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村】阳东区塘角村·革命者的堡垒 建设者的摇篮
塘角村,位于北惯镇域西南部,距镇政府4公里,是一个具有辉煌革命历史的村庄。在革命战争年代,塘角村是阳江许多革命者战斗的堡垒,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革命战士和英雄,成为远近闻名的革命者的摇篮。
行走在村庄的巷道,目光触及革命的遗迹,仍然能够感受到先辈的革命情怀。林智辉、林必光编纂的《塘角春秋》一书,有关塘角村革命志士的英雄故事和辉煌的革命历史,向我们娓娓展开。村中林屋族长、进步民主人士林靖如的故事映入了人们的眼帘。1942年,林靖如聘请谭葆英、周文奏、施宝祯等进步人士分别担任林屋端本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他们利用教师的身份积极开展革命活动,经常向学生和村民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使学生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批有志青年踏上革命道路,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滨海总队恩阳台独立大队,成为光荣的革命战士。
塘角村曾有两座旧楼房,其中最有名的是塘角村大楼。该楼建于1912年,高三层,夯土舂墙,镬耳屋,是塘角村庄严而神圣的地标,又是林屋革命老区的主要据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的联络点。时任林屋端本小学校长谭葆英,曾带领一批先进的知识青年,其中包括林智辉、林其堤、林学良等人,在此楼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印发革命传单,宣传革命思想。虽然该楼已被拆除,但从现存的残墙断垣中仍然能感受到当年革命斗争的烽烟弥漫。
作为革命者主要活动地点除了塘角大楼,还有塘角村与林屋村林姓族人共有的林氏祖祠。林氏祖祠是林氏长房于南宋末期所建,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祠堂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为三间两廊两进砖木结构,镬耳墙,灰筒瓦,穿斗与架梁式结合;门联是:“族演西河,九龙世泽衣冠盛;祠居北惯,双桂家风俎豆香”。祠堂一直作为端本小学的校舍。学校的进步人士经常在祠堂组织学生排演《古庙钟声》等抗日话剧,在本地及阳江城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祖祠仍继续办学,但学校更名为林屋小学,一直至2003年,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为了解决老区学童读书难问题,拨款30万元在村中建起了教学楼,学校搬离后,林氏祖祠才回复了它原来的功能。
塘角村是一个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村落。塘角村大楼、端本小学是革命据点,谭葆英、陈湘带领恩阳台独立大队游击队员以该村为据点作战。从该村走出一批革命者:林定光(林青)193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38年在阳江与许高倬、陈政华同赴陕北延安参加革命;林代光、林智辉、林其河、林其堤、林串辉、林其登、林学良、林其尧、林俊光参加恩阳台独立大队;林奎光、林家光则在广州参加革命活动。
曾在林屋村从事过革命活动的还有陈湘、陈修忠、许式邦、许绍铭、盘强华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大部分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年老时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塘角村于1993年8月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根据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