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姜盛武:教育孩子,从放手和鼓励开始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姜盛武 / 图:堆糖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能立足于世,有出息,抑或胜过自己许多倍,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理想,几乎是所有的中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情结和夙愿。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把期望寄予在孩子身上本没有半点错,这也是家庭教育的动力所在。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除极少数情况,几乎都存在过度期望的现象。谁都想自己的孩子成绩一路优秀,考上一所好大学,最好是985和211的重点大学,甚至首屈一指的清华、北大。在这种过度教育期望下,便出现了“严”字当头,“逼”字当法的畸形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严厉冷漠、居高临下,是“中国式父母”的典型形象。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规划设计的道路成长,否则就会以“做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的爱之名进行训压。这种“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方式,极易给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也导致了亲子关系变成了紧张的对抗关系,甚至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
教育孩子确实如“十年树木”,是一项用时间陪伴呵护,用心力修剪培育,用爱的情感浇灌的艰辛过程。我和妻子也曾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庆幸的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能不断地调整教育期望值,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三个孩子才得以较顺利地成长和成才。至今回望,我们都觉得教育孩子真的是如履薄冰,步步惊心。
我觉得教育孩子,父母最好先做一个旁观者。《新三字经》开篇曰:“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内心的向往。做父母的不要急于一开始就充当孩子成长的设计师。只要孩子成长中不做“坏事”,就不要去干预,而是仔细观察孩子的喜好,看孩子有哪些喜好能持久地保持热度,对于孩子持久的爱好,做父母的要不断因势利导地支持和鼓励。大女儿读小学六年级时开始偏科,数学成绩渐渐下滑。有一次,大女儿数学没考好,我大发雷霆,一顿责骂,大女儿被骂得蹲在地上哭得瑟瑟发抖。后来,每次考完试,我都见不到大女儿的人影,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次,我发现大女儿的家庭作业本上临摹了几张课本上的插图。我没有斥责她,而是借机会表扬了她,缓和因上次责骂她产生的父女之间的隔阂。后来,我发现大女儿平时特爱画画,有一次居然速写了他老师上课的情形。我笑着说对大女儿说:“画得挺像的,暑假我送你去美术培训班。”我心里清楚,女儿到了初中和高中理科成绩还会继续下滑,靠强化恶补是治标不治本,可能连高中都读不完。让她稳住文科成绩和保住理科基础成绩,学美术,考艺术类本科大学可能还有希望。大女儿读初中的每年暑假,都是在美术培训班度过的。因为她爱好美术,进步非常快。读高中时,我和妻子又将大女儿送到邻县的一个有艺术特色教学的师范学校就读。三年后,大女儿顺利地考上了本科。大学毕业一年多后,大女儿又考取了美术专业特岗教师,基本完成了成长和成才之路。试想,如果我和妻子当时不因势利导,而是强行干预和主观设计大女儿的成长之路,可能会事与愿违,抑或适得其反。
教育孩子,父母该放手时且放手。记得儿子读初二时的暑假,随学校跟团到北京旅游。第一次把儿子带到大都市,生怕把儿子弄丢了,从上火车到各景点玩,除了吃饭和睡觉,我的手一直抓着儿子的手没放过。同事们都笑我:“哪有这样抓着儿子不放手的父亲,以后孩子怎么长大?”我觉得同事说的挺对的,便放了手,让儿子在自己视线之内自由自在地玩。妻子疼爱儿子,几乎到了溺爱的临界点。读初中时,儿子还是吃饭端到手,穿衣伸出手。儿子读书不是很用功,学习成绩也不是特别好。当时,两个女儿都正在读大学,房子在按揭,家里经济压力忒大,好在我和妻子都有一份工作,勉强能支撑。像儿子这样的“妈宝”,如果不加以改变,上高中无疑需要陪读,且不要说家庭条件不允许,想想以后上大学总不能也去陪读吧。思来想去,做通了妻子的工作,先让儿子跟班睡大寝室,到餐厅用餐,接受集体寄宿制生活训练。刚放手儿子过寄宿生活,妻子不放心,儿子开始也确实不习惯,好在住宿在本校,妻子隔三岔五让儿子回家换洗衣服,顺便做儿子喜欢吃的,渐渐的儿子适应了寄宿生活。儿子上高中,妻子仍放心不下,想去陪读,儿子却说自己长大了,陪读让他感觉学习“亚历山大”,反而不好。儿子高中三年,一直在校寄宿,自己独立生活,发奋学习,考取一所211大学,现在校读研。今年暑假,一次我们一家子聊天。儿子出乎意料地责怪我和妻子在他读高中时放手不彻底,一有空就去看他,送这送那,打扰他学习时间较多,也让他感觉压力太大。不然的话,他高考会考得更好一些。我和妻子没想到自己“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却“不领情”,还造成了教育上的失误。
好孩子都是夸大的,确实如此。鼓励不仅仅是表象的表扬和赞美,更是对被鼓励者的奖励和激励。我的二女儿从乡下转到县城读初中,对英语特别感兴趣。我便经常鼓励她好好学英语,学好了将来有机会做翻译,带我和她的妈妈出国旅游。这原本是哄她好好学习的话,却激发了二女儿学习英语的热情。恰好那一年,学校聘请了一个外教。在一次全校性的活动上,那个外教邀请学生上台用英语互动,我便鼓励二女儿上台一试。结果二女儿第三个上台互动后,那个外教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地good!good!此后,二女儿学英语的热情更加高涨。我和妻子也一直不断地鼓励,她在家里大声读英语,我和妻子从不嫌烦,也不责备她。自初中升高中,乃至读大学,二女儿的英语成绩都特别好,还拿到了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等级证书。大学毕业,二女儿在外面做了一年多的外贸,真的出国两三次做翻译。去年我和妻子要求二女儿回来考初中英语专业的教师,二女儿不负期望,名列全县首位,比第二名整整多了20多分。教育孩子,父母真的不要吝啬自己的“点赞”。
我和妻子教育孩子,巴掌也从未上过他们的头,在他们的成长中尽可能地给他们多戴“高帽子”,让他们在鼓励中顺利成长。
其实,教育孩子并没有我说的这样简单。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诸如父母的言传身教、陪伴成长、家庭和谐、培养良好习惯和适时地对孩子进行“修枝剪叶”都不可或缺,更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