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服药自杀: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是孩子对待生命的态度
一名名叫唐予心(化名)的初三女生,服用了160片秋水仙碱片,要终结自己的未满14岁的生命。
被抢救前,她对医生说:“一定要救活我,求求你们了!”
她对父亲说:“你相信我,我一定能被救回来。”
然而,4个小时后,抢救无效,医生宣布死亡……
事发之前,坐在唐予心周围的同学,看到她在晚自习时写下了一封遗书。
她在遗书中说到:“我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其中原因也有方方面面......”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她选择了绝路呢?
壹
据了解,唐予心因为月考中成绩下滑,遭到了母亲的批评,并被要求写检讨;当晚,她还在班级里表达了对妈妈的不满,并说出了自己想要自杀的念头。
第二天,爸爸和她交流:“要担起班长的责任。”唐予心非常敏感的察觉到,反问:“是不是老师说我了?”
10月15日晚,唐予心约了两个同学,一起服下了从药店买来的秋水仙碱片。三人被送往医院后,其余两人脱险,唐予心因服药量超过了成人致死量的2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我们无从得知唐予心所说的“方方面面的压力”具体来自何处,但是在她走上绝路的前几天里,父母都没有注意到女儿的情绪变化,依然照常批评、惩罚,即便交流也只是略带责备的提醒:“要担起班长的责任。”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态度决定一切。”父母对孩子教育过程中的态度直接决定着父母的教育成果。
从唐予心的遗书中可知,她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知上进、很感性的女生,因为她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和培养,更为自己给父母带来的烦恼而致歉。但从反面来看,生活中唐予心并没有得到过父母很多的鼓励、夸奖和支持,否则她不会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宁可与同学抱怨,也不愿向父母倾诉,最终在无法疏导的“困境”下选择绝路。
如果父母能在对待孩子的很多问题上多采用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态度,那么势必会给孩子创造一个极为阳光的成长环境,并赋予孩子一种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态度。
贰
莫言曾说:“为什么农村的父母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女?因为在教育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态度决定了下一代的幸福感与价值感,而不是他们有多高的认知水平。”
的确,纵观很多成功人士的家庭会发现,作为父母,再优渥的家庭环境,再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术,在父母的良好态度面前,似乎都变得不再那么给力。
因为态度与行动是联动的,父母有什么态度,就会对孩子有什么作为。父母和孩子间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才会互相珍惜,彼此不加伤害。
下面这两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体会到态度的力量——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不想立马写作业,妈妈下班一回家就呵斥孩子赶紧写作业。
过了一会儿,妈妈在厨房责问孩子作业写了没?起初孩子说等等,问多了,就懒得答了,装没听见,继续玩他的。
妈妈气急败坏跑出来大吼:“马上把作业给我做了!”
孩子说:“不,我还没玩够!”
于是,这话激怒了妈妈:“我告诉你,再不写作业又欠挨打了是吗?利索点,写作业去!”
半小时后,孩子一切照旧……
另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也不想写作业。不过回家后,他妈妈没让他立刻写,而是允许他先玩20分钟。上了一天学,放松一下。
10分钟过去,妈妈提醒孩子:“再玩10分钟,就该写作业了。”10分钟后,妈妈看到孩子还在玩,便要求孩子停止。孩子央求说:“妈妈等等,我把玩具组装完就好。”妈妈同意了。
等孩子完成,她牵着孩子到书桌前,征求孩子打算先写哪科的作业?孩子进行选择后,便开始写作业……
可以看出,如果第一个妈妈继续用她的态度对孩子,孩子未来会如何?孩子仍会玩,而且孩子还会想各种办法,和妈妈做对抗。等上了初中,他不再怕妈妈了,受到训斥时他可能就会用语言或过激的行为进行反击……
而第二个妈妈的做法,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孩子写作业的主动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在妈妈的引导下养成自觉的习惯。因为在母亲温和的态度下,藏着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藏着对孩子时间管理的引导,藏着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
因此,父母对孩子采取正确的态度,将会延伸出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获得孩子正确的行动效应。
这,就是态度的力量。
叁
有一次同学聚会,大家聊起了自家孩子难以管教的事情,于是相互取经。John说起他的教育经历,给同学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John的父母都是农民,只上过小学,一年到头忙于地里劳作,无暇对儿子多加管教,但父母却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给孩子生动诠释了做人的道理和礼节。
比如见了长辈要问好,吃饭要有吃相,人有困难得帮,不义之财不可取……一切生活琐碎,父母用自我的行动,给儿子树立了是非标准。即便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耳濡目染,但他们实实在在的给孩子树立了榜样。
八岁那年,John第一次下厨,为父母做了一道土豆丝。结果盐和水都放多了,做出了一盘不伦不类的“浆糊”。
可是,John的父母并没有嫌弃,一边鼓励他一边不停夹菜往嘴里送……这事给了他很大的震撼和感动,他决心一定要倍加努力,出人头地,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对自己的爱护。
不用拳打脚踢,也不需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就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引导着孩子。
其实,教育孩子哪有那么多高深的理论和特别的教育秘诀,父母对待孩子犯错时理性、积极的态度,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Professor说:
马云说:“看一个人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哈佛或斯坦福毕业,而要看他的态度——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干,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地回家。”
是的,教育比拼的实质,同样是父母自身人生态度的比拼。
父母传给孩子怎样的人生态度,孩子就会收获怎样的生命高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