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长荣:花港观鱼|散文

赵心放:草根盲人艺术家文春华的故事(之二)|故事

文/方长荣

【作者简介】方长荣,江苏南京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起于何朝哪代已无法搞清,但其言之意却是贯穿古今而不逊,典语意指杭州大美如仙境,怡景胜天界。杭州最美之地非西湖莫属,这里的山水草木、楼台亭阁无不让人置身于画中,古老却不见沧桑,自然却无做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惨、《白蛇传》的浪漫在这里有踪可寻;在岳飞的坟前你可以洗刷忠奸的灵魂;行走在千米大堤上莫被垂柳拂去思绪,那可是大文豪的情作。

都说在西湖有看不够的景,有叙不完的情,我曾数次到过西湖,流连于她的碧水,忘返于青砖灰瓦之间,在古朴自然中寻找梦中那份奇葩。在西湖观景极易让人生错觉,非是欣赏而是行于画中,一步一景一目一画,可谓是千景万画,却不知何方神圣竟将这万千之景禁锢于“十景”之中,真是误了亲亲性命。今年春节偷闲再次光临,被拜年人骂了数天的老天爷,还是人情不通地下着蒙蒙细雨,与雨作伴其兴有致,苏堤上玩人稀少彰显冷淡,乍冷让人缩头缩脑,谁在意堤边败柳已在摇曳着春早。

很难想象到一介文人苏东坡在杭为官,竟别出心裁地在偌大的西湖之中以清淤围埂成堤,不但解决了南北百姓行路难问题,防洪排涝更是意义非凡,不经意间却留下这千古奇景。不知道当时的他是无心插柳,还是以权谋私来解自己的诗情画意,但不管怎样,西湖都得感谢他,不然人们怎知杭城有奇景“苏堤春晓”。在苏堤南边的西侧有个大鱼池,里面有无数的大小红色观赏鱼,这便是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因赏鱼之地数不胜数,并无多大玩味,虽来过数次,充其量是到此一游消时而已。

谁曾想这次故地重游,却意外获知“花港观鱼”远非看鱼那么简单,鱼中藏情凄惨可叙,则是没有《白蛇传》和《牛郎织女》那么风靡。传说,杭州城西的花家山,泉溪丰富,年长日久便形成一条弯曲的小溪直通西湖,在西湖边又汇成个池塘,因为花家山上有很多野花,风吹花落随溪进塘,以至于池塘水面姹紫嫣红好看十分,人们便将这个池塘称作为“花港”。

再说东海龙王一个叫“鱼龙公主”的女儿,闻听杭州是人间天堂,耐不住寂寞便随着钱塘江大潮跑到了西湖。因为正好是四月春光,满西湖都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此情此景让公主心花怒放欲罢不能,决定就在西湖安身,便“嘭”的一声跳进西湖。由于兴奋过度,一不小心竟然撞进渔网,打鱼的是位小伙子,当他拉起渔网见网里有条大红鲤鱼,高兴的不得了。突然,他发现鲤鱼在淌眼泪,而且摇头摆尾,好像是在向他求情,这般情景从来未见过,他于心不忍,叹了口气便将鲤鱼放回湖里。

小伙子背起网准备回家,刚走几步便听到身后有人招呼,回头一看是个十七八岁的渔家姑娘,她追上来说:“小哥哥,不能空手回去,我来帮你撒网看看。”一网上来竟然逮到一条大青鱼,小伙子千恩万谢,并告诉姑娘他家就住在湖边山下,并邀请前去坐坐,姑娘也没推辞,两人欢喜而去。小伙子的父亲十分高兴,便问姑娘的情况,回答自是可怜十分,说是住在南海,随姨娘前来敬香,不慎失散如今没处寻找。父子俩见她可怜便留下她,日久天长,两人情投意合,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便请邻居保媒,给他们成了亲。

小夫妻俩天天驾着小船到湖里捕鱼,日子过得顺风顺水,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夫妻俩正在湖里捕鱼,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雷闪电鸣,湖面上也是波涛汹涌,小伙子拼命握着船桨想稳住渔船,怎奈力不从心,小船颠簸难控。再看姑娘,已经跌倒在船头,这时候听得天空中有人大叫:“公主,公主,还不回头?”一声霹雳,只见乌云中伸出一只龙爪,抓起姑娘就扔进湖里,小伙子一看,不顾一切跳进湖里想救姑娘,哪还有姑娘的影子,却见一条大红鲤鱼望着他,依依不舍地随风浪而去。一会儿,云散阳出,湖面又风平浪静,好像啥事都没发生过。

失去了姑娘,小伙子整日以泪洗面,天天呆坐在湖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渔姑!你在哪里?赶快回来。”有一天,正在呼唤呢,忽见湖面上漂来一张荷叶,一直漂到他面前,荷叶上有两条蹦蹦跳跳的小红鲤鱼。正惊异时,耳边传来渔姑之音:“渔姑南海不能回,不忘人间西湖美,一对儿女送回来,永留花港传后代。”

小伙子捧起这对可爱的红鲤鱼,一阵心酸止不住流下眼泪。从此以后,小伙子就在花港边精心饲养这对红鲤鱼,直到终老身死,而这对红鲤鱼喝着泉水,吞着百花花瓣,经过一代一代繁殖,便成了五彩缤纷的金鱼,前来观赏的人也越来越多,便成了西湖十景之一。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来过这里,被这个凄婉故事所感动,不但作诗抒情还特地立碑于此,“花港观鱼”由此扬名天下,真是一个让人伤心的景点。

(0)

相关推荐