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作家 || 吴 朝:八廓街上(西藏游记)
八廓街上
吴朝
西藏自古便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奔这句千年古谚,我们也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且不说,更是为了见证一直相信的--爱。
传说是这样的: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澄澈如镜的湖,松赞干布当年曾在此湖畔向尼泊尔国的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造佛殿,孰料戒指恰落湖中,湖面顷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又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以千只白羊驮土建寺的浩大工程开始了。
这传说的美丽引人无限遐想,既有遐想,又有这身临其境的机缘,于是,我们来了。
转经,可以说是整个西藏独有的一道人文景观了,而在拉萨城,围着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转经,则为“中圈”,也就是“八廓”,绕大昭寺一周的这条古老而又现代的街市,就是那驰名中外的--八廓街。
初入圣城的我们,却一点也不认生,从布达拉广场,我们一致坚定地要去千年古寺,来个“踏古寻佛”,拒绝了满拉萨城的人力三轮,拒绝了一辆辆热情的出租,也拒绝了不算拥挤的公交车。她说:我们要用脚步,一步一步去走,去丈量,布达拉与大昭寺之间的距离。
一路向东,向着日出的地方,一步一步,牵着手去寻找那金顶之光。约莫半小时,没有乏累,有的只是满心的好奇和欢喜;没有与擦肩而过的所有人之间的陌生,有的只是会心地微笑致意;没有被日光城最暴烈的紫外线灼伤,有的只是一心向佛、一心朝圣的肃穆与虔诚。
到了,终于到了,右手边那棵虬枝盘曲的千年之柳,就是文成公主当年手植的“公主柳”,脚下的街,全是采用纯手工打磨的石块铺筑;街心那座巨型的香炉,常年累月地香火氤氲;待我们走至近前,细细观摩这炉壁之上的图文,似有汉文,亦有藏文,听近旁一位老者说,还有印度梵文和尼泊尔语,听到于此,只见她眼里的惊叹,直逗得我拉着她的手向炉壁无限接近,吓得她一个劲地跺脚。
“我们来到了八廓街上,我得送你一份礼物。”我带着神秘的语气说。
“啥礼物?难道你是想把这尊香炉买回去送我?哈哈,让我持斋念佛、遁入空门?”
“非也,非也。我现在就带你去看看那位痴情僧,那位藏族最为有名的大诗人。”
“仓央嘉措?他在哪里?他在这里?他还活着?不是吧!不是吧!”她有些激动又有些兴奋地跳了起来。
“对,是他,就是他!”我拉着她,在这转经、磕长头和参观旅游的人山人海之中,奋力地奔跑起来......
那一幢异于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墙体红白色的、用黄颜料涂就的二层小楼,位于八廓街的东南角上,与整条街显得格格不入,此时的它,就在我们面前如此突兀地矗立着,是一座酒馆,一座叫做“玛吉阿米”的酒馆。
我们驻步了,未曾踏进,只在心里默念着那首经久传唱的美丽诗篇《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年轻姑娘面容/渐渐浮现心上/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
我们是俗世之人,我们是这世间微乎其微的两粒尘埃,我们平凡如草如木如蚂蚁,怎敢去惊扰了大师这如茶如禅的好梦?!
只有仰望,唯有倾听,立于窗下聆听这佛国与红尘之间,最美的悄悄情话。
踏轻脚步,牵起手,静静地溜掉......
顺转经道这条被称之为“圣路”的青石街,绕晚霞陪伴下的大昭寺金顶,开始转经。
年老的,尚幼的,年轻貌美的,还有那衣衫褴褛的,满脸欢喜的还有那一脸平静的,几乎所有来至八廓街上的人,此时此刻,都成了一个个小沙弥,我们一前一后,转着那金色的经筒,持颂着六字真言,从左往右,从前往后,整整一圈。
此时的大昭寺广场,人是越发地多了起来,戴牛皮手套,裹羊皮护膝,护牛皮的护额,踩在这滑磨如油的青石圣路,一步一叩首地,向着这供奉释迦牟尼十二岁金身的大昭古寺参拜......绵绵不绝,浩浩荡荡......
因已黄昏,大昭寺早已闭门谢绝参观,我们就着转经的圣路一圈之后,又扶着那高耸入云的经幡桅杆,在夕阳下,合影留念。
在左首紧挨着清朝驻藏大臣衙门的一家名为“凤翼”的手工艺店,选购了一对绿松石的挂坠,这也是我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
趁夕阳未尽,在一家旅行社,就着洒铺金阳的桌前,郑重地把一张张西藏特色风情的明信片,一笔一划地写上祝福,投进那只绿如松石的邮筒......
愿祝福早日抵达,抵达我们的每一个黎明或是黄昏,抵达我们每一个人最纯最寂静的心底。
《鹊桥会》
月亮
躲进云朵里
静静地偷听着
我们的誓言
星星
聚会在你我身边
默默地祈愿
喜鹊
衔来树枝花瓣
把迢迢银河铺满
那清澈见底的湖
倒影你深情的眸
你的笑靥
像河里盛放的莲
荡漾在我小小的心田
我把两颗剔透的心
串成一串
挂在我们一起搭就的
那棵葡萄架沿
我只想
在每一个静谧的夜晚
能相守在你的身边
不管是繁华的天上
抑或是
这平凡的人间
丙申七月十四日于藏南
戊戌十月十五日改定于黔
【作者简介】吴朝,笔名漠溟树,88年生于陕西乾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杨凌区作协会员。
往期精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