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黄蛉有着一字之差的鸣虫---小黄蛉

秋季花鸟市场鸣虫摊位上的各类鸣虫中,有一种和前次介绍的鸣虫名字差不多的小虫,小黄蛉,虽然和大黄蛉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之间可是两种昆虫。它的真正名字叫小黄蛉蟋(苏州黄蛉)拉丁学名: Anaxipha pallidula俗名别名 小黄蛉、苏州黄蛉、麦秆黄蛉、白金蟋、黄金蛉。

  小黄蛉蟋体形特征: 体长0.5-0.7cm 外观娇小玲珑,体形细狭,通体金黄色或麦秆色,有光泽,整体形同一粒小的黄金瓜籽。随着虫龄增长,体色也逐渐加深,光泽随之消失。头部近圆形,前胸背板近方形,表面密被细毛。前翅较狭长,几乎到达腹部末端,半透明,具不规则的棕色斑点。尾须细而长。小黄蛉头部近于圆形,前胸及背板却近方形,全身密被细毛。雌虫前翅短,不到达腹部末端,后翅通常退化。雄性前翅较狭长,将近到达腹部末端,半透明,上面有不规则的棕色斑点。雌虫、雄虫的尾须都很细长,有0.25cm左右。雌虫的产卵管呈弧形向上弯曲,长0.2cm左右。触须较长,可达1~2cm,相当于其体长的2~3倍。它的后肢也很细长,超过它身体的长度,在诸多昆虫中独具瘦长清秀之美。

  食 性: 稀饭、偶尔辅以些南瓜、苹果

鸣 声: 白天黑夜均善鸣叫。鸣声轻悠柔和,声如“齐,齐,齐,齐(Qi)……”,节奏较缓慢,鸣声连续无间断。这种小鸣虫的音色音质因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其鸣声最优美的被鸣虫爱好者称为“黄金蛉”,意思是赞誉它的鸣声圆润悦耳,犹如金蛉摇动时发出的声音。

挑选:首先要选雄虫,因为雌虫往往是“哑巴”,只有雄虫才会叫。区分雌雄,最简便的方法是察看鸣虫腹部末端的外生殖器。蟋蟀科的雌虫在两根尾须中间长有产卵管,形成所谓的“三尾”,俗称“三尾子”;而雄虫只有两根尾须,俗称“二尾子”。区分雌雄还可看翅膀,雄虫前翅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基部有音齿和刮器,有特化或鼓起的翅脉,有较大的镜膜。其次要挑选六足、四翅无残缺,触角、尾须长而全的。一般鸣虫以体型大而匀称者为优,因为这种虫发育良好,身体强壮、鸣叫频繁、寿命长。

挑选鸣虫还要注意时令。如7月、8月出的小黄蛉,大多有后翅,身体健壮,能飞翔,鸣声悦耳,金属感强,有鸣虫绝品之誉。但晚秋出的小黄蛉,声音远不如夏日的小黄蛉好听。早出的鸣虫,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气候条件好,食物又丰富,体质就较好;晚出的鸣虫,在成长期中,天气渐冷,食物不够充分,体质就较差。当然也会有例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