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事”征文 || 高改荣:唱大戏

陈闲珍摄影  迎风飘扬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 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 ,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

  

  反反复复听《贵妃醉酒》,咿咿呀呀跟着唱。一句“奴似嫦娥离月宫”凄婉哀怨让我欲罢不能。

  

  或许,我灵魂深处真的隐藏着一个小戏子吧?

  

  我小时候属于表面乖巧的那种小孩,身小力怯,却并不意味着不折腾,我的折腾属于默不作声式的。比如,我会把大戏台子搭在自家炕上。

  

  爸在外地,妈整天要下地干活,她一走,家里自然就成了小孩儿们的天下了。等姐姐去镇上上学后,我顺理成章成了家里的“王”。我不喜欢爬高上低太费力气的活动,我更青睐“有内涵”的活动,比如,唱大戏!

  

  秦晋相交之地,我们那一带逢年过节唱的戏都是山西梆子。农人追星自有特点,那就是戏剧名角,那时农人和流行歌曲的距离不止十万八千里,但《算粮》《打金枝》这样的名剧,村里却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意,上前去劝一劝驸马爱婿,劝驸马你休发少年的脾气,国母我爱女儿更疼女婿……春夏之交是一年里唱戏最频繁的时候,各村各庙都要敬神祭祀,或者祈雨祝祷,周围远近的戏都撵着看完一遍,村子里才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冷清,可戏曲的余韵却久久不散。

  

  “咱们唱戏吧!”盖窑洞、捏泥人这些游戏玩腻了,总要有创新才行。我就是那个“点子公司”的负责人。

  

  自然一呼百应。

  

  唱戏需要的条件可太多了。服装好说,大人们的衣裳我们穿上去宽袍大袖的正好满足甩水袖的需要。化妆比较考验人,但大门两侧柱子上残留的红春联能帮大忙——要红脸蛋,那就把红纸剪成圆形,往脸蛋上一贴就好,粘贴应该用水,但我的“演员们”大多是用唾沫解决问题的,省事啊。头上插着各种忽忽闪闪的东西,实在不行,软软的柳树枝条也能起到类似流苏的作用。鸡毛掸子插在“赵云”“呼延赞”们的背上,雄赳赳气昂昂的英雄气概丝毫不受影响。

  

  难度最大的是戏台子。没有戏台子唱什么戏啊——大门口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左右有隔档,但院子是几家人共有的,人来人往总是影响我们演出,这是个问题——试想,正要“打金枝”呢,突然一个大人扛着一把锨推门而入,舞台气氛瞬间全被破坏掉了。演员们和我这位导演都很苦恼。得要换个地方,才能把这一折子戏唱完啊。

  

  我家没人。敢不敢换到我家里去呢?炕上更合适当戏台子,因为炕楞正上方横扯了一根细细的铁丝,平时搭衣服、毛巾,现在把一块大床单搭在铁丝上,这不正是幕布吗?幕布缓缓拉开,“金枝”和“驸马爷郭嗳”就扭扭嗒嗒出来了……记不清最终是什么让我豁出去了,要知道我妈发怒的后果非常严重,经常打顺手了,姊妹几个会一起挨打。我想,我大概是太想唱大戏了吧,根本没顾上想这事情的后果。

  

  我在炕下指手画脚,忙得不亦乐乎,演员们在炕上(台上)听我调遣——甩水袖,走小碎步,对,要飘起来……红脸蛋快要掉下来了,赶紧重新贴上,“郭子仪”背后的“旗子”也歪了……哎哟,负责跑堂的人手不够了,我得赶紧上炕“救场”啊!不用说,我家的锅碗瓢盆早已全都上场作了乐器,叮叮当当,家里十足的一个戏场!

  

  这一场大戏唱得真叫过瘾,我是导演,还是剧务,更要不时上台“救场”。在我看来,这一台戏简直可以和“晋剧皇后王爱爱”主演的《打金枝》相媲美了。小时候常听人说,谁谁家的女子被戏班选走了,唱小旦,唱花旦,遗憾自己长得丑陋瘦小没机会参选,这一次的瘾,过得可真足啊!

  

  过瘾的后果也不难想象——妈从地里回来,吃不上一口热饭喝不上一口热水,再一看家里似被土匪翻过的样子,连踢带打,把我们姐弟三人一齐美美收拾了一顿。这时,“戏场”内外只剩下一片哭叫声了……

  

  那以后,我再也没在家里唱过大戏。所幸骨子里爱听戏,尤其是爱听晋剧的爱好还一直在。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面链接

《西北作家》招募第四批签约作家

“西北作家”首届原创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西北作家 || 朱文杰:《老三届采访手记》之知青之花

西北作家 || 陈忠武:马家坪的冬天(散文)

西北作家 || 王炜:伤怀杜公祠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37】杨亚贵:老丧(小小说)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36】宋甚葶:爱的痕迹(外一首)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35】倪涛:乾陵与盛唐气象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34】张建华:1508(小说)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33】戈壁老王:扶  贫(诗歌)

“童年故事”征文 || 赵丰:打陀螺

“童年故事”征文 || 胡艳艳:偷看课外书

“童年故事”征文 || 杨俊富:童真

“童年故事”征文 || 江南一飘:往事悠悠

“童年故事”征文 || 杜登龙:豌豆飘香的童年

(0)

相关推荐

  • 看不厌的探母,爱不够的公主

    今天是国庆长假第三天, 沪上微热,天气晴朗,蓝天白云, 马路两旁挂满了鲜红的国旗, 庄严神圣. 大家出门游览观光, 到处都是节日祥和景象. 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京昆群英会",国庆七天 ...

  • 南通与黄梅戏的不解之缘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 ...

  • 春节印记|过大年 唱大戏

    春节那几天,人们忙着走亲访友,平常忙于工作或农活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凑在一起"东家长,李家短"地拉着呱,有说不完的家常话,没时间开展娱乐活动."过大年,唱大戏",实 ...

  • 【中州作家】陈明道:说说老家的戏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0] 说说老家的戏  河南南阳      陈明道 我老家地处唐河县最西北部边沿,与宛城区的高庙.茶庵乡接壤.这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戏曲文化渊源流长,她以不同 ...

  • 村里唱大戏,台下老年人听得入神,而现在唱戏与以往已大不同

    11月11日,山西永济,两名老人头顶遮挡阳光的纱巾在观看舞台上演出的传统戏剧.在农村,每到农闲时节,传统的戏班子就开始进村搭台,咿咿呀呀地将古老的唱腔通过音响传遍村里的每个角落.不管是本村的,还是邻村 ...

  • 看戏(二)

    这几天,南院门商业广场纳凉晚会的秦腔戏唱的火热.已经唱完了六月,唱开了七月,说是还要一直唱到九月. 戏是越唱越好了,观众数量见天暴增,把个钓台路和吕公路十字周围弄得比大唐不夜城还热闹.原来只是在地上铺 ...

  • 艺起前行·申暖人心丨上海沪剧院新春送暖“不打烊”

    HAPPY NEW YEAR 上海沪剧院携手上海农商银行 2021新年慰问演出 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 15天16场慰问演出 覆盖全市16个街镇社区 上海沪剧院名家新秀集结上阵 精心准备了几十个沪剧骨子老 ...

  • “童年故事”征文 || 尉英善:唱给嫂子的歌

        题字:周明,<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编审. 唱给嫂子的歌 作者:尉英善 在我成长的历程里,"嫂子"二字无疑是 ...

  • “童年故事”征文 || 杨海信:英雄

    儿时饥饿的年月,对我来说,最快乐的事情是看露天电影. 九岁那年,一个深冬的下午,听说疙瘩梁村要放电影,我们都高兴得手舞足蹈.那个村子和我们的村子隔着一道深沟,有十几里路,一下再一上就到了. 那天一放学 ...

  • “童年故事”征文 || 崔彦(陕西):童年的除夕

    柿柿如意(王慧  摄) 童年的除夕 文/崔彦 我父亲是延安人,我母亲是长安人,他们结合后定居在西安.因此每年家里过年,都是三地风俗杂糅,这样全家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年就过得其乐融融,喜气洋洋.但是大年三 ...

  • “童年故事”征文 || 筱儿:小狗的葬礼

    小狗的葬礼 文/筱儿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同学家里的狗生了一窝小崽.他开心的不得了.下午上学就悄悄地把还没睁眼的一只小狗揣进书包,带到了学校.准备在同学们面前好好炫耀一番. 他一走进教室,就得意地说: ...

  • “童年故事”征文 | 雷焕:我家的淘气包

    我家的淘气包 文 / 雷焕 年关临近,母亲的窑里热闹了起来.儿子幼儿园放假,侄子小学放假,侄女大学放假,奶奶的热炕就是他们的乐园. 儿子玩坏了两个旧手机,只好眼巴巴看着哥哥姐姐玩.上大三的侄女从小跟着 ...

  • “童年故事”征文 || 庞晓妍:拔鸡毛

    我的童年时代,孩子们的玩具基本上都是自己开发研制的.其中拔鸡毛做毽子的那次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一天下午,同桌带了一只鸡毛毽子,底座是两公分长的玉米芯,中间松软的地方插了几根五彩斑斓的公鸡毛.我羡慕 ...

  • “童年故事”征文 || 武俊萍:治癣

    荡漾的幸福(王慧  摄) 人吃五谷得百病,我就莫名其妙得了癣. 癣长在腿上,五岁的时候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慢慢地,人长个子,癣长面积,两条腿就长满了.家里人着急了,我爷给我砍艾草熬药汤洗腿,我婆给我吃从 ...

  • “童年故事”征文 || 牟国竑:夜月崖

    夜  月  崖 文/牟国竑 家在庆坪,我们是听着夜月崖的神话故事长大的. 相传每到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人们熟睡之际,刚交过夜,有一群金马驹就从夜月崖里出来,到崖前面的河中饮水. 崖是一百多米高的红白 ...

  • “童年故事”征文 || 赵丰:打陀螺

           赵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哲学散文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杂志主编,出版<小城文化人><声音与物象><孤独无疆><思想者的彼岸>等小说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