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如何设计课堂展示——备课杂谈之七十二
(图片选择网络)
备课时如何设计课堂展示?
——备课杂谈之七十二
袁建国
展示源自于拉丁文,指“描述或解释一个新产品或新观点的活动”。因好的展示活动都具有互动性和交际性,因此近年来被引入课堂教学之中。目前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PPS教学法,就是展示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典型,杨贝将其模式总结为选择课题——收集资料——研究资料——展示成果——集体研讨,这与我国以杜朗口中学为代表的高效课堂教学展示大同小异。
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形式,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肤浅、低效甚至负效现象。如何进行高效展示的课堂设计呢?必须遵循“实、准、广、强”四字诀。
一、支撑点要实
课堂展示的目的有五个,一是汇报成果,二是解疑答难,三是培养能力,四是巩固知识,五是激发兴趣。无论哪一个目的,都离不开学生对文本的充分感知。文本是展示的支撑点,支撑点不坚实,展示就不流畅、不深入、不全面,更谈不上精彩,当然也达不到课堂的高效。
怎样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充分感知呢?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帮助学生感知。这里的多种媒体首先指的是计算机,计算机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大的学生、教师所接受。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重点,轻松地突破难点。它大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感知空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另外,“多种媒体”还包括影音、教具、挂图、黑板、实验器材等等,甚至还包括教师的服饰、神态、肢体语言,学生的耳、鼻、口、手等多种器官。凡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感知文本的,教师都应该为我所用。
其次,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始终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同时也满足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常见一些老师,为了使公开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是怕学生自己感悟时间长了,造成“冷场”,便一遍一遍地催促学生“抓紧时间”、“会的举手”,有的甚至采用“倒计时”的方法。这样的课堂,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怎么能“完成任务”呢?
第三,要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交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群言堂”,并帮助学困生顺利完成文本感知。交流的内容可以由教师设置疑问,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氛围。这种交流不应该“一刀切”——教师发出指令“开始交流”,学生全体起立,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个学生“演讲”,其他学生不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被动地听。交流应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在学生真正需要的时候进行,应该是一对一的质疑问难和一帮一的解疑答难。
二、着力点要准
学生展示的内容要突出问题性。所谓问题性展示,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比如重点、难点、焦点、易错点等问题。学生展示应该直接指向课堂学习目标,这是学生展示的着力点。课堂上各个教学环节依次连接起来应该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圆心就是学习目标。学生展示作为圆上的一个点或者一条弧线,绝不能偏离学习目标。
高效课堂倡导“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讲究“身动、心动、神动”。有的老师,甚至有的专家将其片面地理解为“只要动起来就有高效率”,简直差之千里。
请看下面课例:
一位语文教师执教蒲松龄的《狼》,学习目标为:1.准确、形象地诵读课文;2.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3.认识文中狼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师生概括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文本对话:假如你是狼的后代,你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小组稍作准备,纷纷展示。
展示1:狼应发挥团队精神,招来一群狼,进行围攻;
展示2:狼不应该吃骨头,应直接吃人;
展示3:狼不应该“假寐”,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
点评:这样偏离着力点的设计,学生活动越多,效果越差,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三、参与面要广
教育专家张志勇曾经指出:“高效课堂的关键有两个,一是看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二是看学生课堂思维的深刻度。这两个'度’如果没有提高,就不会有真正的高效课堂。”学生课堂展示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维深刻度的有效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展示人数少、展示人员集中、展示与“观展”两张皮等小组成员间缺少协作的诸多问题,展示成了优等生的舞台,其他同学成了游离于展示之外的“看客”。
如何扩大参与面?如何提高展示质量?老师们不妨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1.实行“展示轮换制”。小组成员轮流展示,机会均等。这种方法需要组长合理调度,难题让优等生展示,易题要帮助学困生展示。这样做的优势有两个:一是真正实现了组内的帮学促学;二是给学困生创造了展示的机会,能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且逐步融入到学习小组之中。
2.实现展示与“观展”的互动。一是展示的同学展示完毕要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并点名回答,进行评价;二是“观展”的同学对展示的同学要纠错、质疑、补充、评价。这样,就能将全体同学吸引到展示的内容上来,而且使展示更深入。
四、观赏性要强
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对课堂提出“观赏性”的要求,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师也极力反对盲目追求课堂观赏性。笔者搜集阅读了近百篇关于课堂“观赏性”的论文,没有一篇持支持的态度。但学生展示却不同。学生展示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力;培养什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等等。试想,如果参加展示的学生口齿不清楚、声音不洪亮、语言不连贯、动作不大方、表情不丰富、感情不充沛,能起到好的展示效果吗?
那么,如何增强展示的观赏性呢?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不断提高标准。学生展示和点评时一定要脱离材料,并且教师对学生的立姿、体态语言、说话的语气规范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如点评结束时要说:“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明白了吗?”“有问题的同学请提出来”“谢谢”等。需要书面展示的,要做到字迹工整认真,板书规范,效率要高。未参加展示的同学要做到认真观展,并认真做好记录,随时准备纠错和质疑。这样,全体学生在展示点评环节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这些细节看似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其次,教师要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要适时地鼓励学生、激励学生。教师要即时评价,做到一评知识水平,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语言表达,每节课都要评出最佳表现个人和学习小组。评价结果一定要有说服力,向同学们传递正能量,为全体同学明确方向。
再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搭台子、树梯子,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归纳、深化、拓展和延伸。
程翔老师就是一位指导学生的高手。记得他执教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指导学生读无名战士和卢进勇两次数火柴,同样的“一、二、三、四……”,两个人读法不一样,而且每一个数字都读得不一样,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用程翔老师的话说,这是教师的“硬功”和“内功”。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对这种功夫的追求。
如今,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已成为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共识,但要提高展示的效率和效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2021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