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篇  红山先民是穿树叶的吗


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玉器。
三种文化形态孕育的红山先民是穿树叶的吗
■红山先民是穿树叶的吗?
  ■他们是七八岁生子、十四岁就死吗?
  ■生活的环境带给了他们怎样的地域性格?

  辽河文明是个很特殊的文明,它呈现的状态不同于中原文明,其最大的原因在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现而今,中国还没有其他哪个区域内同时拥有草原、农耕和海洋文化形态的。红山文化所处的区域恰好是这三种文化交融的地方,这三种个性迥异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哺育了红山先民。 r>  考古证明,在红山文化时期,辽河流域的早期农业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工具的极大改进。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类工具都齐全了,也更加完善了。比如砍伐就用石斧,整地用石锄,收割谷物就用石镰、石刀和蚌刀,加工谷物就用磨盘、磨棒。这类工具,在红山区域内都有出土。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研究证实,红山先民的足迹已经到达了海边。在离海较远的地区也发现了雕刻玉器用的鲨鱼牙。在红山出土文物中,蚌刀、贝壳装饰品等,很是常见。
  红山文化最为突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石耜,从出土实物看,它的形状比黄河流域的石耜大很多,而且更加精整。用石头制作出了犁形和锄形的石片后,就在其上安一个木柄,在石片和木柄相接的地方,则有一个横木,以供操作时踩踏。专家分析,这种体型巨大的石耜不可能一个人操作,它需要两三个人一起协作。中间的人负责把握着木柄,两边的人则在横木处拴上两根绳子,当石片铲进土里需要拉出来时,旁边的两个人就配合中间的人把石耜拉起来。这种操作,在古代被描述为“二人相向、协力而耕”,叫做“偶耕”,是农业进步的一大表现,比一般的石耜效率提高好几倍。
  资料显示,早在7500年前的兴隆洼时期,辽河流域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农业耕种,从出土的炭化谷物分析,可以断定是人工栽培的。到了红山文化时期,这一区域的农耕已经进入成熟期,工具先进、操作先进,农业产量自然也就逐步提高,可谓一片繁荣景象。
  在赤峰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出土石镞、骨匕、蚌刀、渔网。专家告诉我们,红山文化时期多种经济并存,农林牧副渔并举,四季都有充足的食物源。
  辽河流域在红山文化时期的气候条件显然要好很多,不仅四季分明,而且暖期持久,因而才会植被繁茂,作物丰盈。先民们在河溪里刺鱼,在土地上耕种,在山林间狩猎,在树丛间采果,甚至乘着简单的船只在大海中捞虾捕鱼。
  他们将收获的谷物黍、粟等用磨棒磨盘加工,这代表着先民们不再是单纯地得啥吃啥,而懂得用工具加工谷物,迈入了熟食时代。
  那时候的狩猎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工具,大大降低了先民们与野兽搏击的危险性。人们会选用比较有强度的野兽小腿骨劈成刀的形状,再把刀刃磨出来,在把柄的地方钻眼儿方便穿绳携带。红山文化中制骨业的发达也说明了当时狩猎经济的发达。
  更为关键的是,红山先民开始饲养家畜了。在更早时期,人类只会打野兽,渐渐地,人们捕获了小鹿、小猪后,就开始将其养起来。红山文化时期,人们主要养猪。再往后,狗也成为了家养动物。这种畜牧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保证了一年四季肉类食品和祭祀品的供应。
  辽河流域离海很近,很多人认为,先民们受限于交通工具,流动性很小,虽然离得近,但也不会去海边。然而,考古研究证实,红山先民的足迹已经到达了海边。不仅在渤海边发现了很多人工雕刻的大石,而且在离海较远的地区也发现了雕刻玉器用的鲨鱼牙。在红山出土文物中,蚌刀、贝壳装饰品等,很是常见。
  拼搏与进取是红山人的永恒性格
  红山人既有农耕文化的保守与踏实,也有草原和海洋文化铸造的精神之魂,那种充满进取欲望与勇猛豪迈的地域性格使他们很早就迈进了文明。
  回顾我国的封建时代,中原地区时常受到来自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这让很多中原人咬牙切齿。从成吉思汗到努尔哈赤,从慕容家族到契丹大辽,再从安禄山到张作霖,似乎他们每一个人的骨子里都深刻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霸气,也刻着一种狼一般的狠劲与勇猛。中原文化灿烂,书香遍野,但在刀兵方面,却似乎永远输却这些人一大截。我们都搞不懂,为啥这些人的骨子里流着那样的血液呢?
  其实,早在远古时代,这种印记就深深刻在了他们的先祖——红山先民的骨子里了。
  草原上的人以雄鹰和狼自比,草原的特殊性造就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春去秋来,草原黄了又绿,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也常常面临着枯竭。在风沙与严寒的残酷自然环境下,那些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只能用一种狼的精神来勉励自己,他们时刻感受到的是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必须时时刻刻为生存而斗争,他们的眼睛永远闪烁着渴求的目光。与自然的抗争让他们的性格里充满了坚毅与豪爽。哪里草好,他们去往哪里,哪里有水,他们就奔哪里去。在苦难

(0)

相关推荐

  • 中国地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篇)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 中国地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篇) 原名昭乌达盟的赤峰市, 别名哈达街或乌兰哈达, 有"玉龙之乡"."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 赤峰为红山之意 ...

  • 西拉木伦河 | 承载着厚重历史,孕育了璀璨文明……

    "西拉木伦河呦英雄的河,英雄的血脉在流淌,深深的河水就像母亲,轻轻歌唱,轻轻歌唱--" 西拉木伦河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匍匐在祖国的北疆,更像一条圣洁的哈达,从蒙古高原飘向蔚蓝大海 ...

  • 红山文化的发现,让赤峰市成为“中华玉龙之乡”

    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神. 截至目前,东北地区发现了很多红山文化玉龙,尤其是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是红山文化的象征,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 ...

  • 爱梳辫子的就是来自东北的蛮族?秦人:搞清楚先有辫发文化还是先有游牧民族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2940,阅读时间:约14分钟 编者按:最近,热映的<大秦赋>已经收官.大家都知道,秦人王族乃是商人后裔,其先祖飞廉乃是大商最后的忠臣.但也有人指出,商人 ...

  • 第1239篇  红山先民生活在高度文明中

    X 上图为辽宁博物馆展品. 跟随考古发现探红山文明 先民生活在高度文明中 辽河文明是个很特殊的文明,它呈现的状态不同于中原文明,其最大的原因在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现而今,中国还没有其他哪个区域内同时拥 ...

  • 第1590篇  红山先民的后裔今何在?

    --红山文化的先民,在当时的历史年代中是一支强悍富庶的原始部落,这一点从遗留下来的山城等遗址均可证明.就是这样的伟大部族是因为什么原因南下?他们的后裔究竟是谁? 在红山先民当时的活动范围内,有旧石器时 ...

  • 第四百二十五篇  红山文化源头之一兴隆洼文化遗址

    兴隆洼遗址文化(见图1.2)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兴隆洼文化以大型聚落建筑.最早使用玉器.居室墓出现以及独特的陶器等为特征.它是中国北方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距今约8000年 ...

  • 李战哲老师的跑步日记【第1199篇丨2019.06.26】

    跑 步 日 记 己亥年 庚午月 甲午日 跑步日历 2019-06-26 星期三 五月廿四 多云 南风3~4级 温度 23~35℃ 空气质量 109 轻污 ★ 6点58分 北京今天晴天,气温32度,早上 ...

  • 第五百二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质的颜色

    X 对于收藏者来说,玉器的颜色是最容易区分的,红山文化玉器的颜色与其仿品的颜色更是有着明显的差别.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岫岩玉以绿色为普遍,往往还杂有红.黄.白.青.蓝.紫色和墨绿.淡黄.乳白色.它 ...

  • 第五百二十九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包浆

    X 包浆,说到底就是古玩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氧化膜.它像一层无形的有机玻璃,完整无缺地覆盖在古玩表面,光润.圆滑.反光不触目.若能看懂包浆,对鉴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玉器的包浆,特别的润和,其光泽与和田籽 ...

  • 第五百三十一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皮

    X 关于玉器的沁色,难就难在沁色和玉皮的区别.可以这样认为,沁色和玉皮,都是玉的表面物质,是玉的本身材质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其区别仅仅 ...

  • 与猪同住的红山先民们

    实际上,在中华民族文化里,人们对于猪的崇拜并不比龙和凤晚,甚至可能还要更早一些-- 视死如生 在上一期里,本报记者为您介绍了"积石冢".在这一期里,首先再为您介绍另一种神奇的葬俗, ...

  • 走近红山先民的生活

    赤峰,红山之意也,蒙古语为"乌兰哈达",因城区东北部有一赭红色山峰而得名.更为著名的是,这座赭红色山峰还是一种远古文化的得名之地,即红山文化,距今已经有6500年至5000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