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石门关
石门关是有一点特别的,它并非处于某种交界或某个边陲。
其在今之陕西旬邑石门关村一带。
子午岭向南冲激,势大遇阻,遂起伏盘错,顶点海拔1885米,而余脉则凝结为石门山。林壑蔚然,草坡望之如茵,履之如茵,坐之如茵,卧之如茵,也念之如茵。
不知道什么时候,石门山的一段悬崖彻底断开,对峙如门,遂为石门关。
方志有云:“石门山,亦名尧门,尧凿之以泄洪水。”不过这个故事演变为尧凿山为门,从而有了石门关。
公元前364年,秦晋相争,曾经战于石门山。也许彼此是小打,所以影响并不大。
赋予石门关以军事意义的,应该是秦直道。没有秦始皇下令,秦直道当然也难以开辟。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215年,有卢生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难矣哉,未能觅得祖龙想要的药,不过倒是发现了一册图书,便献上了。其中一言曰:“灭秦者,胡也。”秦始皇又惊诧,又恼怒,遂遣将军蒙恬率兵30万征伐匈奴。胡,此情此境,指的是匈奴。秦军强劲,竟一举驱逐匈奴过了黄河。秦军夺得黄河以南的土地,包括今之宁夏灵武至内蒙古杭锦后旗以南。秦军乘胜追击,逾越黄河,又夺得阴山以南的土地。为防御匈奴,在各个道津筑了亭障。公元前213年大建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袤延万里。到公元前212年,秦军及芸芸徒役,又堑山湮谷,急修直道。其从九原郡,今之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孟家梁古城,或三顶帐房古城,或麻池古城,到秦林光宫,汉甘泉宫,今之陕西淳化凉武帝村,大约1400里。
秦直道穿石门关而过,石门关就留在了世界上,留在了陕西,留在了关中。
夏天的阳光几近直射,不过渭河北岸山耸峁隆,野风起于高原。风从一片土地吹到另一片土地,遂生爽朗畅快之感。
石门山究竟是什么形势?我来了,要看一看它。
既然秦直道穿石门关而去,我便踏着秦直道前往。也许是做了手脚,或是经过了化妆,一种原始的气息已经消失了,这令我颇为扫兴。所标识的秦直道,固然在峻岭之间,不过它宽阔、平坦,中间凸,两边低,太规整,太漂亮。路上没有丛莽,只露着星星点点的草。细碎的石子洒在路上,不像两千年或两百年的石子,甚至不像二十年的石子,是毫无包浆的。尤其在秦直道两边置有粗劣的雕塑,马呀、车呀、剑呀、将军呀,不仅材质差,艺术更差,十足地弄巧成拙。几面旌旗迎风就动,背风就静,真是假得可以翻天覆地了。唯秦直道周围的峻岭还保持着自然的样子,是壑是岩,皆从蓬篙之中窜出参差向上的杂木。
希望通过旅游产生利润也是能理解的,然而不可以不尊重历史遗产。随意改变秦直道的面目,也许算不上艺术,更算不上科学吧!
石门关之间有一条沥青路,是在秦直道的基础上铺砌而成的,可以行人,也可以行车。从陕西耀州或陕西淳化的方向走过石门关,我并不觉得奇险,甚至感到这里平平常常。然而一旦走过石门关,回头仰望,遂见蓝天之下,峭壁分裂,导致为巨大的缺口。没有这个缺口,便不得行人,也不得行车。我不禁轻念着:“石门关!石门关!”
斜向一边的峭壁雄浑岨固,而白云则如棉花似地浮动在绝顶的树枝上。立面发褐,多有风化,甚至蚀成了蜂窝状和几何状。缝隙渗水,或凝为黑渍,或锈为青苔。几只鸟从动的一柯飞到静的一柯,鸣啼不止,起落不定,表现了足够的从容和喜悦。和平不仅是人类之福,也是鸟类之福。当秦兵开过石门关之际,不知道这里是否有鸟?如果鸟害怕,跑了,它们会栖息于何处?如果鸟不退出自己的园地,它们恐惧吗?它们会是什么状态?
倾向另一边的峭壁巉剥尖刻,横现锐角,纵呈剑梭,似有必插宇宙之心的力量。树枝挑白云,白云撩树枝,遂使绝顶颇为壮丽。
朋友说:“扶苏庙在巅峰。”
我顺着朋友所指的巅峰看过去,发现了几间房,问:“它是扶苏庙?”
有几个方士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未果,都消失了。觅药不是服务,要花费大量钱财的。方士选择逃亡,是相信秦始皇属于刚戾贪婪的主,不能给这样的主工作。这便惹恼了秦始皇,并迁怒于整个儒生,坑杀了460余。
扶苏是长子,忧患此举将引起反感,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长子的善意也让秦始皇气愤,便命扶苏至上郡,监督将军蒙恬。上郡大约包括今之陕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是抵抗匈奴的前线。上郡的治所在绥州,今之陕西绥德一带。
秦始皇巡狩天下,到处刻石,颂扬自己的功德。其周游四方,也有成仙之求。他身体还硬朗,没有想到死。死往往是突然降临的。
公元前210年,他走到平原津,今之山东平原西南的黄河渡口,觉得不适,实际上是病了。对秦始皇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所以凡大臣没有谁敢讨论死的。不过病越来越重,已经临终了。他知道问题严峻,便赐书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以这样的遗嘱给长子,意味着扶苏是太子,祖龙驾崩,扶苏可以即皇帝位。
赵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之务。他有鬼,遂压下了秦始皇所赐扶苏之书,以伺机而动。
秦始皇走到沙丘,今之河北广宗大平台村以南,挣扎了一下,就停止了呼吸。秦始皇的随行有三陪扈:少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赵高。李斯愁扶苏异动,也愁天下骚乱,主张秘不发丧,以尸巡狩。赵高有鬼,鬼在准备擅权。他曾经教胡亥判案断狱,基于此,他和胡亥感情颇近,也渐渐掌握了胡亥。他又对李斯分析,扶苏即皇帝位,必重用蒙恬,不仅你李斯丧位,而且祸及你李斯的子孙。李斯略一掂量,便向赵高屈服了。
赵高的剧本是:伪造秦始皇所给丞相李斯之诏,立胡亥为太子;伪造秦始皇赐扶苏之书,批评长子无功,有怨,不孝,让其以剑自杀;指责蒙恬不忠,令蒙恬向裨将王离交出兵权,命其自杀。胡亥和李斯同意赵高的剧本,戏就开演了。
赐扶苏之书,由胡亥的使臣送给扶苏。扶苏感觉困惑,难免怀疑,然而出于忠,还是自杀了。蒙恬不愿意随便自杀,使臣就呼吏卒囚禁了蒙恬。使臣回去汇报了情况,胡亥、李斯和赵高皆喜。
戏便继续:辒辌车载尸巡狩,走到了九原郡,今之内蒙古包头九原区一带。由此上秦直道,南下,返咸阳。一旦安全,立即发丧于朝野,宣布太子胡亥即皇帝位,为秦二世皇帝。
不愧是秦始皇,其生不走秦直道,死走之,非凡也!
秦二世无能,而赵高则用事。赵高惧蒙恬,不仅诛蒙恬之弟蒙毅,而且派使臣至阳周,今之陕西靖边杨桥畔镇一带逼蒙恬自杀。无奈,蒙恬吞药而亡。
顷有陈胜反秦,随之天下反秦。赵高竟当了丞相,达到了擅权的目的。他逼秦二世自杀,以秦地缩小,称皇帝已经不宜,遂立子婴为秦王。子婴用计干掉了赵高,诛赵高三族,并在咸阳示众。厉害,可惜迟了。刘邦来了,子婴不得不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投降。
秦始皇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不料其子孙的结局竟是这样凄惨!
朋友说:“扶苏庙虽然在高处,仍有路可以上。”
我说:“不上了。”
看起来司马迁对扶苏颇有好感,他说:“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从而奋士。”世人受了司马迁的影响,对扶苏也产生了好感,而且同情他,推崇他,在石门关另一边的绝顶之上选坪造庙,以祭祀他。祭祀若以唐开始计,也有一千余年了,若以汉开始计,更有两千余年了。
对扶苏的好感,源于他规劝秦始皇不可坑杀儒生。实际上扶苏和秦始皇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要由始皇帝传之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只不过他们父子所传之路线不同而已。希望扶苏厚待儒生,怜悯或帮助黔首,也许会失望的。谁也不敢保证扶苏当了皇帝,将如何御民!关键是,扶苏的御民之术毕竟是由他的立场决定的。扶苏的性格和道德,对自己的御民之术仅有微调的作用。当然我也不反对祭祀扶苏,祭祀者自有祭祀者的道理,也有其权利,我怎么可以反对呢!我只是觉得,秦始皇和扶苏的血是一个脉,秦始皇恶,扶苏能善多少。
秦直道在汉军征伐匈奴的日子显示了自己的价值。公元前127年,汉将军卫青从云中郡发兵,李息从代郡发兵,共奔高阙打匈奴,并西至符离,斩获匈奴数千,收复了黄河以南为匈奴所占之地,随之置朔方郡和五原郡。汉五原郡,就是在秦九原郡基础上所设。汉武帝还在公元前110年率军18万骑,从甘泉宫一带兴师,向北,走秦直道,出长城,再向北,登单于台,威震匈奴。返甘泉宫,应该仍行秦直道。也许司马迁就跟着汉武帝,这样,他才有机会看到秦长城附近的亭障。
实际上自秦至唐,秦直道始终具备军事意义。这种交通路线,显然有利于发兵和巡狩。宋以后废弃了秦直道,是因为王朝从关中消失了。
阳光直射着石门关,也直射着我。当此之际,我仍默咏了刘羽的这一首诗。刘羽是十五世纪的进士,其诗因袭了先贤的趣味和理念。
朗诵也罢,浅诵也罢,并不意味着认同它,或是接受它。
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四日草创,二〇二〇年六月四日定稿,窄门堡
原载《延河》2020年11期
(作者简介:朱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写作协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主任。有30多种散文版本行世,具代表性的有《西楼红叶》《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人生的爱与智》《关中是中国的院子》《长安是中国的心》等。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选集。获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