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人与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乌拉圭人与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一、乌拉圭人
乌拉圭人,南美乌拉圭居民的总称。通用西班牙语,与巴西接壤地区的居民也使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混合语。多信天主教,少数人信犹太教和基督教新教。
14世纪以前,乌拉圭的最早居民是印第安人,主要有查鲁亚人、查纳人、雅罗人、博安内人和格诺亚人,均以游猎和采集为生。乌拉圭曾经历西班牙与葡萄牙近百年的争夺。177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印第安人不断遭到镇压和屠杀,到19世纪上半叶几乎被灭绝。1814年,在民族英雄J.G.阿蒂加斯领导下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于1825年独立。
随着欧洲移民的增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逐渐形成了乌拉圭现代居民。目前,居民中约88%为白种人,主要是16~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和后来的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聚居在南部各省。印欧混血种人(包括高乔人的后裔)和黑白混血种人约占8%,印第安人占4%,都分布在北部以及同阿根廷和巴西交界的地区。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饲养牛、羊等,种植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亚麻、向日葵以及马铃薯、甜菜、高粱等农作物,粮食基本自给。过去,工业主要是食品加工及皮革、纺织等轻工业;近几年来兴办了电力、化工、冶金、汽车制造等工业。大土地占有制居统治地位。城市建筑已欧化,一般居民住房简陋。
二、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英语:The OrientalRepublic of Uruguay;西班牙语: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位于南美洲的东南部,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北邻巴西,西接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
居民约90%是白人,其余有8%的印欧混血儿。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首都为蒙得维的亚。境内大部分地势平坦,农牧业发达。
乌拉圭属温带气候,以优美自然风光和安定社会环境,获誉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宝石而又盛产紫晶石,获誉为“钻石之国”。
早期的乌拉圭河东岸地区居住着查鲁亚印第安人。
在1512年至1513年,葡萄牙人最早探索了今乌拉圭地区。1516年初西班牙探险家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抵达这里。自1680年后一直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最后在1726年由西班牙人赢得,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建立蒙得维的亚军事港口。1776年西班牙把这区并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当时称为“拉普拉塔河东岸区”(Banda Oriental)。
19世纪初期,整个由西班牙统治的拉丁美洲各地,纷纷出现独立战争。1811年乌拉圭的民族英雄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发动一些列成功的反抗西班牙的战争,如在1811年5月的拉斯彼德拉斯战役击败了西班牙,在1814年乌拉圭和阿根廷东北部五省相继脱离拉普拉塔联合省,组成以他为首的联邦同盟,他任同盟的“保护者”。由于联邦同盟的稳定日益增长和威望的不断提升,惊动了葡萄牙政府,所以为了避免同盟的共和主义蔓延到邻近殖民地巴西,1816年的8月,葡萄牙再次入侵,并于1821年7月把整个乌拉圭领地并入巴西,改名为西斯普拉丁省。1825年8月25日,以胡安·安东尼奥·拉瓦列哈为首的33名东岸人从阿根廷回国,收复了蒙得维的亚城,宣告乌拉圭独立,并将8月25日定为国庆日。1828年蒙得维的亚条约确定乌拉圭主权。
乌拉圭政局分裂成两个党,保守派曼努埃尔·奥立维的乌拉圭白党和自由派弗鲁克图奥索·里维拉的乌拉圭红党。乌拉圭不断卷入邻国军事冲突,并且爆发内战,死伤无数。
科罗拉多派(红党)比较亲自阿根廷流亡至此的自由联合派,他们很多人在蒙得维的亚避难。而白党的总统曼努埃尔·奥立维是阿根廷总督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的亲密挚友。当法国于1838年封锁布宜诺斯艾利斯,奥立维站在罗萨斯这边。这个导致科罗拉多派以及流亡阿根廷的联合派寻求法国的帮助来反对奥立维。1838年7月15日,科罗拉多派领导的军队推翻总统,并使他逃离至阿根廷。阿根廷联合派在蒙得维的亚建立了流亡政府并秘密寻求法国援助。1839年,里维拉向罗萨斯宣战。这场冲突持续13年,并成为闻名的乌拉圭大战争。
在内战后,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移民持续稳定的来到乌拉圭。乌拉圭从欧洲收留了大批移民,并以农业出口为乌拉圭重要经济命脉。乌拉圭经济得到增长,蒙得维的亚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