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丨倪熊 苏州俞樾故居曲园:闹中取静的好地儿
图文 / 倪熊
【作者简介】倪熊,曾为电视台记者,现为自由媒体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马医科43号,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和本世纪之初的那些年,也是我三不五时经常去转悠的一个根据地儿,外面走多了跑累了的时候落落脚:朋友张夷的景观工作室在那占了一小片院子,是偏院。旁边的曲园有时也会进去转转,俞樾的故居么。2006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张夷也搬走了,院子也一并收归,就基本不去了。这是很少几个不用买门票的园林,也是处在城市中心地带闹中取静的雅意之处,平时就很少人去。现在是苏州文联的文艺之家,我也因缘际会会去去坐坐转转喝喝茶。
进门抬头,梁上挂着“探花及第”竖匾。这是俞樾长孙俞陛云亦即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父亲的科举成绩。因为父亲有病,俞陛云从小跟随祖父母生活,由祖父俞樾亲自教育。俞樾看重科举,常常以此劝勉其孙,并寄予厚望。俞陛云戊戌科以第三名入选。得此喜讯,俞樾欣喜之余撰联褒奖“老夫半世浮沉,藏书数千卷,读书数万卷,著书数百卷;小孙几度侥幸,乡试第一名,会试第二名,殿试第三名”。故把“探花及第”竖匾挂于当门。
走过门厅,后面是个小院,院中三间平房是“轿厅”。厅内屏门上挂有俞樾画像,上悬横匾“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该匾为李鸿章题书。
曲园的主人俞樾是浙江德清县人,是清末著名的文学家和音韵、训诂学家,为一代经学宗师。道光三十年庚戌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来颇受咸丰皇帝的赏识,放任河南学政。两年之后,在考试取士中,被御史曹登庸劾奏“出题试士,隔裂经义”,遭罢官削职归田。其时,正值太平军进军浙江,俞樾为避兵祸遂移居苏州,此后他潜心读经著书勤奋治学,著述达500余卷,其恩师曾国藩曾以“俞荫甫拼命著书”戏之。和他同科进士的李鸿章时任江苏巡抚,在李鸿章的帮助下,俞樾出任苏州紫阳书院主讲,并在上海求志书院和杭州诂经精舍主讲。期间,俞樾在苏州曾三易其居,在朋友帮助下好不容易才于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在马医科巷潘世恩旧宅西面的废地上“筑室三十余楹,其旁隙地筑为小园,垒石凿池,杂莳花木。”遂成此园。
取名曲园,两个意思:曲园地形狭长,象把曲尺。俞樾自己在《曲园记》中说:“其形曲,故名曲园”;当时,俞家经济并不宽裕,所用建材都不粗大,“但取粗可居,焉敢穷土木”。曲园之名,亦隐含《老子》“曲则全”之意。曲园建成后,俞樾自号“曲园居士”,并以“一曲之士”自称,自有一番官宦沉沦潜心归学的孤诣苦心涵义。
此后30多年,俞樾大部分时间在曲园度过,著有《群经平议》十六种三十五卷、《诸子平议》十五种三十五卷、《古书疑义举例》等著作,研究先秦经学和诸子百家学说,为学界推服。另有《达斋春秋论》、《词录》、《曲园杂纂》、《宾荫集》、《俞楼杂纂》、《第一楼丛书》等,涉及经学、诸子、史学、音韵训诂学、诗词、戏曲、书法等,还有杂文、诗歌、随笔、尺牍、楹联、笔记、传奇、谣谚等杂撰。搜罗宏富,足以沾溉后学。近代诸多名人如章太炎、吴大澂、张佩纶、陆润庠、吴昌硕等均出其门下。
俞樾故居占地共2800平方米,正宅居中,自南而北分五进,其东又建配房若干,与正宅之间以备弄分隔有相互勾通。其西、北为亭园部分,形成一曲尺形,对正宅形成半包围格局。正宅门厅和轿厅皆为三间。第三进为全宅的主厅,名“乐知堂”,面阔三间,进深五界,为全宅唯一大木结构采用扁作抬梁式的建筑,用料较为粗壮,装饰朴素简洁。
这里为俞樾当年接待贵宾和举行生日祝寿等喜庆活动的场所。墙上挂有两款条幅,一幅是曾国藩题写的“玉麈尘消砚水清;石座润极琴丝静”。联句暗喻人的内心需不断修养,才能保持纯洁。另一幅是李鸿章题书的“一日过江收风帆;万卷藏书宜子弟”。称赞俞樾激流勇退,读经著书,教子育孙。
第四、五进为内宅,即居住用房,与主厅间以封火山墙相隔,中间以石库门相通;均面阔五间,以东西两厢贯通前后,组成一四合院。
乐知堂西为春在堂,面阔三间,进深四界。堂前缀湖石,植梧桐。道光三十年俞樾在保和殿应礼部复试,依题作诗,开头有“花落春仍在”,主考官曾国藩深为赏识,认为此句咏落花而无衰飒之气,与小宋《落花》诗意相似,用意积极,擢为第一。俞樾自己也很得意,他的诗集也叫《春在堂集》,并在曲园中以此题作堂名,堂上悬挂“春在堂”匾额,为曾国藩题写。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
南面为“小竹里馆”,为当年俞樾读书之处,馆南小院载竹。春在堂北突出一歇山顶小轩,名“认春轩”。轩北杂植花木,叠湖石小山为屏,中有山洞蜿蜒。穿山洞有折,东北隅为面阔两间的“艮宦”,乃昔日琴室。循廊西行,有书房三间,名“达斋”。出达斋沿廊南行,有一小亭,三面环水,池名“曲池”,亭名“曲水”。池东假山上有“回峰阁”与亭相对,假山中原有小门与内宅相通。亭南曲廊通春在堂,小园面积仅200平方米,还建廊置亭,结构布局曲折多变,颇有小中见大之奇。花园呈狭长形,右侧是假山,中间有小池,左侧是曲廊,曲廊墙上嵌有碑刻多块。其中有俞樾手书《枫桥夜泊》诗碑,湘军将领彭玉麟的《红梅》画碑。
1954年,俞樾的曾孙,曾在这里度过他的青少年时期的著名学者红楼梦研究家俞平伯先生将曾祖故居捐献归公。1957年整修乐直堂、春在堂、小竹里馆等厅堂及小园。
故居先后由市文联、戏曲研究所、评弹团、科学之家等单位使用。十年动乱中,厅堂损坏严重,园中假山、亭阁、曲廊、水池及花木被毁殆尽。1980年俞平伯、顾颉刚、叶圣陶等知名人士联名呼吁修复,由市园林局实施对故居厅堂建筑的维修,至1983年完成了乐知堂、春在堂等主要厅堂的修复工作。
1986年由市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按名人故居进行陈设布置,并于当年10月开放,供人参观。1989年又动迁居民20余户,拆除园内三层住宅楼,修复门厅、轿厅和园中亭、廊、斋、阁等建筑及曲池。1990年继续恢复假山,补栽花木。
现在所说的曲园,其实已经只是原来厅堂庭院的部分,所谓“筑室三十余楹”已然是72家房客的干活了,还没有收回来,一方面是一时半会的也收不回来,二是收回来也今非昨是面目全非。所以,那间“艮宦”门口注释俞樾卧室睡房是毫无常识的低级错误,老爷怎么会孤苦伶仃独自一人睡在花园角落?既不是生活区域,下人侍候也不方便。
而曲园有别于其它苏州园林的意思有两个,一是喝茶,绝对闹中取静的风雅;二是匾额楹联碑刻如果细细品赏,不仅书法绘画诗词篆刻等等的文化熏陶,更有做事做人学以明志的心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