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都去读一读王阳明
最好都去读一读王阳明
——第21周给教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这周是21周,也可以算是最后一个星期。
这样一算,加上这封信,这个学期我已经写了21封信了。几年下来,也算是个重大的工程了。写信,不是为了写而写,而是为了能够给到大家一点启发而写。因此,每一次写信都得要想好写什么,才能够让大家有所启发。于是,我就得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最终,写信变成了促进自己成长的重要途径。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当我们一直想努力付出并且真正付出的时候,结果却是不断的得到。
说实话,每周一封是个压力,我曾经想会不会很快就词穷。也曾有老师问我,怎么可以有那么多灵感呢(说得好听点,其实也就是问我怎么会有那么多话。换言之,怎么可以那么啰嗦呢)?
其实,灵感的来源有很多。其中很多灵感都是从老师们中来,或是办公室内的一次对话,或是教研时的一个感想,或是一次吃饭的闲聊,都能让我从中联想到教育。经常这样思考,大脑也变得更加灵敏,因此也就更加爱思考。除此外,我也经常从阅读中找到这种灵感。
有时候,我也觉得挺了不起的,写了这么多年依然还在写。这个周末,在家里读王阳明,颇有一种共鸣。其实,我早在五年前就读过他。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被贬到贵州龙场驿,并且在那里悟道,为当地老百姓讲学。而今再读,的确有着不一样的体验。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因为这几年在事上练多了,能够更加体会知行合一的理念,更加懂得了什么是致良知。
在我看来,想要老师们能够得到专业化的成长,就一定要通过阅读和写作。建立在这种认知基础上,作为校长我一定要首先达到知行合一。否则,如何能够引领大家一起成长呢?
良知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但是它是虚的东西,要通过事上磨练才能够达到真正具备良知的人。社会上有太多会说大道理的人,而真正付出实践的人并不多。这就是有良知,但没有致良知,也就是知行不一致。
我们都痛恶贪官污吏,但是当我们看到身边有一个清官,当了多年的官还是个穷光蛋,我们又会嘲笑他无能,白当官了。恰巧,前几天在办公室里,我正和金洁副校长谈论这个话题:我们是需要反省的,当我们看到别人在医院里插队就诊时内心是非常不舒服的。可是,当自己有内部熟人时,又喜欢使用这个特权。另外,我们教师队伍中还有一种现象: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好老师,同时又允许自己是一个不认真不上进的老师。
这些矛盾冲突,看来都是知行不合一的结果。
一个知行合一的老师,是受内心光明指引的老师。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符合他们的内心良知的。他们也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不能做的。
这几天,网上吵得很厉害,因为干国祥老师在一次培训上对一些老师玩手机进行严厉的批评。的确,现在很多年轻老师使用手机成为一种习惯。我相信这些年轻老师,一定是想让自己教师专业发展得更好的,这就是知的层面。然而,他们在培训中不知不觉又玩起了手机,这就是行上还未跟进。一场高质量的培训,老师们却在玩手机,的确是挺遗憾的事情。
老师们,反观我们自己,我们一定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老师,但是我们是不是偶尔也会允许了自己的惰性,甚至会助长了自己的惰性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老师,只要我们在认知上认准了这个事情,然后在行动上始终与之匹配。这也就是大圣人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了。
读王阳明时,我内心非常激动,总想和大家谈论点自己的想法。可是,我发现真正要表达时,已经言不从心了。大家最好亲自去读一读王阳明,或许你的收获比我更多。
祝大家期末快乐!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二一年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