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王月东//稷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纪实(下)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宝贝 我们来看你了
稷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纪实
(下)
稷山 王月东
这是一个大家庭,八十多岁的姥姥抄持着家务,父母外出打工。我们进门时,吃过的早饭还没清理,孩子坐在靠窗户的一个小桌子上,牙牙学语,老师们赶紧拿出图书,放到桌子上,黄玉梅老师手把手,一字一句教孩子认读。孩子兴奋地在轮椅上手舞足蹈,像找到了知己一样,格外开心。老师们鼓励孩子好好读书,认真完成作业。出门时,孩子隔着玻璃,泪眼朦胧,不停地挥动着小手,与老师再见。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来到吕梁山下一个贫穷的农户,敲门之后,过了很久,大门才徐徐打开。这时才发现一个佝偻着身子,扶着墙,走路摇摇晃晃的老奶奶,嘴里连声说对不起,意思是开门迟了。我们赶忙回答道,没事,没事。心想,这么大年龄的老人,只要能打开门就行,岂有埋怨之理。进了门,看到长得很壮实的一个女孩正在拖地。看到我们边坐下一动不动,老人家叫孩子与我们打招呼。我们拿出小食品,女孩二话不说,拿起就吃,三口两口就是一个,也不让给别人,像是好久没吃到这么好的食品似的。奶奶说,孩子的身体很棒,就是大脑不好使,解手不分场合,不管人多少,所以才待在家里。在我们交谈的时候,女孩吃的就没停,临走时,发现另一包食品也已经被打开,看来不把食品吃完是不会罢休的,在这个贫穷的家庭里,一包小食品也是稀罕物,在她们眼里也许这就是最珍贵的物品。
这是一个文明之家,家里的书画引人注目,院里的葫芦一个一个向下垂着,惹人喜爱。谈起孩子的变化,孩子的奶奶夸夸其谈,说孩子心眼变多了,到了小卖部知道拿东西吃了。过去人们常说,这个孩子只有吃的心眼儿,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孩子能吃也成了他们最大的奢望,成为他们向别人炫耀的资本。孩子打开我们带来的食品,慢慢地品尝着。家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是一个艺术之家,孩子的奶奶用自己一双灵巧的手,把废弃的塑料桶裁剪成栩栩如生的各类小鸟,让人爱不释手,遗憾的是孙子太调皮,只能放在高处的位置上,尽管这样,一会儿不见,孩子就会把屋子里弄得脏乱不堪,一天啥活都干不成,需要一个人专门照看。有时候气的打两下,打过之后,又心疼地抱着孩子痛苦失声,这有什么办法啊,正说着,孩子的爷爷领着娃回来了,看着非常精灵的孩子,我们问为啥不送到学校呢,孩子的爷爷无奈地指着孩子说,他不会把尿,至今还穿着纸尿裤。老师鼓励家长,有能干的爷爷奶奶照料,孩子一定会克服困难,学会自立,照顾好自己的。
这个女孩聪明秀气,很讨人喜欢,文文静静的喜欢玩手机,她家住在五楼,由奶奶照看。在农忙季节,奶奶上地干活的时候,就把小女孩一个人留在家里。寂寞的时候,小女孩就用手机与奶奶聊天,就这样小女孩一天一天地独自待在家里,通过手机度过自己漫长的少年时光,我们进门的时候,小女孩正拿着手机兴致勃勃地欣赏着,看到我们,小女孩兴奋不已,小嘴巴说个不停,但孩子因为不会走路,只能窝在家里。她的腿脚肌肉萎缩,黄老师用两手来回地抚摸着,不停地揉搓着,希望给孩子以力量,使孩子能早日站起来。孩子奶奶也表示,等忙完这阵子,一定好好给孩子看看。我们走出屋门,心情压抑地说不出一句话来,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被疾病折磨地皮包骨头,无法站立行走。
需要送教的29名同学,遍布八个乡镇二十几个村庄,但谈起每个孩子来,老师们都是耳熟能详,高老师多年来一直开车,一说孩子名字就知道在村子的那条街上;而黄老师则能熟悉地记住是哪个门儿。尽管这样,送教的路上也会经历意想不到的坎坷和挫折。那天去河津柴家乡去送教,没想到,连日大雨,通往乡镇的道路被封堵,我们往南多绕行十余里地,两个老师打开行程图,边走边看,终于进了村。大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通往孩子的家是个狭长的陡坡,我们下了车,尽管打着雨伞,雨水还是淋湿了衣服。进了家门,家里炕上、灶台上放着盆盆罐罐,雨水不停地滴落者,我们就站在室内,与孩子家长交流探讨;在去杨赵的路上,东渠路口不让过,往北稷王中学道路被封堵,我们折向南,一级路与稷南大街交叉口被雨水淹没,我们只好掉头直奔老桥口去蔡村送教。有一个家长,考虑的不是孩子的权益,而是自身的利益,我们拿着食品和课本在大门口遇到孩子的奶奶,人家不由分说问我们要贫困生资助费,我们解释说,我们是老师,是来看望孩子的,资助费要根据有关文件进行申报和领取。孩子的奶奶不听劝解,扔下一句话,没有资助费那就不让你们进门,我们站在雨地里,进退两难。送教的路上也许不是一帆风顺,但特校的教师们一定会坚持走下去,只要名字在特殊学校,我们一定每家必到,用爱的甘露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用爱的情感启开学生的心扉,绝不会遗漏一个孩子。
(文章中名字均为化名)
稷
山
文
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