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真正伟大的人有什么品质

///

08/30  2021

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真正伟大的人有什么品质?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我们继续分享《孟子》第六篇《孟子·告子》,《孟子·告子》一篇的内容非常多,思想性也非常强。我们很多耳熟能详的金句都是来自这一篇内容:

比如“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比如“食色性也”

比如“仁义礼智”

比如“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

前面一期内容,我们分享了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告子认为,人性本无善恶,告子意思是说人性可善可恶;而孟子坚定地认为,人性中有善的本能,“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性的善良,就像水会往下流一样自然。

这一篇里面,孟子除了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还讨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仁义。那什么是“仁”和“义”呢?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说,仁就是要保持本心,义就是人要走正路。放弃这条正路不走,丧失了本心,这都是非常可怜的。一个人,鸡和狗走失了,知道去寻找;但是人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我们学习和求知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回丢失的本心,真实的自我。孟子这一段对人性描述非常深刻,也鼓励我们积极追求自我的本真。

关于如何活出真正的自我,孟子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论述。孟子说,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平凡的人,有什么差别?“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说,如果一个人顺从自己的耳鼻口的本能,那么就会成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所谓“食色性也”,这些都是人的本能和欲望,我们的器官不会思考,会被外物所蒙蔽,如果你只满足这些本能,不去思考和反思,那么你就只能注定是一个平凡的人。

而相反,如果一个人能顺从自己的内心,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内心和耳鼻口这些外在的感官是不一样,眼耳鼻这些外在的感官不能思考,而内心是会思考和觉悟的,所谓“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而不得之”。所以,用心反省和思考,才能避免成为一个普通人,而成为一个德行兼备伟大的人。孟子的思想朴实而深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其实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我们经常说,要遵从你的内心,才能做真实的自己,大家可能有误解,遵从内心不就是随心所欲吗?当然不是,随心所欲只是满足了你其他感官的欲望而已。孟子将这两种本能做出了区分,一种是不会思考的身体的本能,这种本能只满足于感官的欲望;另外一种是会思考的内心,而我们真正应该遵从的是你会思考的自我,而不是那个为了满足感官欲望的自我。

乔布斯曾经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其实活出真正的自我,其实并不容易,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很多本能的欲望做斗争。告子说“食色,性也”,对美食和性的需求,是每个人的天性,但这些只是作为动物的本能,真正区分人类和其他物种的,是人有思考的本能。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俗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变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著名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出自孟子《告子》这一篇文章,熊掌比鱼更加珍贵,如果真的只能取其一的话,那当然是熊掌了。孟子说,鱼就是我们生存的本能,而熊掌就是我们义行的本能,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兼顾,那么就要舍生取义了。每个人都渴望生存而厌恶死亡,如果你把生存放到第一位,那么为了生存你就会无所不用其极。但是生命中,有的东西比生存更重要,比死亡更可怕。

孟子说,一个人快要饿死了,这个时候,一筐饭,一碗汤可以让他活下去。但是如果别人是吆喝着施舍给你的,或者用脚踩过了再施与给你,你还会要吗?

平凡的人和伟大的人真正区别就在这里,平凡的人把生存放到第一位,而真正伟大的人不是,他们可以做到“舍生取义”。

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其实正是我们无数的革命先辈 “舍生取义”换来的,舍生取义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实践,一种民族精神,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小播读书

微信号 :xiaobodushu

今日头条:小播读书

抖音快手:小播读书

(0)

相关推荐

  • 《鱼我所欲也 》详解

    <鱼我所欲也 >详解 1①鱼,我所欲(所要的,所喜欢的)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舍(舍去)鱼而取(选取)熊掌者也.生(生命),亦我所欲也,义(道义.正义),亦我所欲 ...

  • 孟子告子章句下

    告子章句下 本篇包括政治.战争.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的治国问题,也包括教育.历史.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著名的一章.全篇原文共16章,本书选10章. 怎 ...

  • 孟子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上 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原文共20章, ...

  • 篇六:《孟子•告子章句下》赏析(12.1—12.16)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政治.战争.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的治国问题,也包括教育.历史.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著名的一章.全篇原文共16章. [孟子·告子章 ...

  • 篇六:《孟子•告子章句上》赏析(11.1—11.20)

    [本篇引语] 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 ...

  • 孟子日课008丨 人长大了,心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人长大了,心为何却变得越来越冷漠,缺乏同情心.欢迎你留言交流.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 ...

  • 孟子日课044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44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 ...

  • 孟子日课099丨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99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 ...

  • 孟子日课106丨人之成长蜕变,非一朝一夕之功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06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 ...

  • 孟子日课120丨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20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21>) 孟子说: 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学习贵在自修,其病在于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