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静悄悄的流行病”,有人打个喷嚏就骨折了
本文专家:
李晶,北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上了年纪以后,有些人身高越来越矮,有些人浑身疼痛,甚至一次咳嗽、打个喷嚏、提个重物、摔了一跤,就可能出现椎体、腕部或是髋部的骨折……
很多人认为这是身体自然衰老导致的现象,其实不然,这其中有不少是因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北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晶解释到,这里包含了两个概念,首先,称之为“流行病”,说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患者人数众多;其次,“静悄悄”就是骨质疏松症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患者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患病,直到出现骨痛,甚至是骨折时,才会去医院就诊。
“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得到缓解的。对于骨质疏松症,年轻时应该做到早预防,到一定年龄及时筛查,发现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李晶主任在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之际呼吁。
据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显示,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据估算,目前中国约有8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绝经后女性占到九成,约7000万;约1/3 50岁以上女性和超过半数65岁以上女性患病。①
李晶主任表示,这是因为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断崖式下降,缺乏雌激素保护后,骨量快速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症产生。女性绝经十年后,发病率会有非常显著地提升。
李晶医生在义诊现场
骨质疏松症在疾病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随着骨量不断丢失,会造成如疼痛,脊柱变形,甚至是骨折等后果。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后果之一,也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会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医疗负担。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估计,2015年我国主要脆性骨折病例数约为269万例次,如不加以有效防控,到2050年病例数将达599万例次,产生1630亿元的医疗费。②
在李晶主任接诊的老年患者中,很多人都已经发生感染、发热或是器官功能衰竭。当去挖掘他们的病史时,发现很多患者都发生过脆性骨折,由于年龄偏大不适合手术,只能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据她介绍,在发生髋部骨折的一年内,约1/5的患者会丧生,另外超过50%的患者会发生失能。因此,骨质疏松症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也给患者家庭和子女带来极大的痛苦。
李晶主任提醒,女性进入40岁以后要尤其关注骨健康。对于已经绝经的女性,她建议可以用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来判断自己是否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该工具通过计算OSTA指数,即OSTA指数=(体重(kg)- 年龄(岁))*0.2,如果:
OSTA指数>-1,为低风险;
-4≤OSTA指数≤-1,为中风险;
OSTA指数<-4,为高风险。
中高风险群体应尽快前往医院接受专业诊断,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来检查是否患病。
如果确诊,患者除了改善生活方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以外,还要通过真正的抗骨松药物,改善骨密度。“指南推荐的抗骨松药物有双膦酸盐类药物,还有去年刚引入中国的单抗类药物等。”李晶主任提醒,“患者应谨遵医嘱,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才能有效改善骨密度,降低脆性骨折风险。”
女性一般是在25岁到35岁这个阶段,骨密度达到最高值,提前干预补充,那骨密度在这个阶段可能要更好一些。李晶主任建议,女性在25岁以后应该适当补充一点钙和维生素D。在35岁以后,骨密度会慢慢下降,基础越好,以同样的下降速度来看,最后拥有的骨量还能多一点。
需要选择一些针对骨骼和肌肉的锻炼方式,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例如爬山、慢跑、骑车等,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对于支撑骨骼的肌肉,李晶主任建议还可以做抗阻训练。“就像有一些老年人,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同时,还有肌少症的问题,可以做一些抗阻训练。比较有可操作性的是弹力带训练,弹力带比较容易买到,在家里也不需要太多的空间,做一些阻力性的训练。这样至少可以使肌肉衰减速度慢一些,对骨骼支撑力要更好一点。”
“有老年人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其实我们不建议老年人太瘦。低体重是很重要的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风险因素。”李晶主任建议,“老年人要适当地壮实一点,当然壮实不止是单纯的脂肪多,更多的其实是需要肌肉。”
李晶主任表示,40岁以上还未绝经的女性,由于还有雌激素保护,所以不用做骨密度检查。但是女性在绝经以后,建议每年体检时查一下骨密度。
最后,对于年轻人的骨健康状态,李晶主任提醒,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熬夜、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这都不利于骨健康。她建议年轻人在25岁到35岁这个阶段,可以通过补充营养、加强日照和锻炼等方式提升骨健康,提前存储更多骨量,打牢基础。待年老后,骨密度慢慢往下坡路走的过程当中,可以保留更多骨量。
参考资料:
①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19).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发布.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7(12):317-318.
②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1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10(5): 41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