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地名万花筒12——“牛”地名
自古以来,牛在我国文化中,不仅是先民崇拜之神物,而且是勤劳和力量的象征。牛给人的最深印象是负重笃行、憨厚老实、耕田耘地、默默无闻。正因为牛勤劳淳朴,任劳任怨,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视为农家春耕秋作的“宝贝”,被人们尊为六畜之一。
在我国农耕文化发展史上,可以看到人和牛息息相关。牛从农耕、祭祀、交通、饮食、镇洪水、军事、甚至地名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在榆次的地名中,同样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带牛字的地名印记。
东阳村兴阳楼
1、卧牛堡
它是东阳村的原名。卧牛堡这个地名与风水说法有关。风水讲究“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古人将村落格局设计成牛形,并有津水河绕村而过,正是根据这一风水说法,保风水,求富贵。因村落形如一头卧着的黄牛,故名“卧牛堡”。
关于“卧牛堡”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现在的东阳一带山清水秀,水草丰美而无人居住。一对年轻夫妇流落至此定居下来,他们辛勤劳作而苦于没有耕畜,后来感动天帝降黄牛来帮助他们耕种。从此生产日盛,人丁繁衍,逐渐形成村落。村落形成后,津水河、圪塔河暴发,洪水多次逼村,黄牛便卧在村堡东(牛头望北,尾扫西南),水涨堡高,于是村民得以免遭水灾。为了纪念黄牛的功绩,遂以“卧牛堡”命名。
明朝初年,将卧牛堡更名为东阳村。
牛村文殊寺
2、牛村
庄子乡牛村,原名李村,是以李姓命名的村庄。后来,传说这里发生过一次战争。为避战乱(另一说为李姓铁匠祖先因打制“莲花灯”,有人告发打制兵器造反而犯了官司),李姓迁居双村。从太谷上安村迁来的牛姓在这场战争中,给予官兵积极的接济和支持而赢得胜利。战争过后,官府奖赏了牛姓人氏并将村名改为“牛村”。
牛在沟
3、牛在沟
村庄位于庆城村南涂水河西岸。因村庄处于沟里且养牛多而得名。后因附近曾有古寨而更名为“牛寨沟”。
21世纪初,又更名为“新富村”,意为“村庄开始进入富裕幸福的时代”,以祈祥瑞。
龙门河畔的牛蹄湾村
4、牛蹄湾
因位于今东赵乡龙门河(古称下峪河)西岸弯曲壁立的山顶凹洼处,古村落形如“牛蹄”而得名。据传,古时候龙门河谷中的牛蹄湾、南湾(均为地名)处还有响马居住,在此打劫过往行人。大约明末清初时,下峪村张姓的一支逆龙门河而上,来到这里掏窑安家,繁衍生息,沿用了旧地名为村名,形成了一个以张姓为主的小山村。
20世纪70年代末,在乡政府干部的提议下,根据村中望族姓氏改名为“张家庄”。但因多年人们的习惯,不少人至今仍叫“牛蹄湾”。
牛肉巷
5、牛肉巷
榆次老城内街巷名,东起南马道街,西至南大街,位于富户街南的一条从南大街往东、往北、再往东的一条曲折的小巷,出去就是南马道。巷名以此巷内曾有多家较闻名的牛肉店铺而得名。
此巷修复榆次老城时消失。
牛耕河沟
6、牛耕河
牛耕河,亦名杜堡沟水,属季节性河流。它源出原黄彩乡伽东沟,经杨壁、福堂与东祁间、杜堡、杨梁、双村、南要、修文、东长寿后注入潇河,全长22.1公里,流经黄土丘陵和平川区,流域面积53.9平方公里。
因这条季节河途径杜堡村,故名“杜堡沟水”。又因延续了2000多年的牛耕技术,对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非常深刻,故名“牛耕河”。
牛耕河街:东起长兴路(5号路),西至修义二巷(6号路)。此路为牛耕河旧河道,为保护古河名而命名。
牛奶巷
7、牛奶巷
位于榆次四中东,南起东大街,北至顺城东街,是桂园小区西的一条巷。因巷西曾有建于20世纪50年代牛奶厂(今晋中榆次博瑞牧业有限公司)而得名。
牛奶西巷:位于山西省女子监狱东侧,南起东大街,北至不通。因位于牛奶巷、牛奶场、牛奶场宿舍西侧而得名。
牛王圪塔
8、牛王圪塔
北田村田地名,位于村西偏南,以希冀与地形命名。此处地形高,有两处形似耕牛之牛角。传说牛王是孔子的学生冉耕。冉耕,字伯牛,约公元前544年生,春秋末鲁国人。他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他喜好农耕,所以死后被玉帝封为牛神牛王,专司人间饲牛、耕作事宜。众望牛王护佑子孙,消弥瘟疫,以确保一方农耕而造福黎民,故名“牛王圪塔”。
据传,榆次还曾有牛头山,牛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