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拜年中的仪式、权力与变迁

春节渐去将远,但余味犹存。这味儿,不仅包含着节日文化的内容尚在,更意蕴着表达节日文化的形式延续。而这种绵续则通过惯习代际更替,借助仪式社会化手段传播,即使自然生命结束,仪式感于在世的长辈和逝去的祖辈间也会得以强化,仪式成为确认关系、明晰地位、理清权责的纽带。笔者通过在家乡观察、参与春节磕头,简单介绍所在村落磕头仪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传统的磕头仪式与家族认同的等级。笔者所在的村落,是经山西洪洞县迁民而成,单姓聚居村,但一姓两支,两个支系在所住的聚居地分为"东西头"",具有鲜明的地缘边界。同时,两支下又分为不同的"门儿"和"院落",以至更小单元的家庭。这一套因自然血缘结成的体系结构,在村落传统磕头仪式中得以展现。另外,姻缘的缔结,也需要在仪式中确立。

每年初一凌晨五时天黑,儿(媳)首先给(祖)父母磕头,再去(祖)父母的弟兄家(前后院)磕头,进而继续在近门儿磕头,扩大到本支系的远门儿磕头,最后,全部族人到本支的族长(辈分最大,非年龄最长)家里磕头。在本支内部磕完头以后,村落约定俗成,两支子弟相互到他支长辈家磕头,显示两支共出一源,共居一地,仍是一个紧密的生活、居住和文化共同体。直至七、八点天亮,家支男性族人还会带上鞭炮、贡品等,到祖坟磕头,表达对祖先的敬意,"请回老先人回家过年"。

而在年初一中不去给长辈磕头的人会带来几种结果,受到族人的指责、对抗和孤立。一是如果某些初完婚的夫妻不去给长辈磕头,就会被族人指责为"无礼",在以后的族内和村落生活中受到指摘,其家长也会受到延及,被认为是"管教无方"。二是如果某家不去给长辈磕头,长辈的子女也不会到该家的长辈家中磕头,以示警告。三是如果连续几年不磕头的家庭之间,就会产生嫌隙、断亲甚至"低头不见、抬头不理"的局面,表示两家关系的暂时或永久破裂。经过"管事儿的"捏合,可能修复也可能恶化,都会在后几年是否磕头走动中发现。

除此之外,在本村落,一方面未婚的男性和家里的闺女不用磕头,未婚的男性是未成年,"不算成人",尚不具备权利资格,但有得到族内认同的机会。另一方面,家里的姑娘从娘家到婆家的变动过程,直到死亡,都不具有在族内磕头的权利资格,严格的受到男权社会"闺女是泼出去的水"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再者,"倒插门"或"上门女婿"能够获得族内磕头的机会,同时,因招赘留家的女儿,因为招赘这一行为发生了角色转变,从闺女变成了儿媳,变相获得了磕头仪式的权利。

磕头行为,是村庄传统的仪式活动,在长老社会的村落生活尤其是节日文化中,具有强化族际认同,显示族内权利,规范族人行为,维持族内秩序,保证村落稳定的功能和效应。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在近几年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变迁中,存在废除与复兴的两向选择,也是村落几类群体的博弈结果。

首先,第一类群体是仪式权力的既得利益者,所谓的"大辈儿",因权力落空而留恋仪式,渴望仪式得到复兴,抱怨"磕头的人数少"。其次,第二类群体是突破仪式限制的权力竞争者,所谓的"能人儿"。不具备传统型权力基础的辈分、年龄和经验,但是具有现代法理型权力基础的知识、能力和资本,希望磕头仪式简化,埋怨"磕头的次数多"。再次,第三类群体是村庄管理者。作为村庄的当家人和代理人,其本身是村庄一员,具有因血缘关系确定的村落坐标。同时,又是村庄的"代表者和执行者",拥有"政务"在身。村庄管理者作为传统卫道者和现代攻擂者之间的"中间人",当前更偏重于"广播上级政府的倡议",减少磕头的机会和可能。

可见,不同历史环境造就不同仪式形态,不同时代赋予人物不同历史内容。在社会变迁大潮中,村庄本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和底层视角,可通过仪式变迁观察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

(0)

相关推荐

  • 路过黄石头村偶遇苍天做法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最美人间四月天,千金一刻时节一有空闲就想往山野走走.进入驻马店区域后听说竹沟有个黄石头村,是全市海拔最高.空气质量最好的村庄,而且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

  • 宁波两个方家岙村,大雷山下,都是方孝孺族人隐居地

    宁波市内有两个方家岙村,都因方氏聚居而得名,两村的方氏始祖都来源于宁海溪上方,方孝孺族人后裔. 奇特的是,两个村庄,不但名字相同,而且村后之山,名字也相同,都叫大雷山. 两个方家岙村,一个隶属奉化区尚 ...

  • 杨华 | 农村人情值多少钱?

    在农村了解到,几年前建房子会请"自己人"来帮忙,不用支付工钱,只管伙食.最近人们普遍把所有的事情都承包给施工队,而不再请"自己人"帮忙,原因是农民朋友在经过仔细 ...

  • 他是朱德的恩师,他的手抄诗集现身,诗中记录北京众多古迹变迁

    李根源(1879-1965),字雪生,云南腾冲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名声显赫的政治人物:参与孙中山组建同盟会的筹备工作,堪称辛亥革命的元老:为呼应辛亥武昌起义,他在云南参与领导云南起义:他参与二次革命, ...

  • 曹明德等:风险社会中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变迁

    摘  要:身处风险社会,以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为基本前提预设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无法实现对不确定的生态环境风险的有效预防.这种制度性责难已经是中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常态.同时域外经验表明,生态环境预防性 ...

  • 磕头拜年,糟粕or传承?你觉得呢?

    今天,跟大家一本不正经地聊一个正经的话题:拜年该不该下跪? 我呢,纯粹是写着玩:你呢,也当个乐子读读玩就行.总之,别太钻牛角尖! 一. 先说说我自己的情况:我生在北方,长在村里,后来离家求学,再后来定 ...

  • 生活中那些仪式感

    临近清明,又到了一年一度扫墓的季节. 古人是智慧的,将扫墓这种寄托哀思的活动安排在春季--万物复苏,一切欣欣向荣.墓地又大多在山野中,对于后人来说更像是一次春游踏青:带去祭祖的饭食通常结束后当作午餐, ...

  • 磕头拜年

    我们这大年三十晚上是结了婚的女人们成群结伙的拜年,往往是家族中的大媳妇带头,小的们跟随着,一路说说笑笑,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亮起了灯,路上院里红通通,亮堂堂,大街上人轮轮往往,大话小话,还有噼噼啪啪 ...

  • 磕头拜年的人越来越少,濮阳这种老习俗还能持续多久?

    "我们老家现在还保持着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早起到习惯,不到4点钟鞭炮又开始在村里炸响了,人们起来吃完饺子后,就开始在村里串着给年老的.长辈的以及各家供奉到"神主"磕头拜年.  ...

  • 【随笔】随笔 高考中的仪式感 河北 边学爽

    2021.07.05 星期一 今天,蒺藜文学推出记录高考的随笔散文<高考中的仪式感>,作者是一位一线教师也是一位摄影家,她就是边学爽-- 下面,就让我们和边老师一起回味一下刚刚过去的202 ...

  • 黄磊:不懂仪式感的男人不能嫁!婚姻中的仪式感到底多重要?

    今天微博话题 #婚姻中仪式感有多重要# 登上热搜,广大网友们也纷纷留言表示:仪式感对于婚姻十分重要.那么,婚姻中的仪式感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没有仪式感的婚姻还算的上婚姻吗? 同样是关于仪式感的问题,今年 ...

  • 人生不能太随随便便了。生活中的仪式感、庄重感、敬畏感不应该被简单地“省略”……

    [地铁文学]由红领巾所想到的 六一,我能想到的最快乐的事情,应该是在故乡的乡村小学操场上,老师给我戴上了红领巾,那一方小三角的红布块,从此就有了"符号价值""仪式感&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