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古蔺县城地名

闲话古蔺县城地名
罗 树
一个地名有一个故事,不同的故事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闲话古蔺县城地名,或许能了解很多古蔺故事。
▲今朝古蔺   李骁摄
古代古蔺属于“夜郎国”,唐代是少数民族羁縻州,为“蔺州”;宋属“永宁”,明代称为“落红”。
“落红”是彝语“柏雅妥洪”的汉译写法,意思是“高山深处、山沟中的坝子”,明史上写作“落红”,后有“落洪”“落鸿”“乐鸿”等多种版本的写法。作为彝语音译词,怎么写都没错,不过如果要以最早的正史记录为准,那就写作“落红”。
“古蔺”称呼源于清代。众多说法中,笔者认为“古代蔺州”的简称最为合理。
清代光绪三十四年《永宁厅县合志》称古蔺为“古蔺场”。可见,民国初期前的古蔺也仅仅是个场镇,无非有个巡检司在此办公,因此,以前称为“古蔺场”,没称“古蔺城”。而现在所称“古蔺县城”,是历史时期的不同才有的称谓不同,不矛盾。如上,但如果把古蔺清期称为“城”,那就不恰当了。
古蔺地名中,源于清代的有轿子顶、汉人坡、铧嘴山、文笔山、火星山、下桥、余家湾子、石柜台、许家祠堂、齐安宫、上桥、墨宝寺、乌龟(五桂)桥、鹅公坝、麒麟山、杨家湾、田坝寨、田坝寨保安桥、螺蛳寨等这些地名,这些地名中,或因地形神似、或是建筑名称等命名。说这些地名源于清代,理由是都是汉语,就是汉族祖先入蔺后的改的名字。
▲老古蔺场(来源于《蔺州记忆》)
民国期间地名,典型的有胜利桥和彰德。胜利桥是1945年修成,是当时政府的一项大工程,那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故名“胜利桥”;还有就是“彰德”,是因骆健郎牺牲在抗日战场,国民政府把他的家乡田坝寨而改名,其他地名多数沿用清代的地名。
建国后地名变化最大。分八十年代前、改革开发后、近十年来的新时代三个时期。
八十年代前县城里的部分地名:电影院、大礼堂、老车站、新车站、敌人崖、九人湾等。前四个地名是建筑名称,其附近就叫那个地名了。而“敌人崖、九人湾”则是两个惨烈的典故,据古蔺场长大的蒋大仁老师说,“敌人崖”实为“跌人崖”,就是现在的凤凰城过去的加油站那里,以前曾经有人从那里摔死了,后人们就叫“跌人崖”了,因古蔺人口音,慢慢地就演变成“敌人崖”的音了,随着时间远去,很多年轻人就不知“敌人崖”的来历,造成后来有人凭臆想成打过仗的地方,那是字面意思的理解;而“九人塆”,据《古蔺县志》载,是泸运司货车失控,造成与刘姓一家在马路上迎面而来的出殡队伍碰撞,撞伤多人,碾死九人,后人们将其处称为“九人塆”。
改革开发后部分地名有滨河路、金兰广场、兰尊大酒店、奢香广场等。
近些年按时间大致顺序的部分地名:碧水兰庭、凤凰城、天成名都、路易城邦、莱茵河畔、一品上城、彩蝶园、蔺州国际、蔺郎国际、碧水华庭、府河新城(古鼎)、四渡赤水广场、凯旋城、墨香里、锦绣山水、红星美凯龙、云弦大酒店(原兰尊)......
很显然,近些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地名,当然主要是房产开发商所开楼盘所取的小区地名。这些地名或赶时尚、或带洋气,让偏远山乡的古蔺紧跟时代,五彩斑斓。不过这些地方的历史,就从房地产开发商所开的楼盘算起了。
我们的周边,有叙永修的楼盘“永宁府”,大方的“奢香大道”,习水土城的“滋州府”。而遵义一个私人纸巾厂注册的“蔺州”,用了我们古蔺唐代的地名。我们不重视的,人家重视了,就没必要去和他们争了。毕竟传承下来,也是件好事。

文 | 罗树

图 | 李骁 蔺州记忆

投稿请加小编微信 | gltxh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