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一)

『写在前面的话』

什么是信念?

最近,自己经常思考这两个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在发生变化,信念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出现较大的调整。同样,成为父母前后,信念也有可能会截然不同。

作为父母,我们育儿的信念是什么?

我们是否如实地把我们真实的信念呈现在孩子面前?

孩子如何识别,取舍我们的信念?

他们最终会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信念,确保他们最终独立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到底受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他们在其一生之中,是否也会不断调整他们的信念。最终,还有多少残存着我们的样子。

『正文』

棉棉现在有什么样的信念?

先说今天早上棉棉说的一句话吧。

早上,我们在餐桌上吃饭。棉棉看了盘子里的小桔子和剩下的一根香蕉,突然来了一句:“爸爸,你把香蕉吃了吧。要不该坏了。”

我当时扑通一下,差点把地板当泳池了。这句话,这么耳熟呢。是啊,奶奶说过,妈妈说过,我也说过,现在棉棉也说过了。

这句话的背后是什么?是不得浪费食物,即使在食物快到期前没吃掉,也是浪费。

即使是平时在吃饭时,棉棉也会把自己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举个例子,如果把番茄酱挤在盘子里,她会把盘子舔得和用过之前的一样;如果碗里有米粒,她也不会放过任何一粒。相比之下,我们反而做不到。

这是一个好的习惯。

。。。

再说一件周末在海洋球里玩的事情。棉棉在里面玩,我站在泡沫围墙外面看。过了一会儿,棉棉从海洋球里穿过来,站到我附近玩。

这时,过来一个家长,带着一个大概两三岁的小宝宝。小宝宝想进去玩,可是妈妈可能有事,让他坐在围墙上看一会儿。

大概是他们看见了棉棉离他们最近,那个妈妈就说,“小姐姐,能递给小弟弟一个球玩吗?”棉棉背对着他们。我以为她没听见,刚想提醒,棉棉就拾起一个球给那个小朋友。

那个小朋友接过球,很开心地扔向远处。棉棉也跟着扔了一个球。我们本来以为就这样完了,棉棉居然不断递球给那个小朋友。

就这样玩了一会儿,那个妈妈要带小宝宝走了,便谢谢了棉棉。棉棉冲他们摆摆手。

乐于助人也是一个好的习惯。

。。。

习惯是养成的,也可能是事后形成的。有时候,我们第一次做完一件事就上了瘾,再做就是不自觉地去做。也有时候,我们做了很多次,觉得不错,就坚持做了下去。也有时候,我们一直要求自己坚持做,做了很多次,突然有一个契机,我们就再也不做了。

习惯的背后就是我们的信念。是我们有多么渴望把我们的想法转化为行动,并一直这样做下去。

信念就是我们要活成什么样子。

“我们要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孩子才有可能活成他想要的样子。”

『写在后面的话』

我们的信念里藏着我们的世界观。有时候,我们不晓得自己的世界观。于是,我们的一言一行就轻而易举地出卖了我们的世界观。

孩子天生具有读懂家长的世界观的能力。他们从言行上模仿,有效就强化,无效就舍弃。但有时候,长期有效和短期有效却有天壤之别,孩子们可能觉察不到。

“我们想要留给子女怎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留给这个世界怎样的子女;我们留给这个世界怎样的子女,取决于我们留给这个世界怎样的我们。”

我们只是开头,而结局属于孩子。谁不想要有个好的结局。

『题外话』

今早,我让棉棉看我脖子上红的一个包。棉棉问我是不是蚊子叮的。我告诉她,冬天家里没有蚊子,不是蚊子叮的。

和蚊子有关的事情那还是半年前夏天里发生的事情。孩子能够瞬间将皮肤上的包和蚊子叮咬联系在一起,看来是不能小看了孩子的逻辑能力。

天知道在她的脑袋里,神经突起的联结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

— END —

*** 第九十一篇原创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