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高兴,却不敢撕破脸”:讨好型人格,你活得有多委屈?| 人生答疑馆第16期

欢迎来到「人生答疑馆」栏目。

这里的内容都来自于壹心理app社区用户的分享、体验和创作。

每周一篇「心灵觉醒」,与100万人一起共创。

年少成名的“天才作家”蒋方舟,在《奇葩大会》和《圆桌派》上都分享过关于自己“讨好型人格”的故事。

自爆跟男友闹矛盾,她就一直在电话里道歉,道歉了两个多小时,可对方依然觉得道歉很敷衍,在她挂了电话之后还一直打。

后来看到密密麻麻的来电显示,她就吓得浑身发抖。

但,就是不敢跟对方说一句,“你不要再打了,再这样我就生气了”这样的话。

后来在分手的时候也是如此,对方以自杀威胁她,她挂了电话,对方打回来,因为害怕对方不高兴,只能认怂说不是自己挂的电话而是手机没电了。

回想起这段经历,她觉得特别恐怖。

她发现,自己即便在最爱的人面前,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会跟对方争吵,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不高兴。

与朋友的相处中,即使对方触碰了她的底线和原则,即使心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不满,也不会表达不满,不敢愤怒。

在工作中,即使觉得对方说得不正确,也不敢反驳,而是笑着说好。

其实,许多人都深陷“讨好型人格”,活得委屈又不快乐。

许多人以为自己的讨好能换来别人的喜爱和怜惜,却意外发现,很多时候别人只是把自己当成好欺负的工具人,任意使用罢了。

为什么处处委屈自己,却费力不讨好?讨好型人格是天生的么?

要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呢?

希望本期的「人生答疑馆」,可以带给你不同的视角与认识。

讨好型人格能有多卑微?

by 壹心理app的“故事集”用户们

@Freya:

以前读书的时候,同学的笔没墨了,问我有没有多余的笔。

其实我只有一支笔,还是毫不犹豫说“我有,我给你!”

对方再次确认,你真的有多余的笔吗?

我好怕别人拒绝我的好意,再次说我有好几支,把我的笔给他。

然后……自己再去悄咪咪买一支。

@故事小助手:悄咪咪地给你一个拥抱!

@星晴:

似乎从记事起就在讨好,因为是留守孩子的缘故,害怕亲戚不喜欢自己。

压抑自己的情绪,努力做个乖巧懂事听话的孩子,父母回来看我的时候也在讨好他们,只希望他们能够多陪我一会儿。

和朋友之间的相处也是,害怕伤害到对方,不会拒绝。

哪怕触及底线也会一味的忍让,尽量避免冲突,如果攻击了他人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不会表达自己,也从未向父母撒过娇,看到别的孩子对父母撒娇时满满的羡慕,可自己却做不到。

不会提出自己的需求,甚至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也不值得被爱。

在爱情里也是,讨好对方,害怕会失去,会让对方反感。

不断地主动,以至于对方提醒我,即使是情侣也需要有一定的私人空间……

@故事小助手:心疼地抱抱你~!

@一只匿名小鲸鱼:

初中开始逐渐成为朋友稀少的人,到了高中就更加严重,所以让我对理解和友情非常渴求。

进入大学不久,和同班的一个女生成了好朋友,而且是我几乎从来没有过的友情体验,而且刚接触时也会觉得她又开朗又nice又好聊,所以也很欣赏对方。

当时我非常在意这段来之不易的友情,加上我本身又是那种理想化的人,所以基本上是“竭尽所能”地在维护这段关系,可以说是掏出了一颗真心对待她。

但是后来,分歧和矛盾开始逐渐凸显,我也慢慢看到了她内在和外表的巨大差异,她的不合理要求越来越多,强势任性的性格也越来越明显。

但是我还是很在意很珍惜这段友情,以及她对我的看法,所以做了很多委屈自己、甚至违背自己底线去讨好迎合她的事情。

比如考试中第一次违背原则帮她作弊,为了照顾她的感受刻意远离室友,为了满足她的任性而陪她一起外宿……

还有非常多次吵架之后总是我主动道歉、求和,甚至把本不属于我的责任归罪到自己头上……

但是一味的委曲求全、忍让配合却让我越来越不快乐,甚至觉得自己分裂了,我的本心和行为总是互相违背,这让我很痛苦,却依然没有勇气结束这段关系。

毕业到来,大家各奔东西,才让这段友谊画上句号。

我总算以这种方式,从这段一味付出、讨好、忍让的关系中解脱出来。

但是我明白,属于我的“不讨好”的功课还远没有结束。

我们为什么长成了“一味讨好”的模样?

@3星优质答主:黄小黄

讨好型人格的诱因——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让我们缺乏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家庭,是父母围绕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转。

而我们却需要围绕父母的感受和需要转。

孩子永远都在渴望被关怀,被爱,如果没有,那就只能低头,去装乖,打压自我主体性,以赢得父母的欢心。

孩子与外界接触时,会本能地把跟父母的关系模式,照搬到他人相处上。

从来都是只有别人高兴了,自己才能高兴。

久而久之,讨好行为得以固化,就像一个固定模式一样,深深地藏在潜意识里。

成年后的我们,对人际关系,都会用这个模式来应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熊芳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出自这几种原生家庭:

第一类,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争吵、冷战的原生家庭。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甚至会把父母关系不和的原因归咎到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不好,爸爸妈妈才会经常吵架冷战,这让孩子内心产生一种负罪感和恐惧感。

他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可以让父母不要再争吵,同时也担心父母会抛弃自己。

基于这种愧疚、恐惧的心理,孩子本能地学会了讨好父母,时间久了,就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也许一生都难以改变,难以摆脱。

第二类,喜欢威胁、打击孩子的原生家庭。

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更差,所以难免会犯错、会不听话,有些父母没有耐心,脾气上来了就忍不住威胁甚至是打击孩子,希望孩子听话不要惹事。

在孩子需要鼓励和安慰的时候,得到的却是打击和威胁,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胆怯畏缩,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觉得自己必须讨好父母,因为只有讨好父母,自己才有好日子过。

第三类,父母偏心或者是忽视孩子的家庭。

小孩子天生渴望父母的关爱,父母因为忙忽视子女,有的子女会怨恨父母,但是也有的子女会一直渴望,甚至是会做出一些刻意讨好父母的行为,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关心和关注。

这种家庭的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此外,在二胎或者是多子女家庭中,那些父母偏心之下被忽视的孩子,也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故事小助手:敲黑板——原生家庭,几乎是一切人格形成的初始点。

怎样做一个「不讨好」的人?

@3星优质答主:钰姝

【接纳自己并且鼓励自己进行表里一致的沟通】

1、已经发生的事是没有办法重来的,但是我们可以去重塑对过去事件的看法,让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被看到,让她不陷入无助和恐慌。

看看自己内在的小孩,问问自己经历过什么、害怕什么和想要什么。

接纳TA,然后告诉TA“自己现在是一个大人了,有能力照顾好TA,不会再有那样无助的情况了”。

2、想要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被人际关系困住,那么进行表里一致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这意味着要表达出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比如出去吃饭,点一个自己喜欢的菜,拒绝自己不喜欢的菜。

一个完全不把自己内心情绪和想法表达出来的人,哪怕表面温和,在别人眼里更多地会被认为你是高冷、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

因为人们与没有办法交心的人相处时,都会有所保留。

3、在捍卫自己的个人利益时,每个人都有拒绝和说“不”的权利。

而且当自己的想法得以表达时,内心也会更加愉悦,这也会激励你转变成一个不再在意别人眼光的人。

慢慢来,鼓起勇气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因为小事(比如吃饭)往往是无关紧要并且容易得到正反馈的。

@smile…:

1)试着把自己内心的需求放在首位,不要总在委屈自己,和讨好别人。

2)试着去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得到正确的释放。

3)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候,要去释放这些压力,不然会对身心造成伤害。

4)可以通过运动去释放这些压力。或者和亲近的人倾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压力,而且还会得到来自朋友或家人的反馈和支持。

5)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6)在改变的过程中,也要学习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

写在最后
许多害怕起冲突所以一味忍让的讨好型人格者,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甚至他们自己也会讨厌自己,痛恨自己的懦弱和卑微。
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又如何能获得别人的喜爱呢?
所以别再苛责自己,原生家庭的错,我们不需要背,虽然过去无法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改变未来。
记得多关怀你内心真实的感受,在告别讨好之前,我们要先成长为懂得爱自己的大人。
本期的「人生答疑馆」就是这样啦,我们下期再见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