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胡歌的人生观让我明白:慢一点,你会活得更出众

前一段时间,因为参加朋友的婚礼,胡歌再一次上了热搜。

提起胡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中生代这一批男演员中,温润如玉的他独树一帜,有着一种极易让人产生好感的独特魅力。

而除了他的演技和人品,他的人生观也颇让人称道。

几年前,在一次采访中,胡歌曾分享过一件小事——

那天他在家里看电视,恰逢《仙剑奇侠传》、《仙剑奇侠传3》和《神话》同时重播。这三部电视剧都是他的重要作品,将胡歌的事业一步步推向顶峰。

但是,胡歌用遥控器不断切换,反复观看三部作品,没一会他就崩溃了……

因为他发现,不管是《仙剑》的李逍遥,还是《仙剑3》的景天,亦或是《神话》的易小川,都有着太多的相似点,而他的表演也几乎没什么变化,多年来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这让他格外恐慌。

要知道,当时胡歌的人气正值鼎盛,有大把的资源等着他,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就会趁热打铁,趁着正红,赶紧多拍戏。但是胡歌的选择正相反:他选择主动慢下来,一头扎进舞台剧,慢慢修炼。

他说:“演话剧是提升演技的一个有效途径。拍戏可以出错,可以重来,但话剧不行。观众就在台下坐着,你必须把每个表情动作一次性做到位。”

因为心有所向,所以他可以舍弃名利,辛辛苦苦演一场8小时的话剧,领取1000多元的收入,每天泡在剧组里,乐此不疲。

最终,胡歌凭借《如梦之梦》的“五号病人”,斩获了“第二届丹尼斯最佳男演员奖”。

在钻研舞台剧的时候,胡歌还重温了《罪与罚》、《活着》、《局外人》等书籍,丰富内心,充实自我。

胡歌曾说:“演员是可以变成任何形状的,但如果把他长期只装在一个容器里,那他就会变成冰块,毫无内心感情可言。而他想做水蒸气,可以上天可以入地。”

就这样,“消失于人前”2年后的胡歌,凭借在2015年播出的3部作品:《大好时光》、《伪装者》和《琅琊榜》,横扫多个颁奖礼的“视帝”,再攀事业高峰。

有多少人,在人生得意时,顺势而为,凭借经验和惯性日复一日的重复,愈渐焦虑,愈渐迷失。而胡歌却选择急流勇退,让自己慢下来,暗暗蛰伏,再次出发。

慢一点,并不意味着停下脚步,而是为了寻找自我,为了明确方向,在焦虑横生的快节奏里,让每一步走得更加稳健踏实,让单调的活着变成有滋有味的生活。

在纪录片《人生的果实》中,日本住宅公团首席建筑师津端修一和他的太太津端英子用一生的时间,践行着“缓慢而坚定”的行事准则,去诠释何为生活的美好。

面对镜头,修一很是骄傲的说:“对我来说,她是最棒的女朋友。”一旁英子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丈夫,带着少女般的浅笑。这一眼,便是一生……

津端修一曾任日本住宅公团首席建筑师,60年代便提出“保留树林、为风开道”的理念,希望新的建案都能与自然共生。但是这一理念却不为当时以发展经济优先的政策所采纳。

越了解生活的人,便会越热爱生活。在周围人都开始投资建造了无生气的集合住宅时,津端修一逆潮流而行,不仅放下了繁忙的工作,还和妻子一起开垦土地,种植树木,弄花事菜,修剪,打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一手打造属于他们的“自然之家”,为这片净土留下了无数珍宝。

妻子英子说:“他总是告诉我要缓慢而坚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缓慢而坚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一句颇有哲理的话,简简单单的13个字,想要做到却难如登天。

在这个有点“着急”的年代,“慢慢来”已经难得可贵,何况坚定?

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便赶紧找个人将就;到了工作选择期,便急急找个安稳的职业;遇到客观因素阻碍时,我们总是主观劝退;本该慢慢熬一锅粥养养胃,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外卖......于是,一边忍受着既有生活的煎炸烹煮,一边感叹人事尽不如意。

其实,人和果树,蔬菜,大自然的其他生物一样,都需要缓慢而稳定的生长。

有时候,慢一点,生活就可爱一点。

多年前,法国纪录片《家园》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所搭配的画面正是中国的深圳:短短四十年,深圳便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变成了一个拥有数以百计的摩天大楼和上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

当我们惊叹于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当我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福利,我们也会感受到,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

白天成了夜晚的苍白反映,梦也成了睡着的醒。人们走得太快,快到丢失了灵魂,快到迷失了自我……

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功利乱象,是否都与此有关呢?

梁漱溟先生有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里面说:“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越是纷繁复杂,越是焦虑难耐,我们越要安抚自己的内心,越要找到自我。

平静,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慢一点,可以让我们趋于平静,找回从容。

※ 专 享 服 务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