡情况,在军方报纸上对外宣称‘军车失事仅死10余人’。事实上,日军伤亡绝不是这一数字。”

李龙说,多年来自己反复查阅相关史料,得知日军真实的死亡人数实际为54人,伤93人。他的这一说法得到了黑龙江省党史研究部门专家的认同。

“老子死也得站着,不跪”

赵尚志的战斗生涯极为坎坷。

1927年和1930年,赵尚志先后两次遭奉系军阀逮捕,入狱后受到各种酷刑,其中有一种叫“披麻戴孝”的酷刑。

少年时期赵尚志(第一排右二)

什么叫“披麻戴孝”?李龙介绍,就是在上刑时,先用子弹壳刮出肋巴上头的皮肉,刮完后,再用麻布把身体缠上,等结了血痂之后,再用力揭下来,这也是最痛的时候。

除了身体上的酷刑,赵尚志还经受了“陪决”的考验。被捕入狱后,因奉系军阀对赵尚志是否系共产党员没有真凭实据,就欲借枪毙之名套出其口供。临刑前,敌人让赵尚志跪下,他说,“老子死也得站着,不跪。”身边的人受枪决都倒下了,但赵尚志毫不畏惧,依然站立不倒。

无奈,敌人只能将赵尚志放回监狱。李龙说,无论身处何种危境,赵尚志从没有出卖过党,更没有丧失抗日的决心和信念。“跟他押一块的狱友问他,你被拉出去‘枪决’,有什么感受啊?他回答,‘我尝到了死的滋味,没想能活着回来’。”

红船编辑部梳理相关史料发现,赵尚志曾三次被敌人逮捕(1927年3月、1930年4月、1933年1月);三次身陷囹圄(1927年入吉林监狱,1930年4月入沈阳监狱,1938年在苏联内务部禁闭室);一次赴刑场陪决(1927年4月);三次被撤销职权(1932年,1938年,1940年);两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1932年和1940年)。

以上遭遇,给赵尚志带来沉重打击的,无疑是两次被开除党籍。虽然心里承受了许多委屈,但赵尚志从没有想过离开革命队伍。

“牺牲40年后,他被开除党籍一事才得以平反昭雪。”说起那段往事,李龙眼含着热泪。

根据头骨复原的赵尚志像

被“永远开除党籍”

赵尚志第一次被开除党籍是1933年3月。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的赵尚志,因反对当时中共满州新省委坚持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应以民族抗日为先的主张,被满州新省委开除了党籍。

“风打麦波千层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无数,被屏逐于千里之外。”这是赵尚志在第一次被“开除党籍”时写下的一句话。

没有了党籍的赵尚志,只身一人到珠河县(现尚志市)拉起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并自愿接受中共珠河县委的领导。直到1935年1月,在赵尚志领导的游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并任军长时,新满州省委才宣布撤销原来对赵尚志的处分,恢复了赵尚志的党籍,认为那是省委原领导执行“左”倾路线造成的。

赵尚志第二次被开除党籍,是距他第一次被开除党籍7年之后。

1940年初,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听信内奸尚连生的造谣和诬告后,在赵尚志不在场、无法申辩的情况下,召开第十次常委会做出把他开除出党的决议。

与第一次被开除党籍不同的是,这次会议决定把赵尚志“永远开除出党”。在北满临时省委《关于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中,指出把他永远开除出党的原因在于他犯有三大严重错误:一,赵尚志1936年在党的会议上反对中共中央路线,反对王明康生指示信;二,实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三,怀疑北满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党内奸细,并密谋捕杀北满省委负责人。

面对着两次打击,赵尚志写下了《请求书》:“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一生的任务,我不能一天离开党……”

“直到1982年,黑龙江省委根据中央组织部的指示,才恢复了舅舅的党籍。”李龙说。

赵尚志牺牲地

牺牲后头颅惨遭割断

1942年2月12日,从前苏联返回东北的赵尚志被混入队伍中的日本特务刘德山诱骗。率领包括刘德山在内的4名抗联战士去袭击梧桐河日军警察分驻所。当他们快到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时,刘德山趁赵尚志不备,从背后向赵尚志开枪。

李龙说,赵尚志不愧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在中枪的情况下,仍能迅速反应转身击毙了刘德山。“但他还是因受重伤被提前埋伏的日军俘获。”

赵尚志受伤后仅活了八个小时,壮烈牺牲,年仅34岁。李龙告诉红船编辑部,牺牲时,赵尚志的眉宇间仍显示出刚烈无畏的顽强精神。“一双眼睛狠狠地向上直瞪着,可谓死不瞑目。后来日军割下他的头颅,他的两只眼睛依然怒目而视。”

赵尚志牺牲后,日军将他的遗体用卡车送到佳木斯伪三江省警务厅特务所5处。之后东城政雄凶残地用锯子割断了赵尚志的头颅,尸身则被抛进了松花江。

“日本人准备将头颅送到长春伪满军政部,之后运往日本国内邀功,炫耀‘战果’。”但由于头颅出现了腐败迹象,日本人决定将其焚烧灭迹。李龙说,头颅最终没有被焚烧灭迹。不过在此后很长时间里,头颅去向都成了一个谜,直到1987,事情才出现转机。

赵尚志头颅,战犯交下落

1987年,一位从事战争史研究的日本记者山崎枝子从日本来到黑龙江佳木斯,亲自去察看了赵尚志牺牲的地方。

李龙介绍,山崎枝子是一位对中国友好、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记者。在哈尔滨期间,她采访了赵尚志的老部下,抗联老战士李敏。李敏向她讲述了赵尚志牺牲和头颅失踪的经过。她对山崎枝子说:“能否请您协助找一找赵尚志将军的头颅?我们知道头颅被送到了长春,据说,关东军的医务部门把它泡在福尔马林药水里,转送到了日本。”

山崎枝子从李敏那里了解到:直接策划杀害赵尚志的田井久二郎和东城政雄在日本投降后曾被苏联红军逮捕。辗转到苏联赤塔囚禁。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将两人引渡给中国。他们在辽宁省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多年后,均于1963年被中国政府特赦送回日本。

日本战犯东城政雄

山崎枝子回到日本后。很快了解到东城政雄仍然活着的消息,并于1987年2月8日会见了已75岁的东城政雄。东城政雄告诉山崎枝子,在准备焚烧掉赵尚志头颅时,长春市般若寺的一位高僧出面,请求将赵尚志的头颅安葬在般若寺内。但对于头颅在运到般若寺后是被马上掩埋,还是被这位同情抗日志士的高僧供奉深藏,东城政雄对后情均一无所知。

1987年2月13日,山崎枝子将东城政雄提供的情况,告诉了李敏。事后,李敏两次来到般若寺,但由于当年知道实情的高僧已不在人世,对于赵尚志的头颅究竟掩埋在这座寺院的何处,般若寺现在的僧人均不知详情。

62年后,头骨重见天日

2004年5月底,事情出现重大转机,般若寺在修缮寺院时挖出了一枚头骨。

“这件事让当时正在组织拍摄反映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姜宝才得知。”李龙告诉红船编辑部,姜宝才是一位长期致力于东北抗联题材创作的作家。和许多人一样,他也一直在寻觅着赵尚志的头颅。

寻找赵尚志头骨过程

“寺院一名叫释果慈的僧人告诉姜宝才,头骨被挖出后,僧人对其进行了超度,随后被埋到了长春市远郊的净月潭公园山坡上。”

一个头骨出现在寺院地下,而这又与东城正雄交待的赵尚志头颅下落事实吻合。姜宝才认为:这极可能就是一直在寻找的赵尚志头颅,遂将此事迅速告知了李敏。

之后,李龙和弟弟与李敏一道来到长春。2004年6月2日下午3点,在僧人释果慈的引领下,李龙和弟弟,以及李敏、姜宝才等人来到净月潭公园,见到了这个埋藏地底多年的头骨。

“我弟弟是学医的,根据他从医多年的经验,发现在头骨左侧眼眶下的面骨上有骨外伤并修复的痕迹。这与舅舅生前所受的一次枪伤位置吻合。”虽然还未进行科学验证,但此时的李龙与弟弟均十分确认,这就是失踪多年的舅舅的头骨。

“说来也巧,舅舅出生的日子是26日这一天,他的头骨失踪了62年,头骨重见天日那天,又恰好是6月2日”,说到此处,李龙显得非常激动。似乎2与6这两个数字冥冥之中与舅舅赵尚志有着特殊的缘分。

多年后,李龙再次来到般若寺并献上锦旗

三次真伪鉴定,英烈魂归故里

几经周折,李龙一行人将头骨运回了哈尔滨。李龙告诉红船编辑部,尽管自己和弟弟早已确认这就是舅舅本人的头骨,但出于严谨的态度,前后还是进行了三次真伪鉴定。

第一次,是2004年6月18日的亲属内部会议讨论。亲属们通过比对,确信这就是赵尚志的头骨。

第二次,是黑龙江省内专家所做的“非官方鉴定”。相关专家拿到这个颅骨,只看了一眼,就判断说,这个颅骨至少埋了几十年了,年龄在28岁至40岁之间。而且,左眼下骨头的破损,正是当年赵尚志受枪伤留下的铁证。这与李龙弟弟的判断不谋而合。黑龙江省公安厅的法医也在看过颅骨后,当场下了断言:这人活了34岁。赵尚志牺牲时正好34岁。

第三次,李龙等人则来到了国家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2004年12月17日,公安部做的“国家权威鉴定”结果显示:

1.该头骨系入土50年以上的陈旧性骨骼,男性;2.年龄范围在31岁至36岁间;3.身高160-163厘米之间;4.头骨左侧的骨质缺损,系死者生前骨骼损伤后病理改变所致……

公安部专家认为此颅骨与赵尚志体貌特征(性别、年龄、身高、左眼下的伤痕及牺牲距今时间等)的有关文献记载相符,与亲属和战友们的回忆一致,因而出具确属赵尚志将军颅骨的证明。

三次鉴定,结果都基本吻合:赵尚志本人身高为162厘米,牺牲时34岁。1932年10月,在一次战斗中左眼眶下被弹片击伤,伤愈后左颧骨留下3块月牙形伤痕,在伪满档案和东城政雄的交待中,也明确记载赵尚志左眼下方有伤痕。

2008年10月25日,辽宁省朝阳市隆重举行了赵尚志颅骨安葬仪式,抗日英烈魂归故里。【本文部分图片由李龙先生提供】

(0)

相关推荐

  • 赵尚志:被开除党籍,仍坚持抗日斗争,提起大名就让日军闻风丧胆

    赵尚志是一位传奇的抗日英雄,他和另一位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合称为中国东北抗战的"南杨北赵". 当年在东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只要是提到赵尚志的大名,就会让日军吓破了胆.日本关东军 ...

  • 他身高1米62,却与1米93的杨靖宇齐名,发誓不赶走日寇不结婚

    (说历史的女人--第1603期) 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在"说历史的女人"第1601期,笔者曾详述了抗日英雄李安甫的事迹,他身高仅1米2,却成功刺杀了7名日军高官,立下赫赫战功, ...

  • 饿啃树皮,病抹大蒜,从3万到300人:他们是我绝不原谅日本的理由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1936年12月9日,西安. 学生们举行集会,他们要步行到临潼向蒋介石请愿. 愿望只有一个:抗日!抗日!抗日! 在西安东郊十里铺灞桥桥头,张学良驱车赶来,阻止学生前行. 这时, ...

  • 他们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牺牲在东北三省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在东北组织抗日武装.而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黄埔军校,在东北抗联中也有很多黄埔人,作为最早与日本侵略者进 ...

  • 红船专访丨曹禺外孙:知天命之年终于读懂了外公的那句话

    [撰文/王向明 视频/向丽媛 统筹/王海荣]从1952年6月至今,68年过去了,北京"人艺"的话剧舞台上,不同面目的知名演员都演绎过<雷雨>这个剧本,不同时代的观众被& ...

  • 红网专访丨周南中学德育副校长张桃:青少年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长沙市周南中学德育副校长张桃.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长沙报道 近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令人心忧的高发势头,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些孩子出现了网络成瘾.抑郁厌学.甚至轻生自杀等问题,引起了社 ...

  • CEO何红才专访丨易盖房成立3年的发展历程

    每日get绝美乡墅案例 编者按 近日,公司CEO何红才先生接受媒体专访,谈及易盖房的由来.成立以来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展望.为让关注易盖房的广大朋友深入了解我们的企业历史和文化,现将原文展示如下. 如果你 ...

  • 行走丨南湖红船

    一条游船 劈开了南湖的波浪 十几个热血青年  在运筹一个红色的理想 那船原本不是红色的 船内燃烧的热情把它染红 就成了一个红色的会场  百年前的中国革命 就从这太阳升起的地方启航 -- 100年前, ...

  • 行走丨红船

    烟雨四月的南湖 时而飘来几丝细雨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这艘锚定的红船 点亮了灯火 如闪电 照亮黑暗的旧中国 一批探索方向的志士 开拓了 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把这荣耀给了嘉兴南湖 革命的 ...

  • 陶为祥原创诗歌丨南湖红船赋

    南湖红船赋 文/陶为祥 碧水风拂, 红船义聚. 移上海之火种, 绽南湖之红蕊. 大纛高举, 革命源头喷薄: 复兴发端, 民族明星闪耀. 龙腾虎跃, 始兴邦而骇敌: 浪涌波翻, 竟辟地而开天. 百年 国 ...

  • 专访丨赵纯心的庄园梦

    作为一名"庄园痴",东阳龙景雷迪森庄园董事长赵纯心眼下离自己的心愿又近了一步:耗了五年心血的龙景庄园已于春节前隆重启航了. [异地打拼,深藏功与名] 赵纯心很低调.但是无可厚非,如 ...

  • 晨晓丨白首吟诗忆远征,红船破浪骇涛惊

    晨晓d 作品专辑 组稿:踏浪无痕 审核:墨名棋妙 编辑:林淞月 上期回顾(↓): 桃花源间丨2021同题第十八期·[浣溪沙] 五绝·建党百年感怀 南湖立誓明,破浪怒号惊. 奋斗艰辛路,忧民举国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