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的四大流派
有人将中国茶道分为四大流派,文化背景不同是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的原因。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一)贵族茶道
贵族茶道由贡茶演化而来。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茶、水、火、器中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背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是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才被列为贡品。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贵人小家碧玉”一朝选在君王侧,还能保持质朴、纯洁么?恐怕很难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茶列为贡品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常据著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联合当时居住在川、陕一带的庸、蜀、羡、苗、微、卢、彭各国共同伐纣,凯旋而归。此后,巴蜀之地所产的茶叶便正式列为朝廷贡品。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135年,离今有3000年之久。
列为贡品从客观上讲是抬高了茶叶作为饮品的身价,推动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刺激了茶叶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名茶中国封建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家的好恶最能影响全社会习俗。贡茶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也确立了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还确立了中国茶道的地位但茶一旦进入宫廷,也便失去了质朴的品格和济世活人的德行。反之,贡茶坑苦了老百姓。为了贡茶,男废耕,女废织,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茶之灵魂被扭曲,陆羽所创立的茶道生出了一个畸形的贵族茶道贵族们不仅讲“条”,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称水法”一锤定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为求“真水”又不知耗费多少民脂民膏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二)
2 雅士茶道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荼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中国文人嗜茶者在魏晋之前不多,诗文中涉及茶事的汉有司马相如,晋有张载,南北朝有鲍令晖,人数寥寥,且懂品饮者只3~5人而已。但唐以后凡著名文人不嗜茶者几乎没有,不仅品饮,还咏之以诗。唐代写茶诗最多的是白居易、皮日休、杜牧,还有李白、杜甫、陆羽、卢金、孟浩然、刘禹锡、陆龟蒙等;宋代写茶诗最多的是梅尧臣、苏轼、陆游,还有欧阳修、蔡襄、苏辙、黄庭坚、秦观、杨万里,范成大等中国文人颇能胜任这一角色。一则,他们多有一官半职,特别是在茶区任职的州府和县两级的官和吏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因职务之便可大品名茶。贡茶以皇帝为先,事实上他们比皇帝还要“先尝为快”;二则,在品茗中培养了对茶的精细感觉,他们大多是品茶专家,既然“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茶中自有“黄金屋”,茶中自有“颜如玉”,当年为功名头悬梁、锥刺股的书生们而今全身心投入茶事中。所以,他们比别人更通晓茶艺,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茶艺,著之以文传播茶艺;三则,茶助文思,有益于吟诗作赋茶助文思,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还有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又相辅相成,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是品茗之趣;
是茶助诗兴
是以茶会友
四是雅化茶事
(三)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荼道。僧人种荼、制茶、饮荼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计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了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僧人为何嗜茶?其茶道生发于茶之德。佛教认为“茶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这三条是经验之谈。
僧人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种茶,培植名茶。茶产于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最早的茶园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现民间茶园。
古代多数名茶都与佛门有关。如有名的西湖龙井茶,陆羽《茶经》说:“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安溪铁观音“重如铁,美如观音”,其名取自佛经。普陀佛茶产于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僧侣种茶用于献佛、待客,直接以“佛”名其茶庐山云雾原是野生茶,经寺观庙宇的僧人之手培植成家生茶,并进人名茶系内。黄山毛峰是毛峰茶中极品,《黄山志》载:“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云雾茶就是今之黄山毛峰。别说产于中国的茶,就是日本的茶也是由佛门僧人由中国带回茶种在日本种植、繁衍并成世界重要产茶国之一
四)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世俗茶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茶中有温馨。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
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荼陶缶,只要烹饮得法,
亦可得茶趣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市面上出现了速溶茶、袋泡荼。
城市里最便民的还是小茶馆,饮大碗茶,花钱少,省事,是最经济实惠的饮料。小茶馆和卖大碗茶的增多使饮茶的富贵风雅黯然失色。中国老百姓最欢迎的还是世俗茶道(主要指大众化茶道)。中国人在,茶道在,但茶道不会再是明清时代的格局了,而是大众人人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