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岛被端背后:愈演愈烈的隐私安全问题与业务员的焦虑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信息时代,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在为企业、政府提供提供现代化的支撑资源和工具的同时,也使得用户的隐私问题逐渐成为焦点。虽然现在用户数据泄露的事情并不少见,但此类事件每次发生还是会很多担忧与讨论,我们谁也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下一个数据泄露的受害者。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过程中,用户隐私安全问题也在逐渐暴露出来。今年的5月26日,保险电子商务平台“保险岛”因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被警方抓获,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历时10个月,保险岛一百余人被抓获
早在2019年7月,保险岛就引起了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警方的注意。渑池县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一位自称黄某某的郑州某公司职员,通过微信聊天方式,向他人推销包含客户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的保险准客户资料,并出售可以获取客户个人信息的“保险岛”APP。
案发后,三门峡市、渑池县两级公安机关成立了专案组进行侦查。经过10个月的深入调查,警方查明了黄某某所属公司层层分级、结构严密--公司通过技术部门开发“保险岛”APP获取用户信息,并有专门的推广部门负责APP的推广,以掌握更多有保险购买意向的客户信息。随后,销售部门将获取到的个人信息出售给保险代理人以达到盈利目的。
2020年5月26日,渑池县公安局组成的抓捕组终于打掉了这一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一百余人,其中,公司几个主要负责人也已经被刑事拘留。
保观登录了保险岛的官网及APP,都已经没有在正常运营,拨打保险岛的客服电话无法接通,其公众号自5月26日以来也没有继续更新。从这些迹象判断,保险岛现在已经停止了经营。
保险岛是何来头
相信一些保险代理人对保险岛并不陌生。
保险岛主体公司为郑州易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保网络”),成立于2013年,位于郑州市高新区。2015年初,保险岛完成了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未披露。
目前,易保网络注册资金200万元,股权结构为:大股东李超旭持股65%,同时李超旭也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穿透来看为易保网络实际控制人。其他股东包括:西藏兰尼文化传媒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2%,邢柏远持股8%,陈睿持股5%。而西藏兰尼文化的股东包括李超旭、邢柏远及陈睿三人。
2013年,保险岛的行业咨询平台正式上线,采用“互联网+保险”的模式,是保险行业内较早将互联网与服务相结合的创业企业,目标是为保险代理人提供展业、交流的平台,同时为C端客户提供保险咨询服务。
从易保网络可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来看,我们可以将其看作联系、对接C端用户与保险代理人的中介平台。其中,“保险岛”APP是面向投保人的购险服务APP,集中了多种保险产品,有产品对比、保险私人定制、风险评估、理赔协助等一站式服务项目。
除此之外,易保网络为保险代理人推出了“保险助手”APP,提供综合展业服务。目前该软件也已停止正常运营。
然而,尽管包裹了保险科技的外壳,易保网络的主要变现途径还是贩卖客户信息--为C端用户提供的种种服务目的是为了沉淀更多的用户信息、数据,但要讲这些潜在用户真正转化为成交用户,流程长,成本也较高。与之相比,把质量参差不齐的客户线索卖给急需用户的保险业务员成了一条捷径。
保险岛的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来看,可以说易保网络算比较典型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盈利模式。
一方面,它通过“保险岛”品牌大量获取C端用户信息,积累流量,投保人可以免费获取保险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打着提供客户线索的旗号向急需客户的保险代理人收费。
根据易保网络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1月,保险岛各类注册用户1200万人,日活跃用户150余万人次;累计服务代理人650万人,促成了260多万张保单,促成保障金额5100亿元,累计解决投保难题3600多万次”。
当然,我们对这些数据中所含的水分存疑,但大家可以一起直观地看一看,保险岛此前在获取C端流量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
保险岛的“互联网+保险”模式通过线上获客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整个保险行业来看,各种内容平台正逐渐成为线上获客的主要方式之一,互联网业务起步较早的保险岛也深谙此道。
除了网页和APP外,保险岛在公众号、微博、抖音等主要平台都开通了账号。其中,保险岛公众号的预估活跃用户数有近11万人,在中国保险报与新榜联合推出的保险业媒体及网站排行榜上,保险岛也进入了前十名。
短视频方面,保险岛2018年5月就进军了抖音,账号为“易保科技”,目前粉丝量达到40.5万。这个账号中间多次更换出镜人,最新数据表现较之前期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客户对于几乎所有代理人来说都是最稀缺的资源,C端粉丝量的表现就是保险岛与代理人谈判时最大的砝码。
本次保险岛团队被捕是由于泄露用户数据,但对于购买了保险岛服务的很多代理人来说,也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回报。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每个代理人要缴纳2880元到7880元不等的费用,以获得不同数量的客户资源,但实际客户的质量却并不尽如人意。例如,有购买过保险岛服务的代理人反映,合同中本是约定保险岛提供“12个高意向用户”,但实际得到的用户质量却并不高。
此外,还有一些代理人反映,部分客户的电话号码甚至是空号,或者是已经购买过保险的客户。以此来计算,代理人获取单个客户线索的平均价格可能达到几百元,并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养客成本并不便宜。
虽然保险岛在互联网保险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游走在法律、监管的边缘,甚至触碰红线,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保险岛被端,从多个方面都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一方面,在保险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用户隐私。虽然各种应用程序超越权限收集用户数据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而且用户数据对于刻画精准的用户画像、把我用户喜好至关重要,但一旦越界,很容易被别有所图的开发商、机构利用,进行非法牟利。
保险岛通过非法贩卖用户信息牟利的方式尽管可以实现短期内的快速变现,但长期来看,无论是对其自身还是整个行业而言都会造成不小的伤害。用户的信任是保险业务的核心基础,如果让用户对其隐私安全都不能放心,何来信任?
不过,经过多年的蒙眼狂奔,从去年年底开始,移动互联网开始逐渐受到监管力度颇具规模和力度的整顿。
去年12月,工信部点名了41款常用APP,包括QQ、36Kr、闪送等,因为他们存在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
在这一批通报后,有3款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的APP被最终下架。
今年1月,工信部又点名了拉钩招聘、瑞幸咖啡等15款APP;5月,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通知,因为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而点名16款APP,当当、e代驾、Wifi管家等在列。可以预见,监管层面对用户隐私的保护会越来越严格。
另一方面,保险岛主要通过保险代理人付费购买意向客户信息而变现,不仅侵犯了普通消费者的权益,也欺骗了不少代理人。很多保险代理人花费了上千元,得到的几乎都是无效的客户线索。
一些朋友可能对这一套路觉得有些眼熟--去年4月,从事同类业务的厦门齐保网因为以推广业务为名进行诈骗,被收到被骗代理人报案的厦门警方抓获,37名骨干人员被捕。
齐保网宣称可以为代理人提供微信营销服务进行“增员”和“展业”,以及打造个人品牌形象。代理人交一年6880元、两年12800元的会员费,齐保网会定期推送优质保险客户资源。
然而,在代理人支付会员费后,却迟迟没有收到推荐的客户资源,或者收到无效、错误的客户线索。原来,为了欺骗代理人,齐保网伪造了大量的投保客户。而在向代理人销售的过程中,其销售人员经常在朋友圈晒出客户卖出保险签单的照片,以增加可信度,但这些照片也多是通过软件合成的。
到齐保网被捕,已经有3000多名代理人落入了“圈套”,诈骗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
客户、流量对几乎所有行业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在保险行业更是稀缺。对于齐保网、保险岛类的平台,很多情况下,获取代理人资源很快很容易,难点还是在于C端保险客户的挖掘。获取潜在客户线索的速度赶不上合作代理人增长的数量,而收入又是来源于急需客户资源的代理人,为了这台机器能继续运转下去,便出现了提供假线索、非法贩卖用户信息等乱象。
可以理解代理人展业的压力,但千万不能挑战底线,无论对于代理人还是想从代理人身上赚钱的人来说,都是如此。
过去几年,互联网保险经历了飞速的增长,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现在正在向更规范、用户友好的方向发展。有诸如齐保网、保险岛之类的前车之鉴,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对行业抱存敬畏之心,一起创造一个更健康、可持续的行业环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