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学颜书,为什么黄庭坚写成了这样?

黄庭坚身在黔州时,当时黄庭坚痛戒酒色,除了与黄龙僧人保持书信来往之外,还与云游衲子有许多交游,其中要数与沩山慕哲门下范道人相从最久。迁到戎州之后,黄庭坚不再严守戒律,破除了酒戒,这时的心态才日趋平淡,书法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下面我将例举的字帖就是在那个时期创作的。

首先,我选取了黄庭坚的《发愿文》这本字帖。在研究《发愿文》这本字帖的时候,我发现他与颜真卿的字体十分相似。

翻查黄庭坚的学习经历,他确实学习过颜真卿的书法,但是又做了一一些创新。以下图13,14,15是选自《发愿文》,图16,17,18是选自颜真卿的楷书。

从以上的六幅图片里,首先观察颜真卿的书写风格是上紧下松,字形的结构比较方正。从用笔上看有力挺直。但是黄庭坚在创作这本《发愿文》的时候刻意的把颜真卿字体里较短的笔画改写成了较长的笔画。

除了对颜体的改变以外,黄庭坚也尝试在自己的字体里创新。例如在“捺”的这个笔画的处理上,黄庭坚繁复使用了“提按”的书写方法,使得小小的一个笔画变的丰富了起来。

整体的字形结构上黄庭坚还是采用了中宫收紧,四周发散的方法,把“撇、捺”都刻意的舒展开。从书写的情绪上比起颜体黄庭坚书写的更加随性,特别是长笔画,更加富有变化。虽说在《发愿文》里仍旧能找的到颜体的痕迹,但是此时的黄山谷已经渐渐揣摩出了一点独特的书写风格。

除了《发愿文》这本字帖以外,还有另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字帖——《华严疏》,在这本字帖中与《发愿文》相比,在结字方面也有相似的变化。虽然无法考证这两本字帖的具体创作年份,但是在内容和书风上可以看出他们应该创作于相近的时期。

黄庭坚是当时著名的禅门居士,这是当时的文人都街知巷闻的。而华严琉这本字帖就是黄庭坚用来送给当时化缘的僧人用来换取银两的。这首诗叙述的是黄庭坚与较下层的僧人之间发生的事情。以下图19是《华严疏》的局部图片。

图19《华严疏》局部
首先从这张《华严疏》的局部图上研究他的整体布局。从布局上看,在创作行楷的时候,黄庭坚已经能摆脱之前“中规中矩”的格局,在创作过程中,他有意拉长部分笔画,让整幅作品有可以“透气”的地方。而在字体的布局上,呈现出错落分明的感觉,时而紧凑,时而松弛,但又不会有凌乱的感觉。
从整幅作品的布局上我认为有点“落于俗套”,没有什么新意。而这点黄庭坚自己也意识到了,他曾经用“韵俗”这一词来概括这种“俗套”。他在许多的书论和跋文中都有提及过,如他在《钟离跋尾》中说道“盖用笔不测离”,而这里论述的就是指“笔俗”;而在《黄庭坚全集·正集》卷四《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中说道“去骚甚远文气卑,画虎不成书势俗”,这里说的就是“势俗”,因此他之后的作品中一直在寻求如何能“脱俗”。
单从这幅作品来看,虽说是行楷,但是气息连贯,可以说一贯而下,意韵通畅,但是这也是我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瓶颈。
在临摹的过程中,我可以较好的把握字里行间的气息连接,但是当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就会呈现出逐字逐句的断裂。就单独的字体来看,还有几分相似,但是连贯起来就缺乏衔接的感觉。在研究黄庭坚的行楷的过程中,也为我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参考范本。
在看了《华严疏》的整体风格以外,我想选取了(华严疏》中的部分字(图20,21)与颜真卿的字(图22,23)进行比较。
虽然只选取了四张图片,但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我发现黄庭坚在学习颜真卿的行楷的过程中,再一次进行了创新。
之前在《发愿文》的书写过程中,黄庭坚刻意的把颜真卿原来较短的笔画拉长,而在《华严疏》中,我认为他还把颜体中较长的笔画缩短了,使得字体变得更加的瘦长。
无论是楷书,还是行楷,黄庭坚都偏爱于瘦长型的字形构架,这是非常明显的。除了对前人的书体进行改变创新以外,黄庭坚也对自己的字体进行改变。
以下我将比较《发愿文》(图24)与《华严疏》(图25)这两本字帖的局部,虽然是在相近时期创作的,但是在风格上也有略微的变化。
《发愿文》局部
《华严疏》局部
从图来看,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相近,但是在创作的风格上还是有一点不同的。
从《发愿文》来看,整篇作品在书写过程中显得比较随意,没有过多的刻意揣摩具体的字形结构,而是尽量的脱离前人的书风,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但是《华严疏》给人的感觉却不同。
整体结字比较工整,在故意拉长部分笔画的同时,在布局上有刻意错开的感觉。而这种变化在后面我要例举的另一本字帖《宋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图26)中,也会再详细论述。
《宋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
这本字帖从创作的风格上看与之前提到的《发愿文》和《华严琉》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这本《宋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从单独的结字上看比较工整,没有非常多的变化。但是在用笔上还是有黄庭坚的特色的。在与“横折”相关的笔画里,黄庭坚故意把“折角”写的比较夸张,给人种“耸肩”的感觉。
每个转折都非常有力,尖挺。但是在较长的“横钩”等笔画中,他又写的相对比较随意,比较圆润。而“横”画的加强和突出在这本字帖中也显现的非常明显,这也成为黄庭坚整个书风中比较主要的一种书写风格。从这本字帖的整体上看,几乎每个字都有微微向右上倾斜的感觉,但是又不失稳重。
因为这本字帖是本草稿,所以其中有多处改动过的痕迹,但是就整幅字的气息上来看,我觉得还是有多处气息不畅的地方。在整幅作品的布局上看,黄庭坚虽然刻意的采取了错位的书写方法,使得要整体上看似形式更多变,但是也是因此显得气韵略有不畅通。在书写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是草稿的缘故,黄庭坚并没有过多的注意行文之间的流畅感,这也是他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一直在纠正改进的地方。
以上例举的三本字帖都是黄庭坚中期创作的行楷的代表作品,从这三本字帖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庭坚确实一直在寻求突破,也一直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自己独有的书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