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古城

乘K7744从承德到石家庄。早晨7:45到达。一下火车,感觉石家庄站好大啊!


       订的是火车站附近的薇薇宾馆公寓,是家庭旅馆,又大又干净。三张床呢!


       放下行李,直奔正定,旅店老板笑着说:都这样!第一次吃驴肉火烧,味道不错。加一碗小米粥,吃得又饱又香。

余秋雨先生为正定说了很多。他说:“正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我找到了中华文明最辉煌时期的图谱和证据。”,他还说:“正定拥抱着太多的国宝,让人强烈地感觉到一种千古之美。”,他又说:“正定最大的亮点是中华文化最兴盛时期的佛教重镇,在这个地方曾经出现过最高的东方智慧。”,他没完没了的说:“一部千年文化史,千年佛教史在正定。”如果没去过正定,会感觉这些话真是像极了量身定做的软文。但是如果你去过正定,你会发现这些“软文”的赞美其实并非过誉。

梁思成说隆兴寺的宋代摩尼殿和广惠寺华塔“别开生面、海内孤例”,鲁迅先生则盛赞隆兴寺的五彩悬塑倒坐观音为“东方美神”。

按攻略,乘公交车1环1路,换乘177路直达正定大佛寺。因177停运,改乘134路。石家庄的公交车有一元和二元两种,车从某一站开始为二元,因此中途要查票的,我没刻意保存,差一点找不到了!


       车停在134路赵云庙站,下车只见一条公路,不知如何走。幸亏一同车的乘客带路,穿行到赵云庙。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也。”先主刘备赞赵云一身是胆。世称赵云常胜将军。谈三国者,无不论及长坂坡,救阿斗之故事。云之英明可谓妇孺皆知,子龙故里人士引以为荣:后代先贤奉为神明,建庙祭祀,香火颇盛。一九九六年,正定县人民政府斥巨资将旧庙拆建重修,对外开放。重修之庙占地二十余亩,造型古朴,气势宏伟,其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顺平侯殿。主殿鱼贯中轴,左右配殿翼辅两侧,整个布局开阔大方,整齐匀称。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树木点缀其中,尤为肃穆典雅。现展出之赵云故里碑,赵云饮马槽,均为庙内原存遗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为正定出土文物。其余木牛流马,红崖天书等无不与三国故事有关者。赵云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与世界文明之隆兴寺、荣国府毗邻。景点聊缀,相得益彰。

临城、正定“赵云故里”之争风生水起。不关我的事。继续参观吧!


平面图


    
山门殿


殿内正中是赵云生平介绍,两边各一马童。


君臣殿


没想到张飞的书法如此好!


曹操书法


顺平候殿


两边是五虎殿,五虎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四义殿,赵云被称为“三弟”。


       赵云庙参观完毕,一路步行,下一站大佛寺。正定是一个富裕县。

路过一个小区。


人造景观


隆兴寺到了。
隆兴寺看点:
  1、摩尼殿:宋代建筑摩尼殿,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孤例。
  2、五彩悬塑倒坐观音:摩尼殿北壁的五彩悬塑倒坐观音,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真是体验是相当震撼。
  3、转轮藏:位于转轮藏阁的这个木制转经轮,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将经文转载里面,随着经轮缓缓转动,如亲自诵经一样。
  4、龙藏寺碑:有"隋碑第一"之称,其碑文书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主要的地位。但说实话,我不懂书法,看不大懂。
  5、千手千眼观音:大悲阁内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21.3米,是我国古代最高的铜铸大佛。
  6、毗卢佛:位于毗卢殿的毗卢佛设计独特,精美绝伦。我个人感觉,“绝伦”这词还是慎重使用比较好。
  7、壁画:摩尼殿的壁画非常棒。其中东西扇墙的两幅明代壁画,规模算不上宏大,但线条流畅,保存的都很棒,非常值得一看。据说画师使用了与敦煌类似的沥粉堆金技术,呈现出了生动的立体效果。
  8、大悲阁的石雕石刻:大悲阁内须弥座四角的力士金刚,座底部的飞天、歌舞伎乐雕塑有部分保存完好,都值得一看。

全景图

寺院没有山门,游人游览检票处也就在天王殿入口,但隆兴寺有“寺大山门远,山门在河南。”之说。宋仁宗寄望天神的保护作用一直延伸到东京开封。

这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双龙照壁。它是隆兴寺“九绝之一”。照壁东西长22.9米,高6.8米,厚1.2米。壁顶及两侧用绿色琉璃瓦镶嵌。盖帽、起脊处有飞禽走兽装饰。照壁的前后心均为菱形,中间为绿琉璃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烘托浮雕的整面壁墙为大红色彩,给人以庄严肃穆、富贵高雅之感。照壁之中的那两条栩栩如生蚊龙,踏波蹈浪之雄姿,吞云吐雾之神韵,似乎赋予了生命和灵魂,令人叫绝。也就当成了隆兴寺的山门。


三路单孔石桥。桥下无水!完全是装饰。


石桥上的小石狮。

天王殿,单檐歇山房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天王殿正面明间拱券,门上有清代大修时康熙帝的“敕建隆兴寺”石匾,次梢间为拱券假窗。殿前四座夹杆石。外部在装修,下面是网络图片。匾额“天王殿”为康熙御书。


       殿内布置非常传统,中间为弥勒佛,两边供奉着四大金刚。中间的这尊弥勒佛是一座金代木雕佛像,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


       始建于北宋,民国倒塌的大觉六师殿,它修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大殿已经毁于战火荡然无存,只留下硕大的台基,台基为上下两层,两层台基周围全用巨大的条石筑成。从台基的规模来看,六师殿规模宏大。该殿是寺院的主殿,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千年古寺,没有主殿,确实是一种缺憾。


       供奉佛祖释迦摩尼的摩尼殿,始建于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摩尼是梵语,意为珠、宝。佛经上说:“摩尼珠,投入浊水,水即清。”摩尼殿取此名,取其去浊取清、脱离尘垢、证得清静之意。摩尼殿内供释迦牟尼,平面布局为十字形,面阔七间、近深六间。

殿中总共立七十根圆柱,由里向外分三圈布置,最外一圈三十八根,是为大殿下层檐的支柱;中间一圈外金柱二十二根,为上层檐的支柱;里圈前后两排内柱八根,是四缝梁架及屋顶重量的承重支柱。

网络图片

重檐歇山屋顶,绿琉璃瓦覆顶。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殿脊、飞檐曲线如波,自然流畅;四角微翘,如鸟振翅欲飞。与一般重檐建筑不同处是把外墙砌到副阶檐下,另在副阶四面正中各加一座山面向外的歇山顶抱厦,宋代称“龟头屋”。这种结构在宋画中屡见,但实物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孤例。为隆兴寺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建筑,也是寺中一绝。    


康熙御书匾额“摩尼殿”,殿前的石香炉,一周像是一群力士。


       殿内八根内金柱用阑额、普拍枋将柱头互相连接,四椽明栿搭交在柱头铺作上,栿脊上加大缴背以增强四椽明袱之荷载,明袱上用蜀柱、托脚承托草栿与平槫,草栿上也用短柱托脚承托其上部构件,平梁上蜀柱与叉手并用承托脊槫。如此这般一金柱、普拍枋、阑额、四缝梁架、槫、襻间共同组成摩尼殿上部主要承重的大木构架。
       此外,外金柱二十二根、内外金柱间用乳栿连接,使周圈二十二根外金柱与中心的主体梁架紧密结合,由此构成上檐的木框架结构。下层檐柱三十八根与外金柱之同也用乳栿连接,使下层檐木构架与上层檐木构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稳定的木框架体系。
       诸多构件次第搭配,毫不杂乱,井然而轻巧,是《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抬梁式建筑最确切的实物范例。


       位置不同的斗栱组成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有多达二十多种不同样式,精彩丰呈。

特别是大量使用的斜栱,这本是北方辽金地区大型木构建筑的特征构件,正定在历史上在宋而不在辽的版图,所以有人认为摩尼殿是金代的遗构。

藻井,在藻井的每个边,有六座金牌坊,看到了吗?,四面一共二十四座金牌坊。正定县“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中的二十四座金牌坊。就在这个地方。


       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其内容涉及有佛传故事、二十四尊天、四十八愿、西方胜境等。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以璎珞宝珠,飞天彩带为装饰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

顶部匾额为“龙象神威”,两边楹联乾隆题写:“庄严有象只随具足可知即色即空,幻化何因但愿念而自尔无去无往”  。


       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除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的“十二圆觉菩萨”和“八大菩萨”为清代绘制外,其余皆绘有明代成化年间所绘的壁画,场面宏大,四抱厦绘有佛教天神“二十四尊天”;东抱厦的两壁和西抱厦的南壁保存较好,西抱厦北壁和北抱厦西壁已经残损,而南抱厦两壁以及北抱厦东壁已无存。

东抱厦的南壁上为金刚尊天、鬼子母和大悲尊天。壁画中的鬼子母为天女形象,头插珠翠,身着天衣。左手持莲花,右手慈爱地抚摸幼童头部。画面中洋溢着母子间浓浓的亲情。大悲尊天,不见于名录。根据其形象,应为二十四尊天中的摩利支天:头顶宝塔,三面六臂。金刚尊天,即密迹金刚,梵名那罗延。原为法意太子,发愿作力士。其形象魁梧雄壮,双目圆睁,昂首怒喝,肩抗金刚杵,其咄咄逼人之势和旁边母子形象的富丽祥和恰成有趣的对比。

此壁上所绘三尊天神的圆形头光依次为蓝色、绿色、橙色,大悲尊天上方显露后飘的幡盖下半部,其余仅露幡杆,三侍从分别为侍童、红发绿身的鬼童、清秀的侍女。

东抱厦北壁上为大力尊天、兜率陀天和日宫尊天。此壁三尊天均面向内侧,衣带、幡盖向后作大的飘动,给人以行进中的动感。兜率陀天的执幡者为一侍女,余皆为侍童。


       西抱厦北壁上可以辨认的是右边二十四天中的帝释天,也有人说是阎摩罗王,即阎王。


       西抱厦南壁绘多闻尊天、功德尊天、辩才尊天此壁三尊天的头光依次为橙色、蓝色、绿色,执幡侍从中两身为侍女,多闻尊天身后侍从现已不存。此处的辩才尊天为中年贵妇装束,三面六臂,双手于胸前合十;双手于身侧分持弓、箭;双手上举各托赤、白宝珠。功德尊天以“吉祥天女”的名称更为人熟知,为鬼子母之女。


       内槽东西扇面墙外壁分别绘“西方胜景”和“东方净琉璃世界”,画面长9.36米,高7米,构图宏伟。设色浓艳。保存较好的“西方胜景”,以西方三圣一弥陀、观音、大势至为中心绘佛、菩萨、罗汉、乐伎、圣众400余身。作者依据佛教经典,以丰富的想象和绝妙的技法把虚无漂纱的“西方极乐世界”刻画得活灵活现,加上沥粉贴金的艺术处理,更显得富丽堂皇、气势恢宏。整个殿内壁画以青绿色为主,间有沥粉贴金,人物众多且造型准确,笔法精细,线条流畅,神态生动,为壁画珍品,可惜的是很多已经脱落。


       檐墙内壁采用“分幅兼通景”的布局,生动地描绘了释迎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磐整个过程,称“释氏源流”。殿内昏暗,这一圈壁画欣赏和拍照都比较吃力。


       摩尼殿北壁的明代嘉靖年间重塑的通壁悬塑“五彩倒坐观音”又是寺中一绝。

“倒坐”是指观世音不坐在大殿的正中央,而在后壁倒坐,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

整面壁上俨然是一个极乐的世界:在一大片彩色悬雕上,模拟了大海以及海中的普陀仙山,上有修行的凡人,仙人和鸟兽罗列其间。山石突兀起伏,祥云缭绕其间,泉水喷涌,碧波鳞鳞。人物多样,山中静修的罗汉和威武的天神各具风姿。色彩鲜艳,光彩照人。

由于场地限制,无法拍全景。


       而最令人仰叹的则是正中的观音像。高3.4米的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帔巾向两侧翘起,飘带绕臂下垂于体侧,菩萨头微右倾,面容秀丽,安详恬静。细眉之下,菩萨那双智慧深邃的眼睛,闪耀着洞察人间善恶的光芒。这眼神又微微向下俯视,使她的目光恰好与礼佛者在仰视时形成感情上的交流。观音菩萨左足踏莲,右足屈膝搭于左腿之上,右手绕右膝轻抚左腕,胸臂裸露圆润,姿态优雅端庄,自在大方,恰似世俗生活中一位完美的女子。她的庄严令人畏而起敬,她的美丽令人恭而不亵,她那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宗教偶像的呆板作风,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当时为塑好这尊倒座观音,找遍了全国的名师巧匠。最后请到一位名叫何朝宗的塑瓷大师,这位大师一生中共塑了十八尊观音像,这大佛寺倒座观音便是其中一尊。

摩尼殿北门,康熙御书匾额“广长妙谛”


       从摩尼殿北门出来继续前行。


       穿过一架小巧的木制牌坊,牌楼为木制,有戗柱,单门庑殿顶。斗栱四朵,皆斜栱。匾额“妙庄严域”。北面是“通津宝筏”。梁先生称之为小珍品。“由各方面看来,这小建筑物无疑的是一座很古的结构”。它顶着出檐深远的楼,显得很可爱,又为寺院增添了庄严劲儿。


均为康熙御书匾额。


院墙前立一方清康熙十年石碑,阴刻:从此须登彼岸。

甬道两侧各有一株寿龄一千六百余年的槐树,一为龙槐。

一为凤槐。

相传西汉末年,正定城内一个富家的小姐与家中年轻的长工眉目传情,谈起恋爱。在当时封建社会,不难猜到其后的结局:遭到小姐的父母坚决反对,要棒打鸳鸯。俩人便相约私奔,途中遭家人追赶,无处可逃,相对盟誓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说完,在此处当即化作两株槐树。若干年后,汉光武帝刘秀到正定,闻此情,见此树,深为感动,赐名龙凤槐,后人又称之为夫妻树、姻缘树。这对古槐树冠在空中相通,树根在地下缠绕,国运衰则叶稀,国运盛则叶茂。人们感知龙凤槐的灵性,若绕树三匝,相信会有福报。

戒坛是中轴线上的后来者,建于清乾隆年,是佛教徒接受戒律的场所。三重檐攒尖顶,周阶游廊将台基蹬道遮蔽,戒坛是佛教僧徒受戒时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古代,规模较小的寺院没有资格设有戒坛,而隆兴寺自宋代奉敕扩建后,宋、元、明、清历代都由皇帝敕令重修,颇受重视,成为北方著名的佛教寺院,因此设有戒坛。隆兴寺戒坛是我国北方三大坛场之一,其余两处分别在北京戒台寺和五台山清凉寺。


       格扇门乾隆御书匾额:“金绳觉路”。语出李白之《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坛内供明代铜铸双面佛像。系明弘治六年(1493)铸造,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面南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而坐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一般寺院的戒坛上多供奉释迦牟尼佛或其十大弟子之一的优婆离。因优婆离持戒第一,所以在戒坛上多供奉其形象。而隆兴寺戒坛上供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及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另外,这尊双面铜佛像具有明显的明朝中期宫廷造像的风格,在民间极为罕见。 


       转轮藏阁建于北宋,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平面近似方形。元、明、清均有重修。


康熙御书匾额“转轮藏”额。


       阁内正中安置木制的直径七米、八角形的“转轮藏”(即转动的藏经橱):中间两根金柱各向左右让出,其梁架结构,作出由下檐斗拱弯曲向上与承重梁衔接的弯梁,上层梁则有大斜柱(叉手)的应用,是早期木构建筑中的杰作。

关于转轮藏阁顶上的斜梁,梁思成先生如是说:转轮藏殿梁架的结构,可以说是建筑中罕有的珍品。下层因前面两金柱之向左右移动,迫出由下檐斗栱弯曲向上与承重梁衔接的弯梁。上层梁架因前后做法之不同,有大斜柱之应用,而大斜柱与下平槫下襻间相交接点,交待得清清楚楚,毫不勉强,在梁架用法中是最上乘。此外各梁柱交接处所用的角替、襻间、驼峰等等,条理不紊,穿插紧凑,抑扬顿挫,适得其当,唯有听大乐队之奏名曲,能得到同样的悦感。


       大悲阁前,西侧为转轮藏阁(藏经楼),东侧为慈氏阁。慈氏阁与转轮藏阁大体相似,阁内采用永定柱造和减柱造的做法,是其建筑结构上的特点。特别是檐墙一周的柱子均采用永定柱造的做法,是国内保存宋代建筑中的孤例。


       阁内二米高的须弥座上,立有一独木雕像,高七米,为弥勒佛形象,或称“慈氏菩萨”,是宋代木遗物。弥勒是古印度语,意译为慈氏,是他的姓,名叫阿逸多,意译为无能胜,合起来就是大慈大悲无人能胜。
       弥勒菩萨雕像身躯伟岸,双足开立於两朵青莲上,高七·三米。虽不及承德普宁寺的木质观音菩萨和北京雍和宫弥勒木像大,但雕制时间却比二者早了六百多年。弥勒菩萨面目慈祥,头戴佛冠,上身内著衬胸,外穿天衣,下著齐足长裙。右手上屈於胸前,掌心向外,左手下垂,其形为诸天说法状。菩萨身后为轮廓奇特精美的举身大背光,通高9.9米。背光主题纹饰为雕制的卷草纹,内饰花卉,外镂火焰。整个雕像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在西侧转轮藏阁(藏经楼)旁及东侧慈氏阁旁各有两块四方台基,台基上为御碑。

东侧慈氏阁。整个属北宋二层楼阁式建筑。历代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重修。

慈氏阁内立一尊约七米高的弥勒菩萨雕像;为宋代用独木雕刻而成,大约是独木,感觉比较瘦长,不够丰满。佛教中弥勒梵语为姓,译为慈,所以人们都称为慈氏菩萨。就这根大木,还很有来历,据说是来自五台山,自己漂来的,到了正定就不走了,信徒们就认定这是文殊菩萨所赐。

在东侧慈氏阁后。东侧碑亭内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皇帝手书的《御制隆兴寺碑》,碑文记述了康熙四十二至四十八年(1703—1710年)敕令对寺院进行大规模整修的情况,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御制隆兴寺碑》

御碑亭为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盖顶。西侧碑亭内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宗手书的《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碑文记述了乾隆四十四至四十五年(1779—1780年)对隆兴寺大规模重修的情况。此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


《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後部。阁前古柏参天,阁後老槐吐翠,周圉苍松、百花环绕,景色清幽宜人。

龙藏寺碑是隋开皇六年(586年)创建龙藏寺时所立,是我国现行的著名古碑之一。

碑高2.1米宽0.9米,碑额题“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碑文为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士礼撰文,无书写入姓名。书体方整有致,结构朴拙,笔画遒劲有力,具有古拙幽深的美感,不仅记载了隆兴寺的始建,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它上承南北朝余风,下开初唐书法诸家先河,被王国维誉为“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是我国现行的著名古碑之一。

著名的宋代碑


       大悲阁又名佛香阁、天宁阁。是隆兴寺内主体建筑之一,高33米,五檐三层,面阔七间,深五间,歇山顶,上盖绿琉璃瓦,外形庄严端正。北宋开宝四年,宋太祖驻跸正定,于七月在隆兴寺建大悲阁,并铜铸大悲菩萨像于阁内。


       一层有乾隆御题匾额“调御丈夫”,果亲王题匾:“慈云广覆”和乾隆御题“具足神通三界俯归一指,得大自在四禅不隔微尘”。均为今人题写。


       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千手千眼观音正定大菩萨。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1971年,是北京周边地区四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各臂分持日月、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可惜两侧40双铜手臂均在文革被毁,现已改为木制,仅前胸两臂为原铸。观音像神态自若,比例均匀,衣纹流畅,线条细腻,颇具宋代艺术风格。因其古老和壮观,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


       两边为乾隆御联:“宝网绚云霞现耆阇崛山庄严自在慈容间法相变相应身化身那是本来面目,金绳悬日月压恒河沙劫普渡大千世界示真语实语妙觉圆觉共证无上菩提”;匾额:“三摩妙地”均为今人所写。


铜像下面的须弥底座上的浮雕,非常精美,都是宋代遗物。

大佛前的佛立像。脚踩莲花,右手施无畏印。

基础的四角半蹲的力士。

四周的乐师、乐妓神态各一。


另一侧的立佛。

阁内有楼梯直达顶层,本可凭栏纵观正定古城风光,但早已出于保护的原因不允许游客登楼了。

1997年至1999年,经过三年的维修,大悲阁恢复了宋代风貌。大悲阁两侧的御书楼和集庆阁也进行了精心修建,如今,三阁并立,巍峨壮观。此建筑为御书楼,亦名东耳阁,御书阁。


御书楼与大悲阁在空中有小桥相通。


       御书楼门前悬挂的铜钟,该钟铸造于明万历四十三年,为万历皇帝赦赐崇因寺住持智雨供奉之物。铜钟通高146厘米,最大外径108厘米,上铸铭文988字。铭文记录了明代太监崇佛及明皇室成员请佛的历史信息。


       御书楼殿内正中供奉有多尊佛像。


西侧石台上供奉的十八罗汉中的八尊,表情各异,生动逼真。


       此门为大悲阁的北门,从这里出来,继续向北游览,将到达弥陀殿和毗卢殿、龙腾苑等景点,请期待下篇。门上匾额为乾隆十一年(1746年)和亲王弘昼恭随圣驾临寺礼佛,书“香刹清华”金字匾额悬佛香阁,书“慧日普圆通下禅枝而返照,灵台凝正觉浮定水以流光”对联于佛香阁悬挂。


       从大悲阁的北门出来,沿石板路继续向北游览,一颗口径需要几个成年人合抱才能围拢起来的老槐树顶着翠绿的新枝矗立在那里,这是1300多年的寿槐。


      弥陀殿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清代做过大修,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殿前有一对石兽和一座香炉 。

殿内供明代金装泥塑阿弥陀佛像。


东西两侧为十八罗汉。


还有一些石佛。


       殿内有两方石刻,一方刻“絜矩”二字,此乃儒家伦理思想,象征道德上的示范作用。两字是清乾隆十六年(1715年)正定知县高崶所书,,笔锋峻峭,苍劲挺拔,是正定重点古代石刻宝库中独具神韵的一通。此石刻曾安置于县衙大堂,解放后移到这里保存。


       另一石刻 “容膝”二字,长67厘米,宽34厘米,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为古城正定“阳和楼”题写的,这方石刻原嵌于楼上正中央。“容膝”之意是形容“居室之窄陋,只能容得下两个膝盖。” 石刻上虽只有“容膝”两个大字和“晦翁书”三个落款小字,但其沉着典雅,行笔迅速,转折自然的书韵,雄赡的笔墨跃然。

寺内梁架结构。


毗佛殿创建于明代。方形匾额:“毗灵佛殿”。

殿内有铜铸的毗卢佛像,设计精巧,造型奇特,是国内孤例。佛像整体分三层莲座,每层四尊铜像,各向一方,相背坐于莲座中央。莲座的第一莲瓣上刻一小佛,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龙腾苑位于寺院东北侧,是一处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式园林。占地40余亩,园内古迹荟萃、风景优美,有北朝石造像、金代广惠大师经幢、元代壁画墓、明代龙泉井亭和“三世中丞”石牌坊等文物景观,以及紫虚山、明远亭、龙吟榭、千秋鉴园、春荫亭、延光堂等园林建筑。让人环游其中,仿佛走入美丽而深邃的历史画卷。


       东侧广惠大师经幢,刻立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由汉白玉雕制摞叠而成。原高六点一三五米,宝盖及由仰莲、覆钵、宝珠组成的幢顶已失,残高五米。最下为长方形土衬石,其上的八角形须弥座下枭雕宝装覆莲瓣一周,束腰八面各雕一乘云坐佛,漫漶剥蚀严重。二层幢座之八面,四面雕狮首,其间以四素平石面相隔。三层幢座亦作八角形,每面浮雕一蹲坐式力士,上身袒露,下身着裙,双足外撇,双臂或撑于膝或托举向上,披帛绕臂上扬,一副骠悍威武之态。三层座之间亦以正、侧不等边的素平石板相隔。第三层幢座上置圆形双层宝装仰莲座。第一级幢身立于其上,幢身为八棱柱形,高九十八厘米。阴刻楷书“镇阳龙兴寺河北西路都僧录改授广惠大师经幢铭并序”、“尊胜陀罗尼经”及立幢时间和功德主姓名。二级幢身形制与一级同,高六十厘米,上刻隶书幢额:“大金国河北西路真定府都僧录改授广惠大师舍利经幢铭。”因风化,额字部分不可辨,查《常山贞石志》卷十四知以上幢额。三级幢身为八角形矮柱,高三十六厘米,收分明显,每面均于长方形龛内雕立式菩萨一尊。三级幢身之间均饰八角形宝盖和圆形仰莲座。
       幢身第一级自南正面始刻“镇阳龙兴寺河北西路都僧录改授广惠大师经幢铭并序”,三十五行,满行三十一字,占据四面。本寺传教简了沙门法通撰,玄隐沙门洪道书。其余四面主要刻尊胜陀罗尼经,三十行,行三十一字。

此幢为拼凑幢,中间一段为白佛寺早期遗物,上下造像幢宋金风格明显,据说可能为临济寺遗物。


       西侧的梦堂和尚塔幢,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青石质八角七级仿木构塔式结构,高九点一三米。最下为八角素面石基座,边长七十三厘米,上置八角形几案式座,再上为八角形须弥座。束腰处转角雕力士,各面雕兽首,因风化已模糊不清。须弥座上为圆形双层仰莲座,第一级幢身立于其上。第一级幢身八棱柱形,高一点五米。南正面阴刻楷书大字幢额二竖行,行十字,八字不可辨,为“奉为师祖惺宗囗囗梦堂  和尚敬造行囗囗囗囗囗囗”,额上横书“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神咒。自西南面始至第七面二行刻“大佛顶首愣严神咒”,第七面三行至八面六行为“佛顶尊胜总持萨咒”,满行均为五十字。八面七行后为赞梦堂和尚五言诗句,共五行,四十五句。以上六级间距缩短且依次收分。第二级各面作龛门,内雕一兽首。三、四、五级雕佛教题材故事。六、七级正面雕佛像,侧面为佛龛。每层檐上雕出瓦楞。一、七层檐下施斗拱,式样为一斗二升交麻叶。幢顶由仰莲、覆钵、宝瓶和桃形宝珠组成。一九六四年因幢倾斜,于原处进行整修,在幢基内发现梦堂和尚的袈裟、等物和部分元明时期的钱币。

沿经幢两侧的小路前行,一座亭台水榭,瀑布流水的假山蔚然矗立在前方,此山叫紫虚山,山上有一个亭子,为“明远亭”,站在亭中可饱览寺院和龙腾苑美色。


       北朝的石造像,均为无头佛像。头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毁坏,作孽!无声的控诉!

主尊汉白玉造像为佛祖释迦牟尼,与长方台座均雕刻于北朝年间。两侧的二比丘为明代所刻。


       明代风格的牌坊"三世中丞"坊。此坊,据《正定县志》记载,原位于阳和楼南侧,跨街而立,是由真定府知府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御史许瓒、许金、许守谦祖、父、子三人立的功德坊,老百姓都俗称"许家牌坊"。


       该牌坊全用淡青石料,四柱三间。柱为方柱,雕刻着官员、童子、祥云、瑞鹤、鲤鱼、花卉瓜果,玲珑剔透、活灵活现、细腻传神,雕刻精细但不绮靡,图画充盈但不俗滥。四根石柱两侧设夹柱石,最下层为须弥座,中层雕石鼓,上层八只神态各异的石狮相背而立,顽皮可爱,憨态可掬,代表明代石狮雕刻独特风格。


龙泉井亭,也称灵泉井亭,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


       三面墙上的佛龛里雕刻着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佛像。亭内的石造像也是没有脑袋的。

亭内有一口八角井,泉水咕咚咕咚地往外冒,声音很响。相传龙潜其中,祷雨有应,故名曰龙泉。井盖上了,上面是游客扔的钱币。


亭屋顶正中有一方孔,正对着井口。


       龙泉冒出的泉水被引入此垄(下部的“土”应为“天”)止湖,中央放置了一座四龙喷泉塔。


龙吟榭。


春荫亭


回廊


名人墨宝


碑廊,集中陈列14件塔幢残件。


       此碑额题道: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应该是复制品。


       敕文劄子碑,为正定十方洪济禅院遗存。碑上部刻宋大观二年(1108)六月九日尚书省付十方洪济禅院的敕文劄子,下部刻大观二年七月十八日就尚书省敕文上奏、下达及施行的说明公文。

王氏双节祠碑,该碑刻于民国九年(1920年),由天津徐世昌撰文,华世奎书丹。此碑被人称为“北洋三杰”之首的正定人王士珍为其嗣母刘太夫人、生母丁太夫人修建双节祠之际所立。碑文简要记述了王士珍生平及其二位母亲节孝恭和、受人仰慕之事迹。


院内散见无头石像和石马。


梁思成先生当年考察正定时居住的地方。


       三圣宝殿 ,该殿于2009年1月开启启用仪式,自此,隆兴寺(东院)开始进驻僧人,并正式成为佛教活动场所。在历史上,隆兴寺曾僧侣云集,香火鼎盛,被誉为中国十大寺院之一。解放前,由于战火等历史原因,僧侣还俗或远走他乡,隆兴寺逐渐失去了寺院的佛教功能。


方丈院内的照壁二龙戏珠图。


       龙腾苑的景观游赏完毕,沿此小门向西行进,即来到了大悲阁的东侧面。


       出兴隆寺后,在寺院对面饭店用餐,景区附近价格公道出乎意料。然后步行参观开元寺。

正定的开元寺之所以闻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梁思成先生判断其钟楼的下层部分是唐代遗构,开元寺钟楼也就成了如今公认的所谓四座半唐构中的那半座。另外四座为:南禅寺、佛光寺、五龙庙和天台庵,均在山西。

全国同名数量最多的恐怕要算开元寺了。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出的“开元寺”含义就是正确的,即唐代开元年间建造的寺院 ---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公元738)年,唐玄宗诏令天下州郡各造大寺一所,并以年号名之。在我国如今现存的数十座名曰“开元”的寺院中,有四座寺院(或寺院残留的主要建筑)已经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们是:定州开元寺(塔)、泉州开元寺、正定开元寺(钟楼及塔)、彬县开元寺(塔)。
       正定开元寺,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现存的建筑却是显著的唐代风格。

今日的开元寺,与其说是寺院,倒不如说是开元寺遗址。清代重建的正殿法船殿已经塌毁无存,残存的不过是一座钟楼一座砖塔,还有近年发掘出来并在原址重新搭建起来的三门楼。2000年寺内增添了城内出土的国内最大的五代巨型赑屭碑座及残碑。

开元寺作为唐代的正定大寺,保持了显著独特的唐代建筑布局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天王殿的两侧,不是钟鼓楼相对,而采用了塔与钟楼相对而立的形制。这种塔与阁相对峙的平面布局仅在唐代建筑史中有如此实例,而开元寺钟楼与须弥塔的相对布局也是中国佛教建筑史中的唯一实例。当然,现在的如赵州柏林禅寺也采用了赵州禅师从谂塔与钟鼓楼相对而立的范制,但其追根溯源还是来自于唐代古寺布局。

山门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河北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

钟楼的屋檐四角悬有风铃,铃舌是四瓣心形。

钟楼一层是展览。

正殿法船殿与佛像均毁于1966年!又是文革!铜钟和法船殿建在一起,这里有一个钟落船开的传说。正定开元寺的铜钟是从滹沱河上游冲下来的,是“公公”钟,“婆婆”钟还在山上,一遇山洪,婆婆钟就报警,公公钟便发生共鸣,正定的百姓赶紧聚众抗洪,确保一方平安。如遇大水,钟就落地,船便开出,人们就乘船逃生。虽然钟声悠扬,声震四方,但钟响钟落都与灾害相连,人们想听又怕听。

法船正殿遗址。


屋内正中有圆井,与二楼悬挂的钟口相对,大概起共鸣作用。


顺北墙有楼梯直通二楼。


       二楼为木结构,四面各有门与四周木栏环台相通,楼上通风透光,遮阳避雨,大概这就保证了铜钟不锈、木架不朽。铜钟悬挂于楼中心粗大木架上,钟高2.9米,口径1.56米,钟口厚15.5厘米。钟身无铭文,造型古朴,端庄大方。


立柱及基座。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受到批判的梁思成先生还十分关心钟楼的保护,他于5月16日上午急电正定文保所,让把钟楼的唐代板门拆下来保护好。


       二层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钟与楼一体,重心在钟上,钟落则楼毁。偌大一口铜钟,悬挂在一座不起眼的钟楼上,千年不坠,可谓世界奇观。1952年春,我国当代数学泰斗华罗庚与两名外国数学家专程来正定查看钟楼,历时八天多,从几何力学角度也没计算出楼的受力结构和钟的挂法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华罗庚先生感慨万千:“这个钟再重一点也不行,再轻一点也不行;这个楼的木质结构、长短粗细、辐射方向再差一点也不行。这样建起来,这样挂上去,恰巧钟的重量就一点也没有了,但它结实得好像打上一个非常奇妙的钉子。”华罗庚先生还说,这是一道世界建筑史上、世界数学史上,至今未被后人算清揭示出来的数学几何力学题。于今又过了几十年,这道楼与钟之间存在的力学结构数学题仍无人破解。


       须弥塔,又称雁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

称其须弥塔正是以塔上所嵌“须弥峭立”而得名。“须弥”是梵文音译须弥山之略。中文为“妙高”、“妙光”、“善高”等意。须弥塔语源于须弥山,在佛国世界里,世界中心是须弥山。正定开元寺须弥塔建筑的形制和环境,正符合佛教所描绘的宇宙图景——以须弥山(指四面环水的整体塔)为中心的一小千世界。相传在古时候,开元寺的须弥塔就是建筑在四面环水的海岛中的。年长的正定老人还记得开元寺塔是三面环水,碧波青莲红花,蓝天白云,须弥塔倒影相映,十分清静,仿佛佛国妙境。

塔内一层供有三世佛。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镜,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非常挺拔。


       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八个力士形态各异,面目狰狞倒也形象生动。


       新近掘出并拼接建立起来的三门楼建成于武周如意年间,仔细观察仍能在石柱表面辨认出许多线刻的佛像和纹饰,以及许多供养人的题名。而出土石柱上镌刻的唐大历十二年《解慧寺三门楼赞并序》,不仅描述了三门楼的形制,即所谓“雕朱粉,镂文彩,基上为门,门上为楼”,还记载了开元寺的历史沿革、寺院形制,是了解开元寺的重要资料。


       2000年6月在正定城内府前街出土了一巨大赑屃(bìxì)残碑基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是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记功碑碑座。赑屃为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因此其形象经常出现在石碑之下。安置在开元寺里的这座赑屃据说是国内最大的一只,鼻孔象猪,昂着脑袋,形象笨拙而可爱。


       五代的残碑,其造型呈二龙戏珠状,两只龙爪酷似鹰爪,中间是火焰状的缠枝花形宝珠,花纹线条流畅,优美动人。

赑屃边上有几个石狮子,神态可掬。


       下一站天宁寺。天宁寺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


从天宁寺大门的角度看牌楼。


       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有杭州六和塔的味道。


广惠寺。
       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主塔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通高31.5米,共分四层,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一至三层平面作八角形,底层中部砖制斗拱,北侧辟一券门。二三层均设平座。除各正面辟拱形券门外,还在各侧面雕以斜棂假窗、方形佛龛。第三层平座甚大,而塔身显著缩小,檐上拐角处均雕力士像,以承托塔身的第四层。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外观如同一圆锥体。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的精华所在,其高度约占全塔通高的三分之一。圆锥体内檐塔室供奉两尊石佛,外檐以八面八角垂线为中心,交错彩塑菩萨、力士、禽兽、狮、象以及楼台亭阁等形象,题材广泛、构图新颖、排列有序、做工精巧。其中,尤以动物造型最为逼真,第四层周身如同一组雕塑艺术群,该层上端以砖刻制斗拱橡子、披子,上覆八角亭式塔檐,再上则冠以八角攒尖形塔刹。塔身一至三层设置阶梯,酷暑季节,游人登临第三层平座,顿觉凉风习习。清乾隆帝曾先后两次来此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广惠寺因固有华塔又称华塔寺。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该寺建于康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后期,寺院废毁,唯塔尚存。根据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正隆六年(l161年)墨迹推断,该塔应为辽金时代遗物。广惠寺华塔因其上半部装饰巨大的彩色壁塑,造型古朴而雄奇,华丽而生动,不仅是我国华塔中最优美的代表,也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塔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临济寺。最早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临济寺位于河北镇州城东南隅,临滹沱河侧,因之遂得临济之名,临济寺在宋金战争中毁于战火,仅存残塔。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金世宗下旨修复澄灵塔及临济寺各建筑。今之澄灵塔即为辽金典型样式。元朝时,住持海云法师主持了重修和扩建。元葛罗禄乃贤所著《河朔访古记》载:“临济寺在真定府城中,定远门街,飞云楼之东。其三门下有唐吴道子所画布袋和尚像及摇铃普化真赞、东坡墨竹、绿筠轩诗等石刻,极为精细”。元至大二年(1309年),赵孟頫奉敕撰《临济正宗碑》文,立于寺中。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临济寺又进行了重修,当时,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澄灵塔和祖堂及僧房。并新立石碑,由王饼撰记,郭希愈书。至明末清初,寺院再度荒废。
       禅宗为达摩所创,他在少林嵩山虚空了千万年的幽邃古洞里,九年面壁,自静自观,使西天佛法大意和中土文化嫁接,从而开创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禅宗。待到六祖慧能后,禅宗“一花开五叶”,形成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五家教派。临济门庭最盛,成为禅宗主流,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受戒于黄檗希运禅师,行司后来到临济寺作住持。义玄禅师以“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喝八棒”等设施,接引徒众,门风峭峻,归者云众,遂成一宗,即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临济寺是临济宗的祖庭。唐咸通八年(867年)四月十日,义玄禅师圆寂。遗体火化后,其弟子将舍利分建二塔藏之,一塔建于河北大名(已毁);一塔建于河北正定城内临济寺。唐懿宗赐谥“惠照禅师”,赐此塔为“澄灵塔”。义玄禅师的语录被编为《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临济宗从宋以后基本上成为禅宗主流,许多著名的士大夫,如黄庭坚、苏轼、苏辙等都与临济宗渊源极深,并被列为门人。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在推行新政遇到阻力时,亦从临济宗肯定自我,威猛精进的禅理中吸取了力量。王安石的人生理想中已经濡染了颇多的禅味。南宋时期(1127-1279),日本僧人荣西两次前来宋朝学习佛法,回国后首创日本佛教临济宗,临济宗在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认定临济寺为其祖庭,视澄灵塔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 

这座寺庙因为经常有来自台湾、日本等海内外的僧人来交流参佛而在国际佛教界拥有一定的影响。更因为有明老和尚圆寂后,数万僧众为其送行时,天降瑞象而使信佛僧众惊喜不已。目前,临济寺已修复了山门殿、大雄宝殿、法乳堂、传灯堂和僧寮,使寺庙初具规模。


大雄宝殿

自左至右:三圣殿、圆通殿等。

澄灵塔俗称青塔、衣钵塔,是临济寺的主要建筑,也是该寺惟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为义玄大宗师衣钵塔。澄灵塔通高30.7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型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柱。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人以重檐密布之感。从整体看,除第一层飞檐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


       时间不早了,原计划参观城门放弃了。177因故停运,乘164到大正驾校,换乘148到东三教新村(火车站前一站)下,步行回旅馆。当时,司机要我们在大正驾校下,我们不明白原因,因为164与148在大正驾校站之前有三个站可换乘。在大正驾校上车后方知,在这里上车,车票一元。在这之前上车,车票二元。事情虽小,却让我深感燕赵大地的胸怀。

(0)

相关推荐

  • 没人比我更了解正定|开元寺,一半唐朝

    全国名"开元"的寺庙非常多,5058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含"开元寺"三字的有8处,河北占3处,拥有最多"开元",分别是定州开元寺塔.正定开元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定-- 开元寺 

    [开元寺钟楼] --- 门券之所爱 --- 我国现有许多同名的佛教寺院,比如天宁寺.龙兴寺.清凉寺.龙泉寺等等,但是同名数量最多的恐怕要算开元寺了.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出的"开元寺" ...

  • 造像之美(3)

    三.正定古城 漫步正定古城的大街小巷,以隆兴寺院墙外的一段最美,槐树绿,院墙红,在华北民居青砖灰瓦的底色衬托下,更增鲜丽.未到旺季,游客不多,小城的街很安静.正好让我琢磨一下空间的营造.古人眼中,天圆 ...

  • 造像之美(1)

    造像之美(冀川渝) 今年休假无法远行,临时决定补上两处未去的石窟--邯郸响堂山和安岳石刻,并以此为中心周围逛逛. 一.正定隆兴寺 河北于我比较陌生,只去过遵化的清东陵.承德的避暑山庄和蓟县的独乐寺,甚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家庄 正定开元寺

    正定开元寺位于石家庄正定县燕赵南大街西侧 钟楼建于晚唐,须弥塔重建于唐乾宁五年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开元寺与其他寺院的布局不同,开元寺并非采用的对称布局,而是塔和钟楼并列而立,反映了佛教寺 ...

  • 巨越山(邹东凤凰山)开元寺的规模和布局

    <唐会要>记载,玄宗二十六年诏令各州郡建龙兴开元二寺.<佛学大辞典>也说,玄宗二十六年(738)敕令各郡建立开元寺,作为官方之寺院主要负责国家之祝典法仪,此种仪式将佛教恩惠赐予 ...

  • 石家庄市正定旅游,八大必去景点。全去过的...

    石家庄市正定旅游,八大必去景点.全去过的朋友,不是本地人,一定就是旅游达人!看下您去过几个? 一.荣国府与宁荣街 荣国府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各路均为五进四合院.府内雕梁画栋,小桥 ...

  • 梁思成去了4次的“古建第一县”,仅一座寺庙就藏着6个「全国之最」,此生必打卡系列

    你好啊,我是朵朵~   今天要和你介绍一个好玩的地方--正定.这个与石家庄市区仅一河之隔的小县城,分布着38处古迹,其中光"国宝"级就有9处! 难怪连梁思成都惊叹:"我从 ...

  • 2019端午节游河北正定古城

    端午佳节游正定,适逢良友同好史 虽云近申时方达,但要肯为总来及 先到隆兴寺瞻仰巨佛,奇高慨叹当世绝 再辗转古城遗貌,攀得夯实千年立 君可见此地曾出常山赵子龙,又闻藏卧现北洋之龙王士珍 阴云密布,零星雨 ...

  • 名胜|河北·正定古城

    河北正定古城 河北省文化与旅游厅供图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是三国良将赵子龙的故里.佛教宗派临济宗的祖庭.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 西望太行山,南临滹沱河,正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北魏皇始三年(公元39 ...

  • 赵云故里,河北正定古城。文物荟萃,值得向大家推荐。

    河北省石家庄旁边有一座小县城,叫正定,别看这座县城现在默默无闻,可是在历史上却是大名鼎鼎. 正定在历史上被称作常山和真定,历史地位极其重要,被称作正定府,在历史上与北京.保定合称北方三雄镇.后来石家庄 ...

  • 聞鍾記郵 | 邮走河北之古城正定

    聞鍾記郵(3091)邮走河北之古城正定 临近上个月底,石家庄孔老师从正定寄给我两枚邮资片,分别加盖了正定营业和正定十字街邮戳.作为河北人,正定是不陌生的.因为正定是一个古城,还记得三国中的蜀国五虎上将 ...

  • 正定古城的地图还原布局,详细到还有城门名字!|正定古城|城门|正定

    想了解更多石家庄趣闻和动态请关注右上角的"老耿侃庄" 大家都知道,正定是个古城.也知道当地有许多名胜古迹.但是你知道正定古城是啥样的吗?都知道古城有四个城门楼,你知道正定四个门都叫 ...

  • 河北正定,一座不寻常的县城

    说到河北正定县,你会知道多少呢?也许你没有什么印象,也许你略知一二,看过这篇文章后,你会发现正定还真不是一座寻常的县城.正定现在是河北石家庄市下辖的一个县,但在历史上,正定可比石家庄有名得多,自古以来 ...

  • 【老照片】百年前的河北正定,远去的风华

    河北正定,号称"九楼四塔八大寺",指的是原城内的四个门楼.四个角楼.还有阳和楼:四塔是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八大寺指的是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舍利 ...

  • 河北正定.黄润华的山水画欣赏(1)

    作者:求是2013来了 黄润华(1932-2000)河北省正定县人.1955年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随著名画家李可染教授学习中国山水画.1957年起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 ...

  • 河北正定.黄润华的山水画欣赏(2)

    作者:求是2013来了    黄润华(1932-2000)河北省正定县人.1955年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随著名画家李可染教授学习中国山水画.1957年起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曾任中央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