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志士仁人”及远虑等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孔子非常重视人际交往的处世之道,如何做到不失人和失言;注重人要有远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交友要“友其士之仁者”;提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仍然非常具有启示意义。

1

1

1

【原文】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与他交谈,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聪明的人不失去朋友,也不会说错话。”

【评析】

孔子这段话是谈人际交往的处世之道,非常深刻。人生在世,需要广结人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于个人发展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如果遇到合适的交流对象,就应该主动与之交往,进行积极的沟通,否则就是“失人”,“失人”实际上就是失去一次交流合作的机会。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也许就是失去一次发现人才的机会。反之,对方不是适合自己的交流对象,勉强与之交流,就会不经意间言语有失,造成不太好的效果。

1

2

1

【原文】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

【评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生哲学方面,非常注重外圆内方。外圆,就是儒家的修行、礼仪教化,文质彬彬,谦谦君子,与人交往注重仁义道德,而不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内方,就是内心世界要有人格骨气,要有原则,不媚俗,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阿谀逢迎,不欺上瞒下。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由此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注重做志士仁人,推崇仁义礼智信,虽然通过内在的修行,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但不是退让、保守,也不是安于现状,逆来顺受,而是柔中有刚,具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拥有“杀身成仁”的勇武精神,努力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古以来,“杀身成仁”激励着中华儿女的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颂歌。

1

3

1

【原文】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评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本章中,孔子以此做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实际上就是要求尊重贤者,以贤者为友,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得到贤人的助力,达到“善其事”的目的。

1

4

1

【原文】

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奸邪谄媚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奸邪谄媚的人太危险。”

【评析】

治国离不开为人处世的道理。孔子这里仍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以此启迪颜渊领悟治国之道。夏代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殷代的车子朴实适用,周代的礼帽华美,孔子认为《韶》尽善尽美,优美动听,能够教化百姓乐,可以移风易俗,而郑国的乐曲是靡靡之音,所以要拒绝郑声。在人际交往的原则问题上,孔子认为应该亲君子,远小人,这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治理国家之道。“以正辅人谓之忠,以邪导人谓之佞。”(桓宽:《盐铁论·刺议》)

1

5

1

【原文】

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一字千金,是人生至理名言。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能够从现实出发,着眼未来,目光远大,所以看问题比较长远,认识问题比较有远见,所以,进退自如,有条不紊,非常从容自如,君子坦荡荡。反之,人如果没有远虑,处事和看待问题,目光短浅,两眼只盯着眼前一点蝇头小利,患得患失,因而就容易出现小人长戚戚的悲剧。

1

6

1

【原文】

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评析】

子罕篇已经谈到这句话。孔子在卫国,发现卫灵公轻德好色,对卫灵公不满,因此发出如此感叹。

意大利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说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笔者认为人生在世,应该脱俗,但人生爱美又是人的天性。问题在于,如何处理追求道德与爱美之间的关系?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色貌属于社会美中的外在美,而道德则属于社会美中的内在美。因此,我们应该首先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其次才是人的外在美。

1

7

1

【原文】

15.14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评析】

臧文仲历事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于国于民,尽职尽责。其博学广知而不拘常礼,思想较为开明进步,对鲁国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臧文仲登上鲁国政治舞台的时候,正值齐桓始霸、齐鲁力量对比悬殊,他受命于危乱之际,负斡旋之重任,充分显示出了其军事及外交方面的才能。柳下惠:春秋中期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又名禽,他受封的地名是柳下,惠是他的谥号,所以,人称其为柳下惠。臧氏知其贤而不举,孔子对此不满。

责任编辑:张涛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