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院士:胃肠动力药,不只有吗丁啉——中药也有,效果更好

仝小林,中医内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胃肠动力药,也叫促胃肠动力药。

是指对食管、胃、小肠、大肠的蠕动具有促进作用的一类中药,全小林教授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及现代药理研究,将最常用的胃动力药分别称作“小三联”(即枳实、二丑、大黄)和“小五联”(即小三联加枳壳、槟榔片)。

根据促进消化道蠕动的作用部位不同,分别选用:

如食管用枳壳、枳实;

胃用枳实、枳壳、槟榔片;

小肠用二丑、槟榔片、枳实;

大肠用大黄。

其应用体会如下。

1.“小五联”加味治呃逆不止

付某,女,38岁。1994年5月24日初诊。

患者1993年5月3日因与家人口角后吃饭,饭后即觉气冲咽喉,随即出现呃逆。此后每于饭后出现呃逆,一般持续数小时。

1994年4月曾住我院,经胃统检查诊为食道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给予多潘立酮(吗丁啉)、胃霉抑素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遂来就诊。

刻诊:饭后即觉食物难下,似有气上冲咽喉之感,遂即呃逆频作,声音不响亮,持续数小时。伴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时时欲呃,胸骨后有疼痛、烧均感,反酸,叹气觉舒,大便干燥,舌质偏暗、苦白根部厚腻,脉沉细无力。

【诊断】顽固性呃逆。

【辨证】气滞痰阻,兼有气虚。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降逆。

【处方】半夏厚朴汤及“小五联”加味。

【方药】法半夏9g,厚朴9g,紫苏叶、梗各6g,茯苓15g,藿香梗6g,党参12g,白术6g,代赭石(先煎)15g,枳壳9g,枳实9g,二丑各3g,槟榔片6g,生大黄(后下)3g。

服6剂后,呃逆消,食欲好。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呃逆之病因很多,因食道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所致者临床较为常见。此

类病人多见呃逆、反酸、自觉胸骨后疼痛、烧灼感等症状,并伴胸闷不舒、叹气、食欲不振、舌苔白厚而腻等气滞痰阻的表现。针对气滞痰阻的病机,用半夏厚朴汤开胸顺气化痰,加上胃动力药降气止呃,治疗食道裂孔疝病人20余例,疗效颇佳。

2.“小三联”加味治积热难除

孙某,男,4岁半。1995年6月24日初诊。

患者,食欲较差,食量少,面色发黄,略消瘦,大便偏干、臭味大,手心热,平时喜冷饮。

舌质偏红、苦白厚腻,脉偏数。

【诊断】食积。

【辨证】食积化热。

【治法】通腑清热。

【处方】“小三联”加味。

【方药】枳实120g,二丑各60g,生大黄(后下)40g,槟榔片120g,青黛(包煎)120g,连翘180g,用大锅熬1.5小时,取汁100ml,去津过滤,装瓶,冰箱贮存。每次25ml,每日2次,饭前半小时温服,连服20天。

服上方后,食欲明显增进,大便顺调,手心已不热。减半量继服20天。3个月后患儿体重增加,面色亦转红润。

【按】小儿食积之病因主要有贪食凉饮和暴饮暴食。两者均可损伤脾胃,而使肠

胃之蠕动减慢,食物排空时间延长,腐熟过度,而出现大便臭、手心热、消瘦、食欲减退、舌苔厚等小儿食积的表现。这种积热,关键在于胃动力减弱,气滞不降。单纯清胃热效果不佳,必须在降气的基础上适当佐以清胃热之药,方为治本之策。

用胃动力药治疗小儿食积,一般均在服药半个月左右明显见效。

3.“小三联”加味治脾气下陷

佐藤某某,女,72岁,1993年6月4日初诊。感者30余岁并始身体逐渐消费,经检查被诊为胃下垂(重度)、浅表性胃炎。

现在体重38公斤,每日食量较少,喝水4~5小时后仰卧作成式深呼吸,仍可听到胃内振水音,时有胃脘胀、打嗝、嗳腐等症状,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臭味较大,舌质红、苔白厚腻,脉弱。

【诊断】腹胀。

【辨证】中气下陷,内有积热。

【治法】升清降浊,清热化积。

【处方】“小三联”加清胃热之药。

【方药】枳实12g,二丑各3g,酒大黄6g,青黛(包煎)9g,连翘15g。连服15剂后,食欲明显改善,大便已不臭。然后改为降中求升之法:枳实30g,黄芪60g,白术

15g,每日1剂。连服两个月,体重增加了1kg。后将上方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

次,饭前服,连服一年。体重较前增加了3.5kg,体质明显改善,过去极易患感冒,

近1年几乎未感冒。钡餐造影检查胃下垂轻度。嘱其按原方继服半年,告愈。

【按】胃下垂,临床多责之于脾气下陷。然因脾气下陷而导致胃肠功能减弱,期

动缓慢,排空延长,水谷腐熟过度,又常常出现打隔、暖腐、脘腹胀满、大便臭等浊气不降之象。故治疗胃下垂,首先用胃动力药为主行气降浊以清除积滞,即所谓“夫病有宜补,以泻之道补之”(《雷公药性赋·卷一》),然后再加入固脱升提之药,降中求生。

4.“小三联”加味治外感夹食

赵某,男,51岁。于1994年10月14日入院。

患者5天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头痛、身痛等症,遂即体温升至39.5℃,在

某医院肌注柴胡注射液后,体温又降至正常,次日下午又升至39℃以上,并出现红

色皮疹遍布全身,有的融合成片,抚之碍手,轻度瘙痒。刻诊:不恶寒,无汗,头痛面赤,纳差,口干喜冷饮,小便量少,大便干,夜寐欠安,无咽痛,咳嗽较轻,舌质红,苔黄厚微腻,脉滑数。血白细胞4.6×10/L。细审之,病人平日肥甘厚味,感冒当天吃羊肉火锅、喝白酒甚多。此乃内夹食滞、外感风寒,故单纯解表难以奏效,又见全身红疹,为气分已波及营分之象。

【诊断】食积。

【辨证】内夹食滞、外感风寒,热入营分。

【治法】清气凉营、消食化积。

【处方】“小三联”加味。

【方药】枳实9g,二丑各3g,生大黄(后下)3g,生石膏(先煎)60g,炒黄芩

15g,滑石(包煎)30g,生甘草6g,淡竹叶6g,白茅根30g,芦根30g,金银花30g,

连翘30g,生地黄30g,赤芍30g,霍香6克,佩兰8,荷叶15g。1剂急煎,药后汗出较多,次晨体温36℃。上方减半继服2天,皮疹亦全部消退出院,随访1年未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